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多少本书才能救中国

已有 2954 次阅读 2012-9-5 11:00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国, office, justify, 多少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近代中国究竟应该走怎样的道路,人们曾经有过探讨和探索,譬如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等,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

当时中国人救国,多是向日本和西方国家学习,包括清政府都搞了所谓“洋务运动”,其核心还是想拯救大清国,而这一条路为什么没有走通呢?

显然不是“洋务运动”不适用中国,而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在于此。中国需要全面的改革,需要大清国的统治者让利于国、让惠于民,使国能图强、民可安生。因为统治者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拒绝了时代的要求。

怎么办?怎样才能救中国?成为人们普遍在思考的问题。在众多答案当中,孙中山等人选择了革命。革谁的命?这又是一个问题。

而实际上,你还没革别人的命,别人就开始要你的命了,你别无选择地进行反抗,命则悬于一念之间。这样被迫革命的人不少,他们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股力量,以至于摧毁了大清国这座国家大厦。

于是乎,天下共和开始了,总统、议会粉墨登场,甚是热闹了一阵子。结果呢?军阀混战,二次革命烽烟又起……可以这么说,中国尝试了包括委员长制在内的各种民主宪政,直至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国家才得以安定,人民才有了尊严。

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式的道路是探索得来的,是当时现实与历史的选择,最关键的是广大人民积极地参与了。这就是最大的民主。

可怎么理解在这条道路上出现的曲折呢?历史的进程显然不像人们所想那样直线上升,反复的跌宕起伏,似乎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不过,有这样一个事实不容争辩,那就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中国的经济除少数年份停滞不前外,一直都在以较大幅度的方式增长,而且为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这又说明什么呢?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思过去六十多年的发展,政治波动是显而易见的,而国家总体保持了稳定。放眼世界,有这种政治波动的国家显然不止中国,从两大阵营的对立到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人类社会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了重大调整,我们只是其中之一。

那么,我们是纠结于过去,还是直面现实,进而面向未来呢?这个问题一直在考量着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我们也必须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历史一再告诫我们,一本《共产党宣言》,激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活力,中国这艘航船不可以偏离自己的航向,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达到幸福的彼岸,毕竟我们已经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洗礼,胜利在望!

 

20129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609401.html

上一篇:《李显龙的话比较靠谱》环球网首页访问过万
下一篇:“才子黄成”上环球博客首页推荐
收藏 IP: 58.54.100.*| 热度|

2 郑秀娟 czh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28 2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