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ian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ian123

博文

教育部,能破除“尘暗旧貂裘”的出身论吗?

已有 2921 次阅读 2013-5-20 15:1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部, 起点

     高高在上,手握生死大权的教育部,为什么划分出来个所谓的985、211,让我们这些人一上大学,就刻上了出身卑微的身份。这一身份,犹如出身地一样,永远不会改变的,而且一路会“尘暗旧貂裘”下去,即使你如何努力,如何优秀。出身地是个中性的东西,找工作时不会因为您出生于兰州或北京而受到歧视,真是幸运啊。不过,我担心将来的某一天,出身地也会被教育部明确写进入学或求职规章中。

    但本科出身就没有出身地那样幸运了。很多人事官员,不会像老师那样关注科研情况,只要一看到非985、211出身,便毫不犹豫地就地枪毙了。

   教育部好像觉察到了这一现象,而且还专门出文,明确要求其它学校毕业的学生不被歧视。可教育部想过没有,你的一纸空文有用吗?退一步说,为什么不在源头上下手,而一味地采取纠错措施呢?干脆取消这些三六九等的人为划分,不是更有效吗?

   还有,教育部,你想过没有,我们这些穷山僻壤里出身的人,在师资力量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能通过独木桥竞争,你能证明我们没有能力吗?记得我上小学时,最好的一个老师就是高二一个辍学的学生。一年级的教学由只念了3年书的老师负责,3年纪的学生由只念了5念书的老师负责。教育部,你为何不考察一下我们的小学、中学甚至高中出身呢?在教育资源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能一路走到今天。难道不能证明我们和别人没有智力上的区别吗?

   博士都毕业了,还在为出身而纠结,这不是屈辱,又能是什么?听说阶级斗争年代,阶级出身成了生死大事。可现在呢?本科出身的残酷绝不亚于阶级出身。

   教育部,为什么不能废除这些人为设置的竞争起点呢?

   我知道,抱怨不起任何作用,活下去是硬道理。但写点文字,表达一下感受,还是可以的吧。当一个人只能在公众平台,而无法在其他渠道表达诉求时,只能说明社会悲哀,个人不幸!

    教育部,最后弱弱地问一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人,都是出生高贵的人吗?还有,35岁和36岁的人,在将来的科研成就上,究竟有怎样的差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6916-691762.html

上一篇:假如因非“985”、“211”出身被拒,能抗议一下吗?
下一篇:夸你,你是一条狗;骂你,你还是一条狗!
收藏 IP: 60.165.22.*| 热度|

3 赵美娣 张忆文 魏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9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