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遍拜读十八的博文“传统设计院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布局”、“传统设计院在智能交通行业的突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0e8590100zbjl.html),有些地方还是看不懂,悟不透。记得,5月在上海伯尔曼酒店,与北京徐总简短聊过设计院做智能交通的一些瓶颈和困惑,但是,至今,我还是没有完全找到突围的道路。
我到设计院5年了,对于城建系统来讲,我们ITS这点产值微乎其微。做的岗位几乎被忽略,我想也不是件适意的事儿。所以,一直要思考:ITS部门在单位里如何定位?设计院的ITS在国内该怎么发展?总工曾经跟我讲,希望设计院的ITS做好理论与实施的bridge。但看,高校在理论研究和实施设计的能力都在加强,企业呢,ITS系统集成商,做设计也是响当当。所以,设计院ITS谋发展,难的。
除了ITS发展规划外,很少有城市直接做ITS系统初步设计的,有,也是针对某个区域。如生态城区、迪士尼乐园区等。这些年我们团队所接触的ITS子系统工程设计主要有:“上海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工程”(其中包括SCATS系统设计、快速路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设计、匝道控制设计、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设计等)、“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监控中心设计”、“上海市高速公路ETC二期工程设计”、“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信息化配套工程设计”、“天津生态城智能交通系统设计”、“迪士尼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设计”等等。可以看到,ITS设计,体现在ETC、信息平台、外场采集设备布置、信号控制、综合交通枢纽等几大方面。
与传统的道路、桥梁、规划专业相比,ITS没有设计规范,没有规定资质(除了交通工程资质主要针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主要针对交通信息化系统)。所以,无论是ITS全局规划,还是ITS子系统设计,谁都可以做,只要你有这个能力。
因为现在对ITS的设计,无章可循,没有硬性规定,不像城市规划,有法可依,很多条例框着你“应怎么样,应怎么样”,自然就道道程序下来。当然,这可能也与ITS新兴发展有关。在上海,这些工程的设计流程还是很规范的,项目建议书、工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一整套流程,很规范。
ITS真正在国内发展,也就10几年,政府加足马力,企业也是不断出产品。从招投标网站看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注重ITS规划与设计、从交通诱导、交通信息平台、交通决策支持系统等开始设计。所以,可以肯定,ITS不是一个值得退却和放弃的市场,她有更广阔的挖掘空间。细分析来,设计院,做产品是不太可能的。那么设计院该怎么发展ITS?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
(1) 做科研,做标准。ITS的科研立项,国家和市里给的支持很大,外围环境比较成熟。标准呢,ITS目前的标准略偏向于产品技术标准,建议可以尝试在设计方面推出标准立项。比如说,快速路的线圈怎么布设,摄像机怎么布设,匝道怎么控制、信息平台怎么搭建,应具备的功能有哪些?我参编了一项建设部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这部分内容作为一章节含在里面,我个人觉得,应该整合一个ITS设计规范。
(2) ITS规划与咨询。现在很多二线城市都在建交通信息平台,有的是另起炉灶,搭建新的一套系统,有的是在交通监控系统基础上完善。由于城市的管理体制不同,往往会造成公交管公交、市政管市政,如果再缺乏统筹的规划,势必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那样,也就达不到我们“低碳、联网”的目标了。所以,我认为,要抓住中小城市开拓、引领,做规划,做以ITS为主的交通改善及智能化管理规划咨询。
(3) ITS设计施工总承包。现在城市ITS,多为施工设计总承包,系统集成商以提供集成为主,顺带将设计做掉了。在设计院的传统专业中,EPC的开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道路、桥梁、隧道、污水处理厂等,EPC的模式,加强了设计与施工的协调,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ITS做EPC的可行性,显而易见。
之前看到网站上在讨论“新一代智能交通到底是个啥?”06年我的导师申报了“新一代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从单一的信号控制,拓展到信息协同、控制诱导一体化、自组织交通流等。“十二五”的到来,新一代智能交通,更多的体现低碳、绿色、公交都市、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词。
新一代智能交通的路该怎么走?设计院的智能交通该怎么走?我想,永远跟着党走,没错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