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c009 我本布衣,躬耕在希望的原野上。

博文

从康德哲学看经济学研究中的问题 精选

已有 6995 次阅读 2012-4-7 01:38 |个人分类:研究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经济学, 读书心得, 哲学家, 蓄水池

    邓晓芒先生的《康德哲学讲演录》看了我整整一个晚上,这本书将康德的三大批判讲解得深入浅出,但对康德哲学思想的把握却是极其到位的。能够站在康德思考问题的角度上看康德哲学是不容易的,恰如邓晓芒先生说的,这是一种素养,需要通过阅读哲学史来学习哲学,才能阅读、训练、理解不同的哲学家及其提问方式,也才能获得一种哲学的素养,通过哲学原理是无法真正学得哲学的。对于任何学科的把握与理解,尤其是在应用上都需要有这个学科素养,或者说专业素养,有时候也需要点哲学素养。其实学习经济学,从事经济学研究也是这个道理,我想主要从经济学研究上谈一点读书心得。
    康德是不容易读懂的,有人说,康德就是一个蓄水池,所有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那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那里流出。事实上康德哲学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以及“我可以希望什么”这三个先验问题,这个三个问题都在其著作中得以解决,而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是什么”的问题。自由是康德一生最关注的哲学命题,其作品虽然佶屈聱牙,但却无处不渗透着对人的关怀。休谟、莱布尼茨以及牛顿对其影响很大,当然还包括卢梭,这位同样探讨人类、人性以及人类发展等问题的思想家对康德的影响还有一个故事:说是康德的作息非常规律,每天3点可以准时看到他从家出来散步,用来对表是分秒不差,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看卢梭的著作《爱弥儿》,应该是废寝忘食了,通宵达旦,应该是第二天也没有去散步。
    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建立的知、情、意三种能力之上的理论体系,这个建筑体系实际上基于一致的构建艺术:量、质、关系和模态四大类十二范畴。邓先生在讨论康德的哲学构建时,提到中国的科学问题,缺乏从量到质的过渡,甚至怀疑中医的科学性,以及中国文化中缺少自由精神与自我意识的批判。倒是引申出了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正确与否倒在其次,不过问题的本身是才是重要的。其中的哲学问题不可能以一篇简短的读书笔记可以涵盖,下面主要谈一下自己从经济学研究上的体会。
    这里的经济学主要是主流的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严格说是一种哲学。在文章开头就提到,经济学研究同样离不开对经济史的阅读,站在不同经济学家的提出问题的角度思考,这样还不能说有经济学研究的素养,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来看,需要深刻理解西方经济学构建背后的文化与哲学基础。西方科学的构建是建立的数与量的基础上的,从西方哲学思想来看,经济学中数学的大量使用不足为奇,量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这是一个基本的范畴,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任何一门学科真正完善在于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科技发展的根本,其背后有深刻的哲学基础,经济学发展上也体现出了这一哲学思想。
    事实上,我们国内在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上,基本上忽略了经济史,更不要说其立足的哲学以及相应的经济学哲学。这里不仅仅会导致所学非真学问,流于皮毛;更会造成学非所用,这也是目前国内经济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是挑战。无论引进再多的海龟,翻译、影印再多的教材,引入多少一流的数理分析工具,但以上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仍然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数理分析的形式化问题,只注重数量而缺乏立足本土的质量问题,依然无法学以致用,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水土不服。目前国内以核心期刊、国外期刊(SSCI)数量导向的评价指标已经凸显了该问题,这里还不考虑到经济学的学科问题。
    那么进一步考量经济学的学科问题,如果问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可能争议很大,但如果问经济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则不会有更多的争议。那么社会科学更多的还是关心人的问题,当然这个与研究方法上数量化并不存在本质的矛盾,只是出发点会不同,从哲学的范畴上来看,更多的应该从关系与模态范畴出发,而不是基于量。既然提到哲学,就不得不注意中国人文哲学与西方人文哲学区分,以及对根本的人性善与恶的哲学基础分歧、宗教与信仰的迥异,事实上这些是经济学立足的根本。对于国内的经济学研究来说,这些也是被忽视了的,虽说不少的研究者指出了差异,但根本的逻辑基础还是基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根本不存在、也没人承认有一个不同哲学基础的经济学。
    举例来说,西方在遭遇重大经济问题时都会及时的出台政策和法规,比较国内而言则非常滞后,在巨灾风险管理方面,美国1992年遭遇安德鲁飓风的袭击后很快就出台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资本市场也很快发行了巨灾期货以应对转移风险,接着不断出现各类衍生工具;而国内市场化的应对措施如发行巨灾债券等10年来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在2008年连续巨灾袭击后,至今依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还比如,现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农业保险问题等,已经积累了很久,相应的法规一直没有出台。这样的问题,对于从事经济学研究者来说都是应该反思的。地球是圆的,南辕北辙也能达到目的,但是这路太漫长了。不能只盯着发表文章的数量,忽视根本的问题,脱离实践、缺乏地气。话说回来,严格规范的科学精神是必须的,尤其是基本的科学研究范式更是需要学习的,但还是要提出本土化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这样必然就存在一个对西方经济学的反思与批判的问题,而仅仅从观念上、观点上加以批判显然是无力的,不仅仅要理论批判还需要进行哲学比较与批判。无论是破还是立,都应该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体系。
     以上是学习康德哲学中得到的一点经济学研究上的一点启示。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0882-556239.html

上一篇:清明:赋诗、和对、怀远
下一篇:大笔写春秋,蒋先生何罪之有呢?
收藏 IP: 119.5.231.*| 热度|

8 熊航 王春艳 曹建军 周可真 赵凤光 黄富强 吴锦宇 tianxg0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