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孔子》剧照(周润发牵着牛车,负气出国访学)
读《论语》,发现里面大量篇幅记录孔老夫子周游列国的留学经历。一部《论语》很像当年孔老夫子的留学日记,是由其弟子们帮助整理“出版”的。孔夫子是在他50多岁的时候告别妻儿老小出国访学,到卫国(今河南濮阳)去做访问学者,时间长达14年之久。研究孔夫子出国访学的原因,发现他老人家竟然是为了一块祭肉,而愤然离开父母之邦鲁国出国访学的。每读到此处,我便哑然失笑。
我跟孔夫子是一级的铁老乡。在我们老家孔孟之乡,由于受他老人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凡事都特别讲究个礼数。单就说年节期间走亲访友时提的礼物就特别讲究。就是普普通通一般亲戚之间的走访也要备四色礼、六色礼。礼品内容包括什么烟、酒、糖、茶、粉条、点心果子、山药等等,其中惟一不能缺的是礼条——一块猪后腰处带肋条的条状猪肉。改革开放前,虽然我们农村老家很贫穷,但这走亲访友的礼数一点都没变。只是那时的礼品没有现在的光鲜,礼条肉也没有现在备的宽大而已。记得小时候过春节,家里割上一小块猪肉礼条,家人并不舍得吃掉,在除夕夜,先用这块猪肉礼条祭拜祖先,大年初一过后,就提着这块猪肉礼条走亲戚拜朋友去了。亲戚家收到这块猪肉礼条后也不舍得吃掉,再提上它去走访别的亲戚,如此反复不已。一块小小的猪肉礼条,从正月初二到十五,在一邦子穷亲戚之间穿梭旅行半个月,直到猪肉发臭了,才算完成了它的重大历史使命,被饥饿的人们依依不舍地冒险煮熟吃掉了。
孔夫子他老人家因为这样一块臭肉而赌气出国留学,流亡到河南濮阳等地,长达14年之久,实在是让人费解啊。一代伦理学始祖孔夫子,他老人家一生的人际关系搞得并不圆滑。孔夫子一生梦寐以求地想当官,直到五十一岁时才被提拔为一个小小的汶上乡镇干部(鲁国中都宰)。2500年前的古代社会,人们的寿命普遍很短。当今社会官场上,五十岁年纪的人,组织部门一般都不再考虑提拔,都被退居到二线了。何况在那个时代,孔夫子他老人家五十一岁才混到科级干部,还干得津津有味,实在让常人难以理解。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认真地敬业干事,上峰当然不好意思不提拔一下。他老人家的敬业精神感动了鲁国政府高层领导,孔夫子接连被提拔为司空、司寇,终于济身于士大夫阶层。
纯文人型的官员大都有一些坏毛病,而且学问越大毛病越多。这些文青出身的官员们舍不得丢掉写写画画的不良嗜好,而且孤芳自赏,肚里有一点墨水就自命不凡,尾巴翘得老高,在官场里显得特别另类。在关系网交织如麻的官场圈子里,另类的文青们被视为一块臭肉,除之而后快。这些带有文青标志的官员仕途一般不会太顺当。在非常历史时期,这类官员往往不知道收敛保护自己,有的人命运遭遇还特别凄惨悲凉。孔夫子这样的大学问家、大圣人,文青们的那些臭毛病是断然少不了的。鲁国司法部长的位置刚坐上没多久,就因“堕三都”政治事件而被冷落一旁。在鲁国君臣们沉溺于“齐女乐”之中时,被停职反省的孔夫子还天真地幻想着国君召见自己,恢复自己的职位。岂不知,他自己的另类作法早已招来鲁国君臣们的反感厌恶。
急性子的子路一再催促道:“夫子可以行矣!”。“鲁今且郊,如致燔乎大夫,则吾犹可止。”夫子答道.
鲁国祭祀天地的大典来到了,按照惯例,举行祭祀仪式后,祭天用的猪肉、牛肉数量很大,国君一个人也消费不了,就把剩余的祭肉分发给士大夫们享用。可是今年,被停职在家的孔夫子并没有盼来自己的那份不新鲜的祭肉。特别讲究礼数的孔夫子,感觉自己很丢面子、很掉份。他心想,我并不是真的稀罕你们送的那块臭肉,这肉实际上是一个信号,是一定级别待遇的标志。普通老百姓家生个孩子,你们还派人送条鲤鱼呢。你们不给我送祭肉,分明是看不起人,赶我走嘛!他终于忍无可忍了,吩咐子路等一干弟子收拾车辆,赶紧离开鲁国这个破地方,到别处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他老人家坚信: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不相信,世界如此之大,会容不下自己高明的治国思想。
“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当孔夫子的破牛车缓缓碾过鲁城西郊的黄土路,消失在茫茫风雪之中时,他根本没有预料到,天下乌鸦一般黑,等待自己的将是14年漫长的漂泊生涯。他这次仓皇地出国访学,留给后人的是一声哑然失笑。因为历史记载,孔子是因为没有分到一块祭肉,才赌气离开曲阜,去出国访学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