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微信被“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的年轻人”的文章刷屏。当然,稍微有点理性的人一看标题,就不难看出问题:百度和部队医院怎么就成了这个年轻人的直接杀手?病人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疾病是第一诱因。当然,说这些,绝对不是为百度和某部队医院在其中起的不好作用辩护。
关于百度医疗信息竞价排名的黑幕,以及某些部队医院科室的承包带来的诸如“莆田系”的渗透,以往媒体多有报道,文章提醒人们不要轻信百度的推荐没什么不对。再看文章内容,躺枪的还有涉及CCTV的宣传,涉及肿瘤的生物免疫疗法,靶向药物疗法,等等(涉及治疗的有关科学问题,我想另文试述)。
究竟什么是造成魏则西最终不治而亡的原因?疾病的复杂性不可忽视。把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的百度和只知道赚钱、忽悠病人掏钱、夸大疗效的的武警二院医生等,其中起到的不良作用(忽悠人不道德),应该受到谴责。
这又涉及到网络信息监管、医疗监管,百度在医疗信息上的竞价排名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早有披露,为什么迟迟得不到解决?部队医院在将科室承包后如果规范治疗,监管医生的行为?为什么在美国遭淘汰的DC-CKI细胞免疫治疗流入中国?美国人有没有责任,武警总医院领导有没有责任?
我知道,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解决起来也不那么容易,说来说去都是利益使然。加强监管、法律的介入,都很重要。
百度就魏则西作出反应,表示要加强监管,也会洗白一下,但刚刚看了一下,洗后...
除了医疗监管,对于患者,如何正确认识疾病、理性就医也是个大问题。医学不是万能的,患者得了病,如何治疗,需要自己做出选择。别说是不懂医学的普通患者,就是医生自己,也未必能做出所谓正确的选择,自身免疫力、对某种治疗方法的耐受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等,都会影响治疗结果。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医学面对的最大难题之一便是个体差异。
对于外行的普通患者,往往面临医疗信息不对称,难以做出相对理智的选择,这个时候,医界的良心、正确的诱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在,我们的媒体,包括一些主流媒体,医疗监管机构,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现在最急需解决的科学就医问题,并非靠单纯提高公民的医学科学素质所能解决。医学是门太过复杂的科学,它不光牵涉到多门自然科学,也涉及很多社会科学领域,很多的东西科学并不能解释清楚。面对疾病,人很难一直保持理智。“有病乱投医”,生存的欲望使患者及其家属,不会放过每一棵救命稻草,那些最后求助于看起来不靠谱的救命方法的患者,很难用其“科学素质低下,书都白读了”去评论,就像前几年的复旦于娟事件。
最可恨的是,居心不良的人利用患者乱抓救命稻草的心理,编造谎言,骗取钱财。
不管怎么说,面对疾病的治疗,各种信息,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去甄别,去选择靠谱的咨询渠道。
前几天,为了这难治的咽炎、无痰干咳,还真百度了一下,输入关键词,迅速蹦出了西城德胜门那地界的一家据说是私人开的中医医院,跟值班的“医生”聊了几句,对方就要求通电话,我要求跟医生咨询,而不是值班工作人员。不一会儿,果然有姓于的“医生”打来电话,我故意说我这是变应性的顽疾,可能与过敏体质有关,问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她立即说是我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需要中医调理,要我去挂他们邓主任的号,还说特难挂,但看得挺好,三五副药下去,肯定管用(我之前说了一大堆我想吃中药,肠胃不好等等的话)。我心说,我就是看中医,也不会选择你们那里啊,好的中医一准儿不在你们那里。百度推荐的医院,我知道,不那么靠谱。
体验一下百度的医疗咨询而已。咽炎,干咳,有发热,消炎是第一要务,经过一周的消炎治疗,现在症状减轻多了。
关于在圈子里热议的《公民科学素养基准》,我一直想说点什么,也关注着这方面的讨论,对话,读了几篇专家的长文。学者们的智商都很高,该说的也都说了,我也不想重复说太多。专家们很辛苦,作为研究课题,出论文的东西可以,但要弄出真正接地气儿,指导现实的东西,也不容易。尺度很难把握。遗憾的是,对于这次关于《基准》的大讨论,听到的仅限于科学圈子里的声音,圈外的被测试对象很少发声,事实上他们并关心这个与他们生活没有多少关系的东西。但我们身边却每天发生着看起来与人的科学素质相关的事件,很难用传统的测试看出倾向。
前几天家里来亲戚,谈到他同事的女儿才不到五岁居然来月经了,性早熟,到医院咨询,查原因,说孩子特别爱吃草莓,现在的草莓全是激素催熟的,所以是植物激素吃多了导致的性早熟。
这都什么逻辑啊,医生也会这么说吗?这个我不能确认,至少孩子家长是这样认为的: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导致孩子的性早熟。大学毕业的父母,科学素质低吗?如果自己不懂生理学,可以去上网查资料,找靠谱的依据,也不至于这么听信那些想当然的说法啊。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是两码事,前者对人不会产生类似动物激素的影响,更不可能是导致孩子性早熟的罪魁祸首。浮躁、轻信、思维方式的问题,类似的现象,并非简单的科普教育可以解决。
在涉及百姓生活的关键领域,科学家参与的有广泛互动的科学传播,以及媒体的正确引导,也许是我们目前需要大力推进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任重而道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