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守望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dyco 麓山脚下 千年学府 一文物保护建筑内 一科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博文

采访院士那点事儿

已有 5706 次阅读 2010-4-6 00:35 |个人分类:传媒交流|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教育, 院士, 改革, 医学, 采访

    2010年2月26日上午我有幸跟随导师李浩鸣教授、罗元学姐一同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我国遗传药理学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周宏灏教授,事后根据采访记录写了一篇周院士谈我国医学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报道,经李老师过目后发表于《科学时报》 (2010-3-3 头版二条)。这是我自上研以来第一次采访院士,感觉八个字:新鲜刺激、颇有收获。但是这里我更愿意谈谈此次采访过程中一些“小故事”,与各位朋友同仁分享,或许能给你某些方面的点滴启示,呵呵。

 

窘迫的开始

    此次采访任务来得较为突然紧急,北京方面于2月24日电话通知李老师有这么一个想法,通知中提到,教育是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教育改革中长期规划“两会”前就会发布,《科学时报》计划在此大背景下组织专家进行探讨:“医学教育:缺失了什么?” 版面体量两个整版,共计大概6篇文章,反映当前医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医学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计划2月底截稿,3月初刊登。本次采访涉及协和、上医、同济、中国医大、中南大学等学校的院士专家,院校领导,离退休教育家,覆盖医、教、研及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学方面的专家……

    李导接到通知后,只是略微一提最近将会有这么一个事儿,但因还没来得及与周院士预约采访时间,因此也不确定哪天会去采访。于是我也就没再想这事儿,等到2月25日中午,老师突然告诉我:“登科,采访时间定下来了,明天上午10点20开始……”“啊,好,这么快啊,在什么地方呢?”“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一(老师愿意是“附一”,即第一附属医院。因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有三家附属医院,我原来并不知道,结果我听成了“附医”,以为就一家附属医院……),我们明天上午10点在医院门口碰面吧……”

    “好--”我很快回应到。于是我转身回到电脑前用打开51ditu.com,在公交线路查询终点站查询键入“湘雅医院”,结果令我一阵窃喜,哈哈,原来913路公交车可以直达啊,这简直太完美了!于是我很兴奋地告诉学姐我们明天坐913路公交就可以过去……
    时间到了第二天,我早早起床,整理好录音笔、采访本等工具出发。那时时间不到9点,因为怕迟
到,所以专门提前一小时上车,行驶一段时间后,我到了公交站牌所标注的“湘雅医学院”站下车,我一看时间,9点40还差几分,又是一阵暗自高兴。抬头一看大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发现老师跟学姐都还没到,于是我索性在校区里逛几圈熟悉下环境,走边给李导发短信“老师,我已经到了,在门口等你”“好的--”老师很快回复了我。于是我安安心心的在校区内转悠,但视线始终没离开校门口,因为我知道老师一会儿会到。结果时间很快到了10点过几分,我正纳闷学姐跟老师怎么还没到时,李导突然给我打来电话,问:“你在哪儿呢?我怎么没看到你?”“我就在那个中南大学……门口啊……”一番求证发问后,老师突然问我,你现在哪条路上,我说,我在桐梓坡路XX号,李导突然提高嗓门,“啊,你在河西啊?我在在河东呢!!!你找错地方了吧,我在湘雅路呢!”“啊??!!!”我顿时大脑一片空白,因为此时已经到10点10多分,离约定时间不到10分钟了。窘迫,尴尬,惭愧、郁闷、无辜、自恼……种种感觉全部涌了出来……
    啊,怎么办??一阵空白后我问到,“要不我现在打的过来吧,还来得及不,老师?”“啊--,”
老师在短暂思考犹豫后说到,“那你快点打的过来吧,地点是XXXX……”
    于是我马上给学姐打个电话,她正好坐公交赶到。我们以最快速度打到一台Taxi,告诉司机以最快
速度冲向目的地。可这长沙的交通真是让人无奈,在湘江一桥上桥处堵车,我们只能焦急地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失……
    终于,我们到达了中南大学湘雅第一附属医院。李导说他在医院大门口等我们,可我们愣是没见着
他……于是,我又拨通了老师的电话,经过一番详细询问确认后,才发现原来“附一”有好几个大门,老师在另一个大门等我……  晕啊……窘迫啊……
    接下来就不用我说了,你们也能猜到发生了什么……
    我跟学姐整整迟到了30分钟!!
    说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去正式采访院士,也是第一次见李导在学生面前发火……
    唉,这窘迫的开始啊……


