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胡言(3):科研经费越多越好吗?
(王德华)
经费应足,而不是余
我有过一年5000元人民币科研经费的经历,知道没有经费,想做点有档次的科研是如何得无奈。由于感觉不会永远这样,也是惰性使然,稀里糊涂地所谓坚持着,也就过来了,也享受到了时代的恩惠。耳聪目明者,呆傻木纳者,机会主义者,执着勤奋者,在社会上都有生存的空间,但不要错位。错位了,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匹配,相称,般配,合适,这些词汇很有含义。
古语有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说法。道理很深刻,无数的事例在证明着这些古语的智慧。如果谁有兴趣和数据,能从科学上进一步证明这个道理,以经济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的角度说明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这篇文章不是NS,也是PNAS。有学者通过观察开不同档次的车的人对过马路的盲人的行为表现(主动让路,还是不让),对“为富不仁”这个现象提供了数据说明。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直观的原因是条件过于优越了,子孙骄奢淫逸,漠视家庭传统文化所致。金钱的多少,是社会地位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价值观除了问题,一个很大方面是资源分配存在严重问题,劳动与所得不匹配。如博士生每月只有几百元的生活补贴,如何谈得上是“天之骄子”。
科研领域也是一样的。没有经费,经费不足,都是严重限制科研水平的因素,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科研的投入,一个国家基金的面上项目达到了80万元左右的支持力度,还有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数额巨大的资金资助,当今已经不是无米之炊的问题,是如何把米做出美味来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匹配,如果还是处在无米之炊的思想境界,跟讨饭花子偶然捡了一个元宝一样的心理,那还是做不好科研的。
我想说一句逆天的话,经费多对科研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反而会限制科研水平的发展。有些学者会由于经费的过于充足而严重影响自己的科研,甚至会毁掉自己的科研。不可否认,一些学者占据着大量的资源,经费已经是严重过剩,这样的条件自然不会有苦苦求索的心境,研究生也产生一些错觉,毁掉了科研文化,有百害而无一利。科学的意境是探索未知,追求卓越,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低层次重复,也不是追求时尚。走向违法犯罪之路的学者,不是经费缺乏所致,恰是由于经费严重过剩。经费过剩,是科研浮躁的原因之一。
人都是有贪心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加大科研投入,不是导致部分集团科研经费过剩。如何让原创的思想得到资助,如何让有价值的研究得到资助,是学界有责任的学者们高度重视的。虽说逆境出人才,沙漠里也会有绿洲,但难以见参天大树。必要的硬件条件是科研质量的重要保证。经费向优秀的学者倾斜是没有问题的,让优秀的学者在科研经费上没有后顾之忧是应该鼓励的。科学研究既不是大众化,也不是集团化。
科研经费的境界是足,但不是余。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在生理功能上有一条原则:足够但不超过。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机体最经济有效地做法。过剩会产生什么后果?人类的肥胖就是能量过剩的结果,摄入的能量远远超过了能量需求,没有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科研经费也是一样。贪心不足,是人的天性。做到适可而止不容易。但浮躁是做不好科研的,靠高投入发表的时髦文章没有时效性,科研商业化更是一条不归路。心静,才有思考。无忧,才能心境。科研需要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心境。这些,当今几乎没有。所以,当今的环境下不断涌现的各种科研成果,总是让人在喜悦中又提心吊胆、心有余悸。
谁造成的这种局面?政策,专家。管理者知道,专家清楚,是两个共同体合作的成果!
时髦学科与传统学科哪个重要?
我总是认为尽管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学科新领域不断出现,边界逐渐模糊,但重视学科建设在一定阶段内还是应该重视的。由于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的需求,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是正常的,一些新兴时髦学科受到重视,一些传统经典学科受到冷落。由于学科发展的不平衡,自然会产生新的学科格局,成果格局,人才格局。有一天说了一句不招人喜欢的话:时尚的学科,研究人员多,研究生多,经费多,成果多。边缘学科,经费紧张,研究人员少,后继乏人,成果也少。细想一下,时髦学科的一些成果,如果没有的话,也不会对国家的科研水平有什么影响,对国际学术界更是没有影响,但边缘化的学科,一旦没有这些成果,对国家的损失还是很大的,在国际上自然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再扩展一些,各高校和研究院所应该是有各自学科优势的,但人才引进时代,只看论文点数,不管学科发展,盲目引进了不是自己单位学科优势的人才。不少人通过努力,建立了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队伍,在学界脱颖而出。更多的是,发表了不少论文,但这些论文如果放在全国的尺度上,就非常逊色了,但由于其论文点数高于本单位的传统优势学科,也很受重视。由于重视论文点数而漠视学科发展的政策导向,使得从事时尚和经典的学者们都无法心静,研究生更是进一步浮躁。明白人都知道,这不是常态,这会毁掉科研文化的。
这是很尴尬的一个局面,一些边缘化的学科,如传统分类学,情况十分危急。就我了解的情况,我国脊椎动物的分类学专业人才已经非常缺乏,如哺乳动物分类学、鸟类分类学、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鱼类分类学等,专业人才已经凤毛麟角。就哺乳动物而言,现存的一些物种(如鼠类),其分类地位仍然不是很确定。分子生物学时代,这些传统经典学科受到进一步的冲击。这种现象如果延续下去,虽然是数字时代,电脑代替人脑的时代还很遥远。传统与时髦,是一对矛盾。没有了经典,也就没有了时尚。自由发展的时代,还需要有识之士进行一些全局规划。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