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部 (健在两位)
侯祥麟,1912年4月生于广东汕头。他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学家,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我国炼油技术的重要奠基人,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位德才兼备、贡献突出、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威望,堪称炼油科技的泰斗。
侯祥麟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后在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12月自费留学美国,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应聘麻省理工学院任副研究员。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研究员、代室主任,石油管理总局炼油处主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代院长、代党委书记,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首席顾问、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级顾问,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曾全面负责石油料研计划的管理,机构队伍的建设;参与历次国家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协调和实施;组织领导、研究开发了若干重大炼油新技术;领导研制出国防急需的多种产品。主编《中国炼油技术》等专著。现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主席团成员。
唐敖庆,1915年11月18日生于江苏宜兴。著名化学家、卓越的教育家;享誉国际的具有特色的中国理论化学派的创建人及主要代表者。
出身农民家庭,祖父参加过太平军,父亲开杂货辅,母亲操持家务,6岁时,母亲患肺病逝世了,由继母养大成人。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1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调任吉林大学教授,参加领导吉林大学化学系创建工作;1956年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78年至1986年任吉林大学校长;1986年2月主持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任主任;现任吉林大学名誉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
50年代初提出计算复杂分子旋转能量变化规律“势能函数公式”,为从结构上改变物质性能提供了比较可靠依据;1955年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重视, 于195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颁发的自然科学三等奖。50年代后期解决国家建设急需的高分子合成和改性问题,转入高分子反应与结构关系的研究,对高分子缩聚、交联与固化、同聚、共聚及裂解等反应逐一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的明显特色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体系。60年代初以化学键理论的重要分支-配位场理论这一科学前沿课题研究,带领其研究集体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创造性地发展完善了配位场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此项成果被1966年北京国际暑期物理讨论会评为十项优秀成果之一,并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70年代以来与江元生共同着手分子轨道图形理论的系统研究,经过10多年努力,提出了本征多项式的计算、分子轨道系统计算、对称性约化三条定理,使量子化学形式的计算、分子轨道系统计算、对称性约化三条定理,使这一量子化学形式体系,不论就计算还是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均表达为概括性高、含义直观、简便易行的分子图形的推理形式;1987年,该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与其研究集体合作出版《配位场理论(方法、英文版)》、《分子轨道图式理论(中、英文版)》、《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量子化学》、《应用量子化学》、《约化密度矩阵引论》、《配位场理论方法补编(中、英文版)》、《微观反应动态学》等8部学术专著。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学部委员;1981年被聘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1981年至1992年曾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