   
完美的访谈

    带着尴尬与内疚,我走进了周院士的办公楼。先是周老的秘书在办公室门外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不到一分钟,周老就让我们进了他的办公室……
    一进门,周老满脸笑容的起身朝我们走来,并一一同我们握手。不等我们开口,周老就笑到:“这
地方太偏了,是不是很难找啊?”“啊----,是有点难找……”(其实到现在周老都还不知道,其实是我们两个学生找错了地方……那天当面实在没好意思说,早晚有天我得让他知道,我在心里想)

    这时我才刚开始抬头大眼看他。虽早已过花甲之年,但初见周老,他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细看,周老更是面露润色、气宇不凡。
    简单寒暄后,周老直奔主题,根据我们事先传过来的的采访提纲谈起了中国医学教育现状与改革情况。
    访谈过程与具体内容,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考《科学时报》或中科院网站相
关内容,地址我会附在文章最后。
    整个访谈过程是十分轻松欢快的,周老风趣的谈话、丰富的阅历、充满睿智的表达让晚辈着实敬佩
不已。正所谓“胜读十年书”啊!
    但我也注意到几个细节,比如在谈到中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时,周老难掩情绪激动,用他自己的
话说,“那我就不客气了……”于是,他噼哩啪啦的把中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尤其是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弊端狠狠地批判了一番。言之有音,道之有法。绝非是发发牢骚,胡乱抱怨下而已。
    自由轻松的访谈气氛让大家都忘记了时间的悄悄流失,很快,近两个小时的访谈就结束了,一看
时间,已经12点过几分了。到了我们不得不跟周老说再见的时候了,虽然预定的采访目的已经达到,但仍觉意犹未尽,很希望能就再跟周老多多交流下。可是约定的时间已到,且周老教学科研工作繁忙,不得不就此作罢。
    

开心的收尾

    临走前,李导提议能不能再耽误一两分钟,跟周老合个影,周老非常高兴的答应了。并提议以他的书柜为背景。正准备要合影时,才突然意识到这屋子里怎么光线这么暗,这时才想起原来那天刚好停电了,真是巧了,好事多磨啊……


 

    



后  记

 
 短短不到两小时的采访如白驹过隙般快,但笔者仍感意犹未尽。在聆听周老的谈话过程中,笔者从头至尾的感觉到的都是一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厚道长者;一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研工作者;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智者。而更让笔者敬佩的是周老敢说敢言,敢作敢为的真性情,湖湘人骨子里那股“辣”劲、“霸蛮”劲在周老身上展露无余。
笔者以为,在功利主义盛行、学术造假屡见报端的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需要更多的以院士为代表的精英们做敢说敢言的“斗士”,需要更多的时代“鲁迅”,与歪风邪气战,与学术不端斗,为教育改革谏,为人才培养言。唯此,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唯此,中国的明天才有希望……

附:《医学教育不能硬套综合大学管理体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谈我国医学教育现状与改革》,此文地址: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3/229448.html或中科院http://www.cas.cn/xw/zjsd/201003/t20100303_2787291.shtml

(谨以此文作为此次采访的纪念,感谢周宏灏院士接受采访,感谢段秘书对此次采访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希望能对传媒界或学术界朋友有所启示,也不枉这么晚了,我还在这敲这么多字,呵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7880-309260.html

上一篇:追成功之轨,寻涅槃之迹——简评《追寻轨迹》
下一篇:偶遇中南大学内的那些航模爱好者……
收藏 IP: .*| 热度|

2 高建国 吴明火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9 0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