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篇: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第一要反对的就是所谓“减负”!
关于文言文、现代文、中文、西文,我觉得这玩意儿争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萝卜白菜各有所好各有所用。就像我觉得物理教学应该多点多点再多点,而化学系机械系等等的老师们却认为应该再少再少再少点,我若辩论说物理是科学基础,技术基础,物理不足的培养模式缺乏扎实基础、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没有后劲儿、之乎者也,真没用,人家想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噱头……开出足够多时髦的课来好就业;或者就像争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哪个更高雅,哪个能留芳,哪个该弘扬?孩子们应该多听什么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也一样,有人觉得只有古典才经典,我倒觉得每个时代都有天籁之音。
众口难调,该怎么办?一种方案是取合集,整出满汉全席,学生爱吃什么吃什么,保证营养即可。一种方案是取交集,既然大家公认馒头蔬菜白开水最有益健康,我们就莫要饮料糖果炸鸡翅。
以前看过一个国外营养学的理论(抱歉没查到出处,请告知),说婴幼儿如果你做很多好吃的,让他们自由选择吃什么,他们会选择得很好,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比那些所谓营养配餐的要好,也不会吃成胖子,而且还心情愉快,不会天天跟家长较劲。
我觉得学习也一样,人的天性就是好学,孩子们青春年少,对知识、能力那是如饥似渴,反正我见过的孩子多是这样。
比方说:儿子的同学朋友好多喜欢历史文学,初中的孩子都是十本十本的看《曹操》《鬼谷子》、还有《三国演义》《三国策》金庸全集,……,还有对相对论科普书试图一网打尽的学生……我也希望儿子博览群书,博古通今,文理兼通,儿子也还都喜欢,但最痴迷的还是看变刚玩变刚,也行啊,能玩出个中国版的科幻大片来也是成功的培养模式嘛(当然现在还看不出来)。
我想说明的是,现在的小孩子还是有时间学他愿意学的,玩他们愿意玩的,反正我周围的孩子是有时间。我记忆中我小时候不但把能家里的书都看了,借的书都看了,百科全书也看了不少,乱七八糟都看,但还是经常闲得难受,一个破电视剧都能看好多遍。科学网的诸位无论家是农村还是城市,您觉得你那时候的学业需要减负吗?
那家长们怎么还要吵吵着要减负呢?因为小升初(我们这里这个压力不大),中考、高考的确压得孩子很累很烦。天天做习题做模拟填鸭式的应试训练,学生都要学吐了,所以家长就想考得少点,孩子能轻松点吧?
错!
吵吵着要减负的家长们孩子们都是犯傻了,减负减掉了考试内容的多样性,但只要小升初、中考高考的选拔模式没改变,减负的后果只能是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少,这种减负只能是让孩子们在少得可怜的知识上拼准确率,必然会导致枯燥的重复训练,孩子们大好青春年华,希求知识的年纪里,就学那么一点点,还要以此拉开距离进行选拔,选出来的能是什么学生?选出来的斤斤计较分数唯唯诺诺的会计型学生,还谈什么创造能力?
所以教委说要减负,您千万别信他们是减了学生的负担,那不过是推卸减少他们的责任。
真正的减负要针对教育资源的争夺上,而不在于学习内容上的减少上。
潍坊学院的学生可不是高考的佼佼者,论说他们应该希望减负吧?错!我问学生们,每届都问,他们也非常讨厌这种学的不多,拼准确率的考试模式。哪个孩子愿意学不到东西啊!!!!!那个孩子只希望关注考试啊???考不过人家,能多学点有用的、爱学的也行啊。
家长们,你们醒醒吧。只考语数英,或者只考语数,或者加大主课的比重,您的孩子能占到便宜吗?就算您儿子能占到便宜,您侄子能吗?您儿媳妇也能吗?您孙子也能吗?
你问哪个孩子愿意天天上主课,我怎么见到的孩子都喜欢上你史地生,都喜欢美体音呢?而对于喜欢数理化的学生们,上奥林匹克竞赛培训,那是最快乐的时光。
有人拿出国外的小孩子都玩,人家好多拿诺贝尔奖的人,说这话的人没经过大脑,人家是玩,您看人家玩的什么水平,您看人家玩得丰富多彩吗?您看看他们的课外书多不多,您看看人家的各种能力训练认真不认真。你看人家玩乐队,玩lego,玩运动,玩科学,哪个不专业,不痴迷,不下功夫啊?
在目前的中国,考试制度决定培养模式,考试模式影响资源配置,也就直接影响人才培养国民素质。所以我觉得高考怎么考,真应该好好讨论一下。
插播:最累的孩子在哪里?我觉得就是在北上广,因为那里聚集着全中国最善于抢占资源的一群人,而这群人的孩子们都眼瞅着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名校,也不管自己是不是那块料,抢不到就是亏了就是耻辱,是个孩子就上奥数,你说高考不看了,切,小升初可是看来。用什么方法能进好学校,那些家长们门儿清着呢,学区房,特长生,从小打造履历,累不累啊?所以上海的家长要求减负,可再减负,那上辅导班不就更多更累啊?当然淡定的家长也有,不过身处诱惑的街里能顶得住诱惑的难度系数太大,话说人家的孩子都上辅导班了,您孩子能坚持吗?吃亏了怎么办?
