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知识没文化?以前真不知道知识和文化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甚至会将知识等同于文化,觉得知识的厚度应该就等于文化的深度。但现实的经历告诉我,这真是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我们看到不少高级知识分子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ta的破坏性要比普通人产生的影响要更广,破坏力也更大。不同于西方社会培养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儒家思想主导的中国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自我修养。强调的这些并不是空中楼阁,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这是一个非常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宝贵的财富。如何运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来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及时的注入文化营养是老师要修的重要一课,如何去做呢?核心的要领就是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一、正人先正己
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很多学生成长最初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老师的样子。知识的光辉与良好的品格素养是老师立于讲台之上的根本保证。老师在课上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台下学生的座右铭。专业知识需要终身学习来储备,来提升。腹有诗书气自华,多抬头看,因为远方有诗,有山和;少低头说,蝇营狗苟会遮挡你的视线,影响你的判断。有人会说,老师的鸡汤就是画大饼。那我只能说这位老师的水平还没到家,他硬是将鸡汤倒腾成了大饼。熬鸡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有更深的文学功底和表达能力才行。张载曾经说过,人立于天地之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谋太平。唯有远大的理想配以入心的语言才能将这些遥远而空洞的东西讲出高级感,老师是要做教育界的董宇辉,这是新时代的要求。
二、有原则又高于原则
社会有规则,做事有原则,做人才能有底线。但如果事事都贴着底线走,那肯定是达不到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新时代的社会节奏很快,快节奏的社会给以眼花缭乱的观感,今天谁股票赚翻了,今天谁又彩票中奖了。。。。如果社会中的“利”占据了你的内心,它边上的那把刀也可能在无情的挣扎中扎伤自己。杨慎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山的高度,水的韧性,总要比转瞬即逝的利益要深沉的多,也踏实的多。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其实也是对老师的要求,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卓越的表达能力,更要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人生很短,事情很多,要有更高的要求,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热情。
三、学习的榜样、生活中的朋友
大学生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世界观。老师的角色决定了他的话学生只可能听进去10%,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生来就是来说教的。你听听就好,不要反驳,回去自己还是按照自己的行事风格来做就好。为什么会这样?只能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老师的说教大部分局限于课堂,学生当然避而远之。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从一次作业、一次谈话、一个小小的问题入手,逐步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老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他生活中可以信赖的好朋友。有了朋友的角色定位和平等的社会距离,交流就会更加顺畅,说教也就成了谈心,学习也就成了兴趣,事半功倍。
立德树人,首要在立德。远大的理想、坚韧的意志品质、乐善好施的品格素养是学生培养的目标,也是对新时代老师的要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