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自我胡言(4):还有真正的科学家吗 精选

已有 9103 次阅读 2014-9-3 13:21 |个人分类:自我胡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脑, 科学家, 仪器设备, 科学假说, 思维能力

自我胡言(4):还有真正的科学家吗

(王德华)  


去过医院的人都会有体验,现在各种花里胡哨的仪器设备太丰富了。真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为现代医学插上了翅膀,一些以前无法诊断的疾病,现在可以诊断了。这是好事,不可置否。同样,经历过这些仪器设备折腾的人,也有另外的一些体验。大约十年前,我有一次体验。单位组织体检的时候,很负责任的眼科大夫惊奇我的眼底有一个很大的眼底瘤为什么这么多年的体检就没有大夫提醒过我去检查一下,她强烈要求我必须去医院检查一下。我从小就是风沙眼,风大就流泪,冬天温度低流泪多些,这几年大夫说是泪腺堵了,需要“捅开”内泪眼口。大夫的话,使得我有些沉重,按照大夫的嘱托去眼科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几个小时一次的眼压测定,“满天星”的视野测试,还有几项,折腾了2天,最后挂了一个专家号,听结论。专家忙,没有什么分析,看了测试结果,问我有没有青光眼家族史,我说不清楚。大夫建议我每年都测试一次,如果视野变小,青光眼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现在没有结论。由于测眼压对我实在是一个折磨,记得当时每当测定的时候,眼泪就哗哗地流出来,使得测眼压的大夫一见我去就紧张,先把他人的测完了,再给我测。有人排队了,如果我还没有测定完,我就再让开。这些年尽管视力下降很厉害,看书读报受到很大影响,但再没有去过眼科医院。

我这种经历也许是正常诊断程序。这几年,新仪器设备增多,诊断更复杂了。去医院就诊,一般是先开一大堆单子,缴费、测试。以至于有不少人感言:现在是机器看病的时代了。我就想问一个问题:所有的诊断都是仪器化了,还需要大夫吗?进一步的问题就是,仪器诊断主导的时代,还有真正的大夫吗?听说过外科大夫会写SCI论文,不会拿手术刀的事情。

医学发展很快,自己只是偶尔经历和听闻。说点自己行业内的事情(动物学、生态学)。

现在的生物学研究,是分子生物学主导的时代(各种组学,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各种大型仪器设备日趋复杂、精细,不断更新换代。只要一点生物组织,一滴血,一根毛发,就可以获得海量的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包括计算软件,也是日新月异。现在的科研理念是,只要有了钱,公司协助测定一切指标,科学家很容易就获得海量的数据,通过科学的方法筛选、整合、分析,就可以完成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很多研究生、年轻学者,非常精通数据分析,这是学术界可喜的事情。科学问题似乎不重要了,或者说科学问题都已经被整体生物学家提出来了,或者达尔文早就提出来了,现在重要的工作、首要的工作就是筛选各种功能基因。由于基因在生物性状决定上的重要性,各种技术如基因敲除、RNA干涉(沉默)等相继发展起来,成为常规的研究手段。海量数据时代,也就是大数据时代,很多有识之士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大数据时代自然有大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如果科学研究也跟疾病诊断一样,科学家也跟大夫一样,我们可以问同样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科学家吗?现在还有真正的科学家吗?

我始终有一个理念,人脑思维有其局限性,但任何仪器都代替不了人脑的思维。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太复杂了,神经系统如何在短时间内把各种信号(外部的、内部的)快速综合起来,然后做出一个决定,真是太神奇的事情了。神经系统如何整合各种信息来决定一个行为,实在是太复杂了。很难想象仪器设备可以代替人脑的思维,可以胜过人类(动物)的神经系统。也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仪器设备的地位应该是辅助地位,不能是主导地位。我们知道当今的科学研究主要还是以科学问题为主导的,以科学假说为主导的。仪器设备是针对科学问题的,针对所需要测定的各种指标参数的。我总是想,如果仪器设备主导科学研究的话,我国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有几件?看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试剂、加液枪,到各种测定系统,大家就很清楚了。我们的科学研究突飞猛进了,飞到哪里了?进到哪里了?

看到那些低层次重复,花钱不菲,没有多少科学价值的重复研究,在先进仪器设备的外衣下,不是糟蹋纳税人的钱,那是干什么呢?这些经历的青年学子们,除了发表一篇SCI论文获得学位,自己掌握了什么生存的技能?为人类的科学发展贡献了什么呢?

人,最重要的是超凡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原始创新,靠人脑,不靠仪器。

有时候,是需要清醒一点的。清醒一下,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824600.html

上一篇:自我胡言(3):科研经费与时髦学科
下一篇:空中夜读随记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82 蒋永华 赵斌 王荣林 李宇斌 侯沉 徐晓 科学出版社 罗汉江 武夷山 罗教明 王进 吕喆 杨建军 徐旭东 薛宇 郑永军 谢平 鲍海飞 张忆文 吴世凯 姬扬 戴德昌 孙学军 刘立 杨正瓴 刘庆彬 李学宽 朱朝东 杨顺楷 许方杰 王林平 沈友明 陈楷翰 王琛柱 何尚卫 王超 黄永义 孙长庆 陈志勇 梁佚 李卓亭 付福友 庄世宇 王家平 王树松 李兴超 李志俊 余志伟 张文军 陆俊茜 郭向云 璩存勇 李正 戴小华 韦玉程 王春艳 黄有松 陈辉 罗德海 刘建栋 李庆祥 李天成 赵序茅 刘钢 赵凤光 成爱芳 郑玉刚 罗祥存 姚伯元 JIANHUN shaoyunpeng wuji2017 zhngshai jzpalsgg ybyb3929 wgq3867 htli shenlu taoshl Walk01 zg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