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大辞典》:枫香树叶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ù Yè
【出处】 出自《纲目》。
【来源】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叶片。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0.05%,其中萜占88%,倍半萜占2%,倍半萜烯醇占0.6%,还含一种萜烯称做苏合树烯。
【药理作用】 醇提物制成的止血粉,对犬股动脉出血,肝与脾创面出血,断肢伤面出血等,皆有一定止血之效,但吸收不够理想,且药物受潮后止血效果显着降低。
【归经】 《泉州本草》:"入脾、肾、肝三经。"
【性味】辛苦,平。①《闽南民间草药》:"辛,平,有小毒。"②《泉州本草》:"辛苦,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急性胃肠炎,痢疾,产后风,小儿脐风,痈肿发背。①《纲目》:"治痈疽巳成,擂酒饮,以滓贴之。"②《岭南采药录》:"取叶,连细枝煎水洗浴,治产后风、风瘫、风肿等症。"③《广西中药志》:"幼叶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1两;捣汁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痈肿发背:枫香树幼叶和老米饭共捣烂,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②治痢疾:幼枫树的枝头嫩叶一两。水煎,去渣,白糖调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③治泄泻:幼枫树枝头嫩叶二两。捣烂,加冷开水擂汁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④治中暑:枫香树嫩叶三钱。洗净,杵烂,开水送下。(《闽东本草》)⑤治口鼻大小便同时出血:枫香树脂、叶(烧存性)各一钱。开水冲服。(《闽东本草》)⑥治小儿脐风:枫树嫩尖,捣烂取汁内服。(《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胃肠炎:将枫香制成100%煎剂,每次50~100毫升,日服2~3次;小儿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呕吐严重者,先用氯丙嗪或针刺内关(双)止吐;腹痛较剧者,加用阿托品;脱水者补液。治疗87例,1天治愈者80例,2天治愈者5例,3天治愈者2例。服药后除小部分病例(多为小儿)可诱发呕吐、恶心外,未见其它副作用。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枫香树叶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ù Yè
【英文名】 Leaf of Beautiful Sweetgum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1.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2.资源分布: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原形态】 枫香树 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多破碎,完整叶片阔卵形,常状3裂,长5-12cm,宽7-17cm;中央裂片较长且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灰绿色,正同浅棕色,常状脉3-5条,在叶下面明显突起;叶柄长7-11cm,基部鞘状。质脆,易破碎,揉之有清香气,味辛、微苦涩。
【化学成分】 枫香树叶含杨梅树皮素-3-O-(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myricetin-3-O-(6〃-O-galloyl)-glucoside],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quercetin-3-O-(6〃-O-galloyl)-glucoside],紫去英甙(astragalin),三叶豆甙(trifol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金丝桃甙(hyperin),杨梅树皮素-3-葡萄糖甙(myricetin-3-O-glucoside),芸香甙(rutin),水晶兰甙(monotropein),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左旋莽草酸(shikimic)。叶中所含鞣的主要成分为:新唢呐草素(tellimagrandin)Ⅰ及Ⅱ,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木麻黄鞣宁(casuarinin),木麻黄鞣质(casuariin),木麻黄鞣亭(casuarictin),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1,2,6-tri-O-galloyl-β-D-glucose),(1,2,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enta-O-galloylglucose),枫香鞣质(liquidambin),异皱褶菌素(isorugosin)A、B、D。
药理作用 醇提物制成的止血粉,对犬股动脉出血,肝与脾创面出血,断肢伤面出血等,皆有一定止血之效,但吸收不够理想,且药物受潮后止血效果显着降低。
【归经】 脾;肾;肝经。
【性味】 辛;苦;平。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解毒;止血。主胃脘疼痛;伤署腹痛;痢疾;泄泻;痈肿疮疡;湿疹;叶血;咳血;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烂敷。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治痈疽已成,擂酒饮,以滓贴之。2.《岭南采药录》:取叶,连细枝煎水洗浴,治产后风、风瘫、风肿等症。3.《广西中药志》:幼叶治痢疾。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枫香树根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ù Gēn
【别名】 枫果根、杜东根(《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出处】 出自《纲目》。
【来源】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根。
【归经】 《泉州本草》:"入脾、肾、肝三经。"
