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进行,面对如今心态各异的考生,满脸焦虑的家长们,作为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会引发很多的回忆,生出一些感慨吧。
作为经历过两次高考的人,感慨时代的变迁,一切已有所不同。
60后生人,读书的年代,日子过得很苦。因家里的孩子多,母亲一个人艰难支撑这个家,打心眼里就盼着家里能早一天增加个挣工资的。幸好母亲是读过书的,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只要我们有这个能力,再难也要支持我们考学的,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赶上了好时候。
说起来现在的孩子可能都不信,当初咱高一没念完就早早报名参加高考,并不是因为学习太出色,而是想早点撞大运,万一考上了,可以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因为那时读大学,助学金还是很容易申请的,最高每月22.5元的助学金,不但够一日三餐,零花钱也能对付了。这与现在的孩子上大学要花家长很多钱,给家里增加许多负担的情况完全不同,那时上大学很便宜!
说起咱的高考之路,其实也是十分坎坷的,77年那次高一参加首届高考,结果还是差得比较多,毕竟不是天才。79年高中毕业,第二次参加高考,按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实际分数也高出本科录取线近40分,但那时报志愿没多少人能帮着参谋啊,就靠自己胡乱一填,结果填的全是热门,也难怪,不选文科,不想学医,不想去外地,就想学个工科什么的,结果一二三志愿全部泡汤。幸亏还有个服从分配垫底,被调剂到了农学院。不甘心啊,可没办法,家里生活困难,不容许你选择复读一年再考,只好将就着上吧。这就是命。其实上大学真是靠国家助学金顶下来的,这还要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让咱圆了上大学的梦。这比起《叶落长安》这部电视剧里描述的莲花、长安之类苦孩子的命运强多了,特别理解那个年代的孩子渴望读书、又因为穷不能如愿心里委屈、因此与父母结怨的心情。
要问咱为什么要考大学?虽然表面上那个年代受的教育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其实打心眼里就是不愿意像很多人那样去当工人,当农民,特别怕这个命运。所以考大学也真是抱着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目的来的。人们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书读的越多知识越多,现在想想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书读的越多也不见得知识越多。能力改变命运,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远不是靠学校教育就能解决的。
有个笑话:一个30岁的博士找瞎子算命,瞎子听他的声音很年轻,像个高中生,算出他在25岁左右有官运,30岁时会娶个如花似玉的老婆,这哥们儿一听说笑了,说“我都三十出头了,还在读书,且光棍一条”。瞎子听完仰天长叹:“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啊。。。”。
在这个世界上,有了学历没能力白搭。我们家族里也不是个个都爱读书,但学历低的反而混得最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这个是往往互相学不来的。当然,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全民文化水平提高,大学升学率很高,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甚至达到80%以上。多数考生应很淡定,因为想上学的也差不多都能有学上,不想上学的也被家长逼着好歹考个什么学上上再说。至于上完学以后怎么办,先不想那么多。多数孩子和家长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是先考先上再说。多数还是抱着考大学能改变命运的想法。
今天路过14中,8中考场,看到烈日下有那么多家长在场外陪考,虽见怪不怪了,多少还是有些不理解,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看他们那焦虑的神情,会不会给孩纸们增加思想负担呢?高考成了国家大事,连电视里都玩命报道,我们那时可没这个待遇。但那个年代,活得比现在踏实,因为大家都差不多。没有家长陪考,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吧。记得79年高考时的待遇就是每天早点多个荷包蛋,已经很知足了。
33年过去了,还是要感谢高考改变了咱的人生轨迹,也算是改变了命运吧。尽管越来越相信,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天注定的。也许随着我们出生时遗传蓝图的写就,一生的命运就基本确定下来。一切随其自然比较明智。一方面希望莘莘学子们在考场上能有好的发挥,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在今后更长的人生征途上不断认清自己,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应对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不管怎么说,羡慕这个时代的学子,比我们60后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吧。
下午去中电投办事,路过复兴门附近的八中考场,用手机偷拍的,
此时下午的考试已开始了很久,气温正高时,这些家长啊,连个
坐的地方都没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