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取大学不容易,读大学也难。
难的是如何面对大学的生活。
成绩出来之后,她担心起读大学的费用。父亲虽然种了西瓜,卖了100多块钱,可还掉借款,也所剩无几了。
生活费的事情就留给父母想办法,读大学要带的行李由太姥姥准备。她的父亲小时候就跟着姥姥一起生活,在姥姥家娶妻生子,算是扎根在那里。太姥姥非常开心她一手带大的曾孙女考上大学。就翻箱倒柜,几乎把家里的被子全拆开了看:看看哪一床被子的棉花还算好点,把最软的最新的给孙女带走。听说武汉夏天热,还专门把她哥哥结婚时人家送的一床毛巾被拿出来,让她在学校用。
她的好朋友,一起去武汉的那位同学,那年高考却没有考好。分数还不够中专的线。这个结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记得高一时,她们俩一个班。第一个学期期末,她们俩都考进了班级前十名。班主任尚老师为了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在成绩出来之后,在全班大会上说:以后咱们班前15名的学生,可以和我一起照一张彩色照片,留作纪念。
那时候彩色照片还不普遍。很多人都希望有一张彩照。尤其是因为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一起合影的彩照,是多么光荣的事啊。
高二分科,尚老师劝她去学了文科,却劝好友学了理科。她们俩高二起其实就不在一个班了。但私底下,还是天天黏在一起,说说一起读书的同学,讲讲家里的事情,互相鼓励着好好学习,一定要考取大学。
她在开学之前,打算去一趟同学家。问问她的打算:是复读还是去打工。
那时候她是希望同学复读继续考大学的。当时就读的高中,每年都有大量复读的落榜生。有的甚至复读了5年,最长的复读了8年。高三时和她一个班的人数,最多的时候高达160多人。最后只有不到100人参加了高考。
在县服务楼的大厅里,她看过县域地图。在地图上找到了同学家所在的乡,找到了离她家最近的那个车站:老末庄。
她听同学讲过,如何从家里搭车到县城。现在要反过来,她要从县城搭车去朋友家。
东关有去她家的公共汽车,也有三轮车。她买了票,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汽车,到老末庄下车。一路走一路问行人去她家的路怎么走。
老末庄到她家还有七、八里土路。阴历七月,正值夏季,热得人透不过气来。路两旁都是玉米地。玉米已经有半人多高。路上行人稀少,她一个人走在路上不免有点害怕。一路走一路左顾右盼,总担心有坏人。“这真是青鸟不到的地方!”她不知道怎么想起三毛的这句话。
走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到。她甚至都怀疑自己走错了路。很快到了一个村庄,见到人就问:高庙村怎么走?和善的村民告诉她:再过两个村子,到前面的路口左拐,就快到了。
这给了她信心。
终于走到朋友家所在的村庄:高庙。
可问了好几个人,都不知道朋友的名字。
她灵机一动:对,就问她哥哥的名字,肯定有人知道的。
哥哥的大名果然比妹妹更多人知道,很快就有人指点:他家在南面,但好像家里没有人呢。
家里没有人?能到哪里去?这么远来找朋友,会扑空吗?
忐忑着走向朋友的家,敲门,果然没有人答应。还好,门没有锁,她推开门,就在门房下的床上坐着等。
村子里有一些玩耍的儿童,好奇的看着她这个陌生人。
她也打量着这个家:堂屋是三间低矮的破草房,东边是一间砖砌墙的厨房,南面有半间土坯门房。院子里有一个大粪坑,粪坑边上有一眼压水井。厨房和门房间有一小块空地,种着几棵指甲花,还有一小片迷糊菜(音)。
朋友和她的家里人去哪里了呢?
PS:俊茜妹妹在微信公众号上连载此文,已经连载到(四)了,看来是催我写的节奏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