试论“全学全考统一考自主招生公开监督”考试制度的可能性
任何制度规则的建立,首要的一点就是取大义!
本着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愿望,以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本着公正公平科学民主理性感性体育美育智育……的精神,我主张全学全考统一考自主选型自主招生公开监督。
1. 全考
岂止是文理不分科,就应该体育美术音乐全都考,而且分数都一样,都是百分制。只有全考才能全学,当然每一个学生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这个全学不是指让学生个体全学,而是群体全学,这个全考不是指让学生个体全考,而是群体全考,只有这样各种学校才能认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给他们足够的学习资源,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2. 全国统一试卷
每一科目的考试要按照学科的规律、学科的需求、学科的美好来命题!
不能搞成“学业水平测试”,毕业考试、会考之类的。我那是虽然大考都第一,但毕业考的成绩根本不上名次,太简单了没法发挥,靠广播体操僵尸舞就想选出舞蹈演员来可能吗?应该力求通过考试把各级水平的学生都能拉开距离,有足够的区分度,全国一份卷,集中优势资源出好题,现在全国各省市自己出题,每年为了不重复题目给出题老师增加多大的负担,给做真题应付高考的孩子多大的做题负担啊?给押题讲题的教师多大的负担啊?给印刷厂环保局多大的负担啊?
您害怕处在北上广或者边少穷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吃亏,这个可以商量,国民同意不同意另说。统一考,但如何选,那是另一回事,下面论。
3. 不搞分段考试
不主张搞分段式考试,今年考地理,明年考生物,今年考物理,明年考化学……最后考语文,乱糟糟的,就会导致学生总是很紧张,不能自由学习,必然导致考哪门学哪门,一门一门的学吐了!我虽然算是个很擅长考试的,但却实在不喜欢整天考试,所以我想大约没什么人喜欢成天考成天考。
就最后有个大考,才能引导学生不急功近利,潜心学习,长期修炼,全面发展,当然一旦具备了考试资格,比方说完成了学业后,可以一年允许多考两次,但不主张一门一门的死磕,考就一起考,让你想应试也没法应试,干脆断了这个念头。
4. 学校自主选配 学生自主配选
大学各专业按照自己的学科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拔,学校公开自己的选拔标准,虽然所有科目都可以考,都可能计入选拔成绩,但每个学生可以不都考,学美术的可以不考英语不考物理数学,那些国学大师,数学零分试卷,不也照样可以进北大?而就是喜欢数理化,而史地生不咋好的,物理系也是可以接受的嘛?当然所谓大师,好像都有全才的爱好,有余力的您就多学多考,反正通才全才偏才怪才都有表现自己才华的大分数在公众面前摆着呢,至于哪个学科要对哪些科目进行怎样的选择怎样的加权?那只要有合理公开的解释,这个学校应该有自主权。
现在各个大学本来就有自主招生,就别自己出题自己考试了,容易腐败,就用汇集全国精英专家力量出的统一高考试卷的分数作为自主招生的依据,公示选报标准,公示选拔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我中文系就选语文100的,数学零分的了,我乐意,我物理系就选物理100,政治0分的了,我高兴,我哲学系就不要偏科,哪个零分都偏执,都不要,我的学科我做主。
我觉得只要接受公开监督,老百姓对人才的理解力并不偏执,学校对各类人才的容纳力也足够强大。
而这样,虽然学生的精力有限,但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套餐,而各科老师,就会更努力的教好自己的学科,把自己的料做出香味来。
我的信仰: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们追求理性健康成为社会共识,即使我们有足够的美食,我们也不会吃得撑死,自主选择,就会保证一种健康的饮食结构,而不是一些人为规定造成了社会偏执,比方说以为吃了特供就占便宜就荣耀,以为大鱼大肉就是享受,以为吃了鱼翅燕窝就是营养(谁吃了谁显摆了,环保人士就用口水淹死他),这都是偏执……有人爱吃素,有人好喝酒,有人想吃肉,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肚子和嘴巴选择自己的食谱,而我相信上帝给我们人类基因安排本来早已照顾到了生态平衡,而失衡的原因是人类制度的偏执引发的文化偏执,传统偏执,所以交给大家自由选择,也许能逐步回归自然的平衡。
至于我们现在的教育资源能否满足这种,我认为信息时代的现在,是可以够的,那么多慈善家,多资助穷困山区些硬件网络电脑书籍,多资助点网上课堂……如何更好的分享资源,这个大家可以探索各种方式。
道路正确,有困难克服困难总会走通,道路错误,没困难也会滋生苦难,早晚积重难返,怨声载道。
时间关系,很多部分没法展开讨论,博文主要捡着扎眼的说说,权作抛砖引玉,不充分之处还请大家认真补充,不要整些破碎的意见,凌乱的批评,我要忙会儿别的去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6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