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最佳时间,不是年龄时间,而是白昼时间。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这无疑具有普遍性。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值此播种的季节,而清晨是潮气润润,值此劳作的时机。从理论上讲,清晨劳作,是对身体机能的最小消耗。
但对普通科研人员,这一经验适合吗?依我看,不见得。从我周边的情况看,清晨从事科研的人群主要是中老年,这是生理条件不容许他们熬夜,只能早睡早起的结果。而大多年轻人,普遍熬夜,甚至通宵达旦。
科研人员的工作相对特殊,何时具备高效的工作,没有参照标准。
正因为此,对科研人员而言,就不应该要求坐班,更不应该以此来考核。尤其是年轻的硕士博士们,他们什么时候搞科研,应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邓主席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就是此道理。
现在有些导师,盲目要求学生坐班,不但严重践踏了人权,而且错过了学生的高产期。当然,如果你不善于夜晚工作,坐班制也是一种督导。
因此,我建议诸位老师考核学生时,不要只看是否天天露面的表现,而要兼顾科研成果。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在具体操作时,有些学生往往吃了“吃力不讨好”的亏,即使你科研高人一筹,但最终因“不长露面”而遭到变相惩罚,这也许是“眼生”造成的感情使然。所以,假如你要博得老师的欢喜,还是混个“眼熟”为妙。不过,“眼生”对提升你的内功很重要。孰重孰轻,君自裁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6916-615755.html
上一篇:
我已在我的研究领域打败了日本,但那有什么用!下一篇:
卓师兄,是不会有事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