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研究生授课的一些困惑和体会 精选

已有 11376 次阅读 2013-7-20 08:55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教育, 数字课程, 研究生授课

研究生授课的一些困惑和体会

(王德华)

 

昨天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的“精品数字课程”建设研讨会。我主持的《动物生态学》课程去年被中标“数字化建设精品课程”。会前接到会务组老师的电话,希望我在会议上发言。我说我对数字化建设还有很多疑问,还没有什么进展,没有经验可言。会务组的老师说,由于我们的课程学生评价还不错,讲讲教学经验也可以,我就答应了,说3-5分钟就可以了。

 

会议很务实,代表层次很高,都是科研一线的科学家,70人左右。

其他发言的老师都认真准备了PPT,也不是3-5分钟。自己当时有点慌神,照着写在纸上提纲和提示文字,说了点自己的看法。今天回忆一下,写出来。有些错误,希望能听到批评建议。

 

 

我从1997年开始在研究生院参与研究生授课,参与的课程有《基础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前沿》、《动物生态学》等。在研究所参与所级层面的《现代动物学纲要》(生态学部分)和研究室层面的《整合生物学》等课程的授课。

 

很喜欢讲课的感觉,上了讲台就有了教授的感觉,这些年来很享受这种感觉。研究员与教授还是有区别的。

 

关于研究生授课,有些体会,更多的是困惑,也有很多很多的希望。

 

困惑:研究生的课程该如何教?

教什么?研究生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培养一些基本技能,但研究生授课不是大学生授课的延续。知识有专业知识和普通知识,知识有深有浅,研究生的背景和基础不同,在较短的时间内需要照顾哪些同学?如何照顾到各个方面?怕就怕都照顾,最后谁都没有照顾好。研究生培养,假定按照智力、基础知识、求学欲望、创新能力等等各个方面分为前30%、中60%和后10%这样的分布的话,在照顾到60%10%的群体的前提下,理应重点关注30%的群体,研究生培养就是要发现和培养最好的科研苗子。我们很多情况下是过于照顾基础弱的群体而影响了优秀的那部分同学。

从自己的授课经验看,研究生授课要加强讨论课,研究生为主体。研究生唱主角,教师适当点评和鼓励,效果很好。

研究生授课,要以小班为主,大班授课,没有师生交流的机会,会降低教学效果。

 

讲授什么、如何讲授?

几点思考和体会。

研究生授课不能让研究生感觉是“大五”,要改变本科期间的一些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改变教师讲、学生记(听)的模式,研究生由被动学习改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去获取一些新知识,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授课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研究生的培养目的就是培养科研素质,教学要考虑科研需求。要重视方法学和思维的训练。这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具体的研究实例,一些新的成果,让研究生掌握和了解科研前沿和进展方面,如果是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的新成果和一些著名学者的新成果,研究生更有一种亲近感。国际学术界的一些经典论文的解读,对研究生思维和开阔视野应该是很有利的。

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的教育要渗透到研究生教学中,介绍一些国际学术界的科学家,通过国际上的大科学家的事迹和科研经历的介绍,让研究生了解科学家家的学识、风范和魅力,感悟科学精神。了解国际学术界的管理,了解当今国内学术界的“非正常惯例”和“非正常规范”,要明白是非,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我特别希望从国外回国发展的海归派能够担当起一部分责任来,把国外好的教学经验、学习理念、科学理念、学术规范等告诉我们的研究生,以自己在海外的经历影响我们的研究生。

研究生授课不应该有具体的教材,但教师心里应该有多本教材,国内外流行的主要教科书。讲授的内容是有教师自己的风格,是多本教材和文献资料的综合。课本上的知识、文献中的新知识,前沿和经典,都要让学生体会到。

 

怎么办?

研究生上课睡觉的现象一直有。研究生考试应付的现象一直有,雷同的考试卷一直有。试题答案没有独立的思考,好学生多是严格按照课件的内容抄录。

喜欢思考的学生少了。迷茫的学生多了,缺少思考习惯、追根问底的学生少了,追求新知识、深究未知的欲望少了。

.......

​怎么办?

研究生培养需要品牌意识,中国科学院大学要建立品牌,其实中国科学院本身就是一个很大很好的品牌。如何发扬光大,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研究生导师要有发现苗子和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有耳闻目染、以身作则的影响意识。授课教师的学识、授课艺术、授课风采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于研究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一代研究生接受了不良教育,接受了不良的学术规范,等他们做了导师,他们的这些不良“规范和习惯”还要继续“危害”下一代研究生。教育是百年大计,必须考虑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影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还是需要的。只破不立,在大的时间尺度上,是很可怕的。

 

关于数字化课程的建设,除了我们都知道的那些优势外,还有意识到不利的一面:数字化教学,教师会有依赖性,会忽视备课和授课前的准备,教师毫无激情地念PPT已经是很多学生抱怨的问题了。同样,研究生有依赖感,懒得思考,也不去思考,懒得记笔记。抽象思维会减弱,想象力会减弱。想象力对于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了。

 

研究生课程的数字化,对于没有机会走进课堂,没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优秀科学家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喜讯。如果保证拍摄视频教学片的时候,教师的授课风采不减,不会影响其思维、风格和魅力,这在当前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看过一些国内外的教学视频,国际学者有风采和个性,国内一些精品课程,教师研究非常精彩,没有半句废话,非常紧凑,但感觉有些过于拘束,听的时间长一点就感觉是一种刻意的“秀”,失去了真,没有美感,是一种遗憾。

 

数字化教学不会替代“现场讲授”,教师的个性对于现场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如同我们听一首很美丽的歌曲,听磁带、看录像和现场的感觉,应该是不同的。不同的条件下,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果有老师的现场授课,学生非要在宿舍里看视频,是鼓励呢还是再鼓励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709675.html

上一篇:什么时候开始学位论文上网后就不允许再发表了?
下一篇:尊重他人很难吗?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23 刘桂锋 陈国文 苏德辰 赵美娣 李毅伟 孙学军 李宇斌 刘全生 唐常杰 曹建军 陈欢 张焱 李培光 徐大彬 李学宽 王启云 韦玉程 欧阳瑶 高敏 hainanchen xqhuang yunmu yah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