【性味】 《泉州本草》:"辛苦,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痈疽,疔疮,风湿关节痛。《纲目》:"治痈疽巳成,擂酒饮,以滓贴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乳痈:枫树根一两,犁头草三钱。酒水各半煎服。初起者可使内消;已成脓者,可使易溃。(《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②治痈疔:鲜枫果根二两,红糖一两,酒糟五钱,共捣烂敷患处。(《福建民间实用草药》)③治肿毒凝结:鲜枫果根二重皮和冬蜜杵烂,敷患处。(《福建民间实用草药》)④治风湿关节痛:枫树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⑤治风疹:枫树根五钱至一两,枫果十一枚,艾叶一钱五分,枫树菌五钱。煮鸡蛋兑洒食。(《湖南药物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枫香树根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ù Gēn
【别名】 枫果根、杜东根。
【英文名】 Root of Beautiful Sweetgum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矢采挖,洗净,去粗皮,晒干。
【生境分布】 1.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2.资源分布: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原形态】 枫香树 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稍弯曲,直径2-6cm,长20-30cm。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外皮剥落处显黄白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黑棕色,木部黄白色。气清香,味辛、微苦涩。
【归经】 脾;肾;肝经。
【性味】 辛;苦;平。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祛风止痛。主痈疽疔疮;风湿痹痛;牙痛;湿热泄泻;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治痈疽已成,擂酒饮,以滓贴之。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枫香树皮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ù Pí
【别名】 枫皮(《本草拾遗》),枫香木皮(《纲目》)。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来源】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皮。
【性味】 ①《唐本草》:"辛,平,有小毒。"②《本草拾遗》:"性涩。"
【功能主治】 治泄泻,痢疾,大风癞疮。①《唐本草》:"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②《本草拾遗》:"止水痢。"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刺风、冷风,煎汤浴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水泻水痢:枫香木皮煎饮。(《本草汇言》)。②治大风癞疮:枫香木皮,烧存性,和轻粉各等分,为细末,麻油调搽。(《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枫皮,本功外,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水肿非涩药所疗,苏为误尔。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下痢为最。"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枫香树皮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ù Pí
【别名】 枫皮、枫香木皮。
【英文名】 Bark of Beautiful Sweetgum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剥去树皮,洗净,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原形态】 枫香树 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干皮呈板片状,长20-40cm,厚0.3-1cm。外表面灰黑色,栓皮易呈长方块状剥落,有纵槽及横裂纹;内表面浅黄棕色,较平滑。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清香,味辛、微苦涩。
【化学成分】 枫香树皮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与水晶兰甙(monotropein)。
【药理作用】 枫香树脂及其挥发油体外实验可使兔血栓长度缩短和重量(湿重和干重)减轻,在体实验显示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试管法实验表明可明显提高纤溶酶活性,显着提高血小极内cAMP含量。表明枫香树脂及其挥发油抗血栓作用与促进纤溶活性和提高血小板cAMP有关,并提示挥发油可能是枫香树脂的主要成分。
【归经】 肾;大肠经。
【性味】 辛;微;平。
【功能主治】 除湿止泻;祛风止痒。主泄泻;痢疾;大风癞疮;痒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未调敷。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枫皮,本功外,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水肿非涩药所疗,苏为误尔。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下痢为最。2.《唐本草》: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3.《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刺风、冷风,煎汤浴之。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枫香脂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Zhī
【别名】 白胶香。
【英文名】 RESINA LIQUIDAMBARIS
【来源】 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的干燥树脂。7 、8 月间割裂树干,使树脂流出,10月至次年4月采收,阴干。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淡黄色至黄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脆,断面具光泽。气香,味淡。
