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博文“你一生奋斗最终要得到什么?”(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818&do=blog&id=411599)贴出后,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关注、理解和推荐,也引起了讨论和争议,在此首先感谢各位朋友!博友刘苏峡老师发表了博文“兴趣和目标,哪个更重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5&do=blog&id=411713),提出了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并且追问了一连串的问题。经过数天的思考,我试图做出回应。
一、兴趣很重要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简单地说,兴趣指人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不知疲倦,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对学习和工作都很重要。例如,因为对音乐感兴趣,当年我拜师学琴、参加演出、混在乐队、自娱自乐,在琴艺进步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再如,儿子不喜欢数学,经常作业没做完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但他喜欢美术,画画到深夜都不困。
二、人生目标更重要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是需要目标导向的。人生目标使人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性地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事业和生活,尽早开始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吕小平博友推荐了《哈佛公开课——幸福课》,主讲人TalBen Shahar是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课程简介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我只看了第一讲,但比较同意他的观点。
人与人之间有个别差异,但渴望幸福是共性。例如,一位女性认为幸福美满的家庭最重要,她的人生目标就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她在家相夫教子很幸福,丈夫也对她的贤内助角色很满意,那她就拥有美好的人生。
我的兴趣广泛,喜爱音乐、美术、文学、旅游等等。年轻时往往凭兴趣办事,但度过一段随心所欲的时光之后,我会觉得有些愧疚和不安。如果缺乏人生目标,或者不能坚定地追求认定的目标,结果将是一事无成,无法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也不会感到幸福。
三、兴趣应与人生目标有机结合
兴趣与人生目标一致,是美好人生的理想状态。然而,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都难以达到这种状态。
人生目标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实际上与兴趣有关。心理学家奥尔伯特将价值观分为六类:理论型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真理;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审美型重视外形与和谐匀称的价值;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爱;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宗教型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因此,具有理论型价值观的人会对科学研究感兴趣,而具有审美型价值观的人会对美和艺术感兴趣。
人是社会人,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光有兴趣是不够的。为了实现人生目标,很多时候需要坚持和毅力。兴趣可以分为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明确了人生目标,将兴趣与人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开发、培养和发展积极的兴趣。我对文科感兴趣,但参加中考时,文科班就是慢班的别名。考入重点中学之后,只有两个理科班。考上大学后,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感到很苦恼。同年级有位同学喜欢理科,尤其是物理学,而不喜欢工科。他在大一时退学,重新报考了吉林大学物理系,后来去了美国留学。那时,学校不允许转专业,而我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学什么专业,适合学什么专业,所以只能坚持学下去。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人生的目标逐渐清晰,并且进一步证明自己对人的兴趣远远超过对机器的兴趣。因此,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改行从事管理科学的教学和科研,研究方向聚焦为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工作压力很大,很忙很累,但我依然乐此不彼。
我认为,幼年时代的幻想可能成为终极价值观的雏形,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大学时代,往往是一个人终极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有所调整或改变。终极价值观并不是大而空的理想或口号,而是比较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一般属于工具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人生决策的依据 ,当你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所在,那么做出选择时就不会太难;反之,如果你不清楚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就很难做出决策。如果你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应该逐渐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朝着目标持之以恒地奋斗。
在刘苏峡老师的博文后面,李学宽老师发表了评论:“如果是成年人,要强迫自己把兴趣和目标统一起来!”那么,如果面对的是孩子呢?针对刘老师的最后几个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天生的吗?”、“兴趣是否可以培养?”,欢迎大家进行讨论,也请参见我的早期博文:
走上专业学习之路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818&do=blog&id=22137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