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学期,我承担了三个全日制MBA留学生班的组织行为学教学,在A班和B班均用英语讲授,在C班用汉语讲授。
第一次在A班和B班上课时,都只有四、五个学生准时到教室。开始讲课后,陆续有学生推门进来。不少国家的同学时间观念不强,迟到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下课前,我宣布了一条规矩:“以后上课迟到的同学,必须在课间为大家唱歌。”当我征求大家意见时,他们一致表示同意。
此后,每当有同学迟到时,我都会微笑着问:“你想在课间休息时唱歌吧?”如果他不吭气,大家立刻就喊:“是的!”
于是在课间,有时会有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迟到的同学大多数很大方,一下课,就会主动走到讲台上大声歌唱。有的用母语唱民歌,有的用英语唱情歌,还有的用中文唱儿歌。有的同学会用手机或电脑给自己配乐,唱着唱着,旁边的同学会主动参与,一起唱得热火朝天。
有的同学不善唱歌,但擅长跳舞,一上台扭起来,就引起满堂的喝彩。有的同学为唱歌的同学伴舞,还有的边唱边跳,手舞足蹈。
个别迟到的同学害羞,在大家起哄的笑声中忸怩。不过,总有好心的同学挺身而出,替他高歌一曲。演出结束后,他们悄悄地对我说:“下次不会再迟到了。”
随着课程学习的推进,讲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时,我用“惩罚”迟到的同学唱歌为例,解释负强化的作用,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讲归因理论时,我分析了迟到现象的原因和规律性,同学们若有所思。讲行为矫正理论时,我再次用培养准时习惯为例解释矫正迟到行为的过程,同学们恍然大悟。后来,我们还一起探讨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对迟到行为的影响。
渐渐地,准时来上课的同学越来越多。偶尔有同学迟到,就成了我们再开音乐会的借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