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帆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教授

博文

历经沧桑的"东吴大学" 精选

已有 10346 次阅读 2013-2-24 22:17 |个人分类:旅途掠影|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东吴大学

 

徜徉在苏州大学的校园,不知不觉之中走到东吴大学的旧址。

1879年开始,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博习书院和宫巷书院。1900年,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上扩建为东吴大学。

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是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大学。

它目睹了列强纷争,渗透了教会布道,沐浴了五四春风,经历了抗战洗礼。从解放前到解放后,从文革前到文革后,从开放前到开放后,它在历次战争或动乱中幸存和发展。

 

1  东吴大学的老校门,门口有两个石狮子

 

  2  瞧,这栋建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3  钟楼上,五星红旗飘扬

  4  恰同学少年时,意气风发

 

 5  历经沧桑的老建筑
 
 

6  建筑是凝固的交响乐

 

  7  哥特式风格的数学楼

 

8  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 
 

  9  博物馆一角

10  原体育馆,现为苏州大学博物馆
 

 11  春天的校园蕴藏着勃勃生机
 

东吴大学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259396.htm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清廷不敌英法俄日等国侵略,被迫签下数纸不平等条约。战事连连溃败使政府及百姓丧失了信心,社会呼吁改革及学习列强之长的声浪日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基督教会来到中国兴办教育事业。监理会(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是美国基督教重要差会之一,1846成立,本部设于田纳西州1879年起,该会先后在苏州创办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宫巷书院(Kung Hang School ,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

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扩建为大学。190012月制定校董会章程,推林乐知Young J. Allen)先生(万国公报创办人)为董事长、孙乐文先生(David L. Anderson)为校长。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东吴大学正式诞生。

东吴大学创办初期之二十六年,历经三位美籍校长孙乐文(David L. Anderson)、葛赉恩(John W. Cline)及文乃史(W. B. Nance)。这个时期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捐款及学费。校园内的教学大楼林堂、孙堂及葛堂及教职学生宿舍等设施陆续兴建完成,校园规模日趋完整。学科发展包括文、理、医学、神学及法科(在上海昆山路)。各学科除在学术研究上表现突出,更为社会培养无数专业人才。学校以“Unto a Full-grown Man”校训强调学生人格的陶冶。

五四运动期间,东吴学生筹组学生会,一般的学生社团则以学术研究、辩论及体育活动为主。东吴大学早期在三位校长的努力下,为日后校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为顺应中国社会的潮流,东吴大学逐步进行中国化的过程。1926年首先废除宗教必修课程,礼拜仪式亦改为学生自由参加。继而改组校董会,三分之二的成员改由中国人担任。1927杨永清先生当选首任中国籍校长,订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核准东吴大学在国民政府注册立案。

此后十年各项校务发展成果丰硕令人瞩目。1930年时学校共有文、理及法三学院,十二个学系。在教学方面积极筹款推动学术研究、加强师资阵容提升教学品质、推动师生以其专业服务社会。校园内主要建筑设施均在此阶段建成或动工。1930年学生人数达755人为全国基督教大学之冠。

1937年爆发抗日战争,此后八年东吴大学苏州上海两校区受战事影响,辗转迁徙各地。其间随战况发展演变,两校区或各自迁校或与他校联合办学,虽烽火连天但教学活动未曾稍息。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东吴大学师生纷纷自各地返回上海及苏州校园,展开复校的艰巨工作。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会计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东吴大学在台湾复校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东吴大学在台校友倡议复校,1951年筹组董事会,于台北市汉口街借屋设东吴补习学校,设法政、商业、会计及英文四科。1954年台湾当局教育部以东吴补习学校办学绩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台湾东吴大学恢复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四系并附设外国语文学系,为台湾地区第一所私立大学。1957年购得士林外双溪土地七甲加上士林镇公所赠与之土地共十五甲,此时石超庸校友接任院长,积极推动建校事宜。

两年内完成第一栋教学大楼(宠惠堂)及学生活动中心。1961年全校由台北市汉口街迁到外双溪现址。至此东吴师生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校园。在台复校的过程艰辛坎坷,卫理公会及美国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会未予支持,物质条件极其窘困。但在董事会苦心奔走,海内外校友及教会热诚捐助下,东吴依然坚守严谨校风踏实办学,为东吴学子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迁入外双溪校区后的二十年,是东吴大学在台复校后的关键成长期。历经石超庸(任期1957~1968)、桂崇基(任期1968~1969)及端木恺(任期1969~1983)三任校长。石校长任内全心致力教学水准的提升,学生成绩采严格的淘汰率,为学校奠立稳定的根基。1969教育部终于核准东吴大学恢复大学建制。

端木校长接任后则积极开创发展,任内增设十二个学系、七个研究所、三个博士班,图书馆、哲生楼、音乐馆及教师研究大楼等校舍相继建成,又在台北市贵阳街设城区部,并兴建两栋教学大楼。教学设施日趋完善,校区规模已然成型。爱校的热情凝聚了董事会、全体师生及校友,东吴人凭借着坚强的毅力走过惨淡岁月,培育英才无数,缔造了办学佳绩,也赢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

关于台湾东吴大学的近况,请参见:http://twb.idc.scu.edu.tw/scu200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18-664809.html

上一篇:苏州大学一瞥
下一篇:姑苏盘门春意浓
收藏 IP: 111.172.105.*| 热度|

29 陈小润 李伟钢 刘全慧 曹聪 陈桂华 陈冬生 魏东平 余昕 朱晓刚 钟炳 李学宽 高建国 刘立 郑永军 贾伟 陈湘明 肖重发 曹小晶 王启云 杨海涛 马军 刘淼 王守业 孟津 常顺利 张启峰 林中祥 Majorite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