【鉴别】 (1) 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多烟火焰,具特异香气。(2) 取本品约50mg,置试管中,加四氯化碳 5ml,振摇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2ml,两液接界处显红色环。(3) 取本品约0.2g,加四氯化碳5ml,振摇使成混悬液,加硝酸3ml,轻轻摇匀,待分层,上层液显淡红色至红橙色。
【归经】 归肺、脾经。
【性味】 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用于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5~3g,宜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摘录 《中国药典》
《中华本草》:枫香脂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Zhī
【别名】 白胶香、枫脂、白胶、芸香、胶香。
【出处】 出自《尔雅》:郭璞注:"枫,树似白杨,叶圆而歧,有脂而香,今枫香是。"《南方草木状》:"其子大如鸭卵;二月花发,乃连着实,八、九月熟。暴干可烧,惟九真郡有之。"唐《新修本草》首载枫香脂,谓:"所在大山皆有。树高大,叶三角,商洛之间多有。五月研树为坎,十一月采脂。"《纲目》收枫香脂于木部香木类,云:"枫木枝干修耸,大者连数围。其木甚坚,有赤有白,白者细腻。其实成球,有柔刺。"据所述形态,均与金缕梅科植物枫。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采收和储藏】:选择生长20年以上的粗壮大树,于7-8月间凿开树皮,从树根起每隔15-20cm交错凿开一洞。到11月至次年3月间采收流出的树脂。晒干或自然干燥。
【生境分布】 1.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2.资源分布: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原形态】 枫香树 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或呈类圆形颗粒状,大小不等,直径多在0.5-1cm之间,少数可达3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脆易碎,破碎面具玻璃样光泽。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味淡。
【化学成分】 枫香树脂含阿姆布酮酸(ambronic acid,即模绕酮酸 moronic acid),阿姆布醇酸(ambrolic acid,即模绕酸morolic acid),阿姆布二醇酸(ambradiolic acid),路路通酮酸(liquidambronic acid),路路通二醇酸(liquidambrodiolic acid),枫香脂熊果酸(forucosolic acid),枫香脂诺维酸(liquidambronovic acid)。
【药理作用】 枫香脂及其挥发油体外实验可使兔血栓长度缩短和重量(湿重和干重)减轻,在体实验显示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试管法实验表明可明显提高纤溶酶活性,显着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表明枫香脂及其挥发油抗血栓作用与促进纤溶活性和提高血小板cAMP有关,并提示挥发油可能是枫香脂的主要止血成分。
【炮制】 《简要济众方》:"细研为散。"《纲目》:"凡用以虀水煮二十沸,入冷水中,揉扯数十次,晒干用。"《外科全生集》:"水煮三天,候汤温,手扯油净,冷即硬。"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碎。饮片性状:见"药材鉴别"项。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少量,燃烧,有浓烟及火焰,具特异香气。(2)取本品约50mg,置试管中,加四氯化碳5ml,振摇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2ml,两液接界处显红色环。(3)取本品约0.2g,加四氯化碳5ml,振摇使成混悬液,加硝酸3ml,轻轻摇匀,待分层,上层液显淡红色至红橙色。
【归经】 脾;肺;肝经。
【性味】 辛;苦;平。
【注意】 孕妇禁服。《得配本草》:"内服多不宜。"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解毒止痛;止血;生肌。主痈疽;疮疹;瘰疬;齿痛;痹痛;瘫痪;吐血;衄血;咯血;外伤出血;皮肤皲裂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制膏摊贴,亦可制成熏烟药。内服:煎汤,3-6g;一般入丸、散剂。
【复方】 《说文》:“枫,木也。厚叶弱枝,善摇。”言其树叶因风而摇,枫之为名,由此而得。《本草图经》云:“《尔雅》谓‘枫为(木聂) (木聂)。’言天(大)风则鸣鸣(木聂) (木聂)也。”此又引《尔雅》之文,释“枫”之取义,与风动有关。枫“有脂而香”,故又称枫香。枫香脂由胶状树脂凝结而成,呈黄白色,故又名白胶香。
【临床应用】 1.小金片 白胶香150g,没药(醋制)75g,当归75g,乳香(醋炒)75g,木鳖子(去壳、油)150g,地龙(去土酒炒)150g,草乌(制)150g,五灵脂(醋炒)150g,京墨12g,麝香30g。以上十味,除麝香另研细粉外,其余白胶香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用糯米粉300g打糊制粒,干燥后加入麝香细粉,混匀,压片,每片重0.32g,相当于原药材0.24g。为暗灰色;气微,味微苦、辛。功能消肿拔毒。用于痰核流注,乳岩瘰疬,横痃恶疮,一切阴疽初起。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每次4片,每日2次。孕妇忌服。(《山东省药品标准》1986年)2.小金丹 白胶香(煎膏)、草乌、五灵脂、地龙肉、木鳖子(去皮)各150g,乳香、没药、当归各75g,香墨12g,麝香30g。以上十味,除麝香外,余药共为细粉,兑入麝香,和匀,用白面300g打糊为丸,每丸干重0.6g。功能活血、消结、散毒。用于瘰疬乳岩,横痃,贴骨疽等症。每次2丸,每日2次,黄酒送服,温开水亦可。忌饮烧酒及食生冷,孕妇勿服。(《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1962年)
【各家论述】 1.论枫香脂主血热生风 缪希雍:"枫香脂,为活血凉血之药。凡热则生风,又血热则壅而发瘾疹,风火相搏则为浮肿,苦平能凉血热,兼辛又能散风,故主血热生风之证。风火既散,则肌肉和而浮肿自消。齿痛亦因风热上攻,风热既散,则痛自止矣。"(《本草经疏》)2.论枫香脂治诸血证 ①张石顽:"《千金》治咳唾脓血,取其开发肺气也。"(《本经逢原》) ②赵其光:"其叶霜后即丹,其脂采于冬,辛苦而平是金得火,以生水,为活血化血之妙品,故治吐、衄、咯血。"(《本草求原》)
——摘录《中华本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