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什么样的教育才最好

已有 2439 次阅读 2013-2-27 09:24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namespace, 李双江, 钢琴家

与一位老师探讨时,他又说到李天一,他告诉我:李双江从儿子四岁时开始培养他书法、钢琴,他还没成人就已经是青年钢琴家了,不能说李双江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那么,李天一为什么会接二连三的“惹事”呢?

这位老师认为,现在一些家长的教育过于“重技轻品”了,即重视技能的培养,轻视品德的修养。

我说教育问题的核心还是“功利”思想在作祟,整个社会都太急功近利了,譬如说学校和家长,家长总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就读,所谓“好”就是将来有利于孩子有一个好的“钱途”;而学校得竞争和生存,即便校长有新的教育主张,可老师们要生活呀,而且想生活得更好,怎么办?必须得迎合“教育市场”的需求。这么一来,整个教育体系就构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哪还能把心思花在“育人”上呢?

这位老师也感叹,他十二年教书下来,感觉教育不似当初自己出校门时所想的——他当时就想,应试教育的局面慢慢地总会有所改善,最终会朝着教育理想的方向发展,可结果却是情况越来越严峻,现在好象都看不到希望了。

我很理解这位老师的切身感受,他一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所以才会有这么真切的认知。他疑问的是,按理说先富起来的这些人,教育理念应该有所不同,没想到依然如故,甚至“功利”得更狠。

我想这位老师可能忘了,靠金钱和权力“雄”起来的一代,他们对“功利”的认知更加深刻,起码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有钱虽然不是万能的,可是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选项当然是“有钱”的好,包括没钱的人都这么想,更何况那些有钱人呢?

我自己是没什么钱的,所以我说不要太功利之类的话是没有说服力。反之,假如我也有了钱,而且还很多,那么我会怎么讲呢?会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我会把他送到所谓最好的学校吗?或者说,按某某知名人士所建议的,将孩子送到国外去?

有时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孩子教育的责任主体在谁?家长、学校还是社会?看看我这疑问排列的顺序就知道了,一、二、三是很明确的。可是,一个人的成长最终得靠自己,因为现代教育是终身制的,特别是自我的教育。身为家长,有以身作则之责,有引导启发之务,更有抽刀断水之义。什么意思?就是说,要教育好孩子,自己的言行是示范,要学会引领孩子思考,培养孩子独立之精神和善良之品格,最终在他成年之后自觉地隔断“哺育”关系,使其能自立于社会和人生。

这便是所谓最好的教育,或许很多家长能够理解,却不太赞同,为什么?因为舍不弃“功利”,譬如望子成龙。

如果家长做不到这些,学校是否能做到呢?别忘了,无论校长还是老师,也都是自家孩子的父母,他们怎忍心“舍弃”孩子呢?更何况这在他们看来是责任和义务。同样,社会的发展需要“功利”作引导,这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否则又如何激发人的生产积极性?

我最后想说的只有两句话:一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此题无解;二是人生本在“取舍”二字,有所取必有所舍弃,就看怎么选择了。

2013年2月27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665473.html

上一篇:不要爆炒李天一
下一篇:梦鸽与李双江的婚姻是功利的?
收藏 IP: 27.24.31.*| 热度|

3 赵建民 丁邦平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