布衣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c009 我本布衣,躬耕在希望的原野上。

博文

教育不是独角戏 精选

已有 6583 次阅读 2014-9-17 22:00 |个人分类:省思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育的存在,是相对的主客体统一。教育的主客体是指受教方与施教方,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其双方的角色都是相对的,非独立的存在且动态的统一于教育过程中。任一方的缺位都不构成完整的教育,即双方的存在是互为前提的,其角色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在教育的过程中显著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则受教方和施教方的主体地位会发生变化,二则受教方和施教方本身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两者可以同时变化,也可以单独变化,但鲜有不变的情况。教育问题的存在往往是对于变化的忽略,进而产生不当定位或角色错位的情况。而最直接的典型表现就是教育的独角戏,比如:家长殷勤备至,孩子无动于衷;老师苦口婆心,学生置若罔闻。这些现象背后,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对自身不当的定位或角色错位的本源。

正本清源,就是要认识到教育不是独角戏,也不能是独角戏。否则,在教育问题上,总免不了“热脸贴在冷屁股”的感慨。其实,“热脸”没错,“热屁股”也没错,错就错在单独的一个“贴”上。这“贴”就是典型的独角戏,自编、自导、自演,到头来也是自己观看、自己感叹。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一厢情愿只会是事与愿违。《学记》中强调“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正本清源。在教学的过程,充分认识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是互动性,教与学的角色非固定性,就不至于把教学当教条,并强化一成不变的固化思维模式和教学行为。

以家庭教育为例: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着留守儿童的问题,同时城市里普遍存在着给孩子找家教的问题。前者主要是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很难在务工地入学,只有放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或自己兄弟姐妹在家读书。后者主要是孩子成绩不好或期待更优秀的成绩,父母请家教给孩子补课。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对孩子的教育父母都在努力付出;区别在于前者是直接的物质付出,而后者是间接的。也许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农村的父母希望有更多的收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城里的父母希望给孩子更多的教育,以后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但结果大多数是南辕北辙,至少在教育上是这样的。

其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家庭教育的缺位以及错位。父母总会觉得陪孩子的时间少了,跟孩子交流不多,给孩子买一个好的手机就是弥补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并不等于给孩子创造了更好的教育环境,更不能够代替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也不能够弥补跟孩子的交流缺乏。物质条件是需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那么是不是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就一定有利呢?以请家教为例,很多家长请家教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觉得给孩子提供了好的教育环境,一定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很遗憾:事情并不总是如人所愿,很大程度上是一厢情愿。仅仅就提高成绩而言,都会存在事与愿违的情形。很多人觉得很奇怪:更多的教育不是更好吗?却忘记了,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家教的激励是多向的,很可能由于家教的存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效率下降,且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家教的依赖,在校学习的时候有相对难的一点的问题,觉得自己可以回去再学,这便产生了拖拉和懒惰;另一方面会对自己放松要求,失去对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会忽视自身作为教育的主体。所以成绩能否提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更不要说学习品格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问题。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如果缺位或错位,甚至会产生“恩生害”的后果。

再以学校教育为例:事实上,只要家庭还存在,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延续或补充。这里不是说学校教育不重要,而是对于学校的定位和要求在教育中不能要求过高,尤其是家长不能够把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完全的寄托在学校。同时,对于学校的老师,更不能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在自己的手中,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其性格,其性格取决于其习惯,其习惯取决于其行为,其行为取决于其观念,其观念又取决于其思想。不知道是哪位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天底下最大的忽悠莫过于此。老师最多能够阐述具有思想性的观点,但无法改变学生对该观念的态度,即学生自身的思想不是又老师决定的,也不是由老师能够改变的。也有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如果此言真实不虚的话,应该还有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孩子的父母”,更加真实不虚。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教好了,哪还有不好的学生之说呢?学校教育,只是作为家庭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提供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发挥其自身优势的空间。

比如,大学生在校园课堂内玩手机,作为老师你怎么看?一般而言,我们都会认为课堂上不应该玩手机,但有没有考虑到手机在学生本人的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其实,大部分孩子玩手机玩的都是空虚、孤独和寂寞,是在家庭教育缺位、错位后导致的情感寄托。当真实的空间不存在的时候,虚拟的空间自然就产生了。想要学生不玩手机,你得培养学生的可以寄托的情感才行。这点学校能做到吗?老师能做到吗?

2014916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在人民大会堂给6000多研究生做教育,时间或许只有30来分钟,听说有不少人趴着睡了。这只是学校教育错位的典型表现罢了,你可以决定讲不讲,但你能决定学生听不听吗?教育不是独角戏,舞台不是演出的关键,教育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0882-828591.html

上一篇:学习要带上翅膀
下一篇:湘中秋意
收藏 IP: 123.84.95.*| 热度|

15 陈小润 张骥 黄永义 王勇 刘全慧 徐耀 尤明庆 周金元 武夷山 陈湘明 王春艳 蔡庆华 biofans rfm2007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