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维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urman 搞物理,80后,曾浪迹中科院两个所和丹麦一大学从事多年超冷原子实验和量子模拟

博文

三国第一神童(一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已有 5174 次阅读 2010-5-26 11:3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新版三国最近在热播,可以说对《三国演义》原著做了很多扩充。被观众骂乱改的部分且不提,电视剧中明显加入了一个《演义》中没有提及的名字,以及他的故事,那就是大家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曹冲。

先来看一下《三国志》中曹冲的传:

邓哀王冲字仓舒。武皇帝子,母环夫人,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锐,即施行焉。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 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 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手?”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 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赠骑都尉印绶,命宛侯据子琮奉冲后。二十二年,封琮为邓侯。黄初二年,追赠谥冲曰邓哀侯,又追加号为公。三 年,进琮爵,徙封冠军公。四年,徙封己氏公。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景初元年,琮坐于中尚方作禁物,削户三百,贬爵为都乡侯。三年,复为己氏公。正始 七年,转封平阳公。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井前千九百户。   ——《三国志·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曹冲称象一个大家小时候几乎都看过的动画片。曾经以为《三国演义》没写的人历史上就不存在,曹冲这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实际上读了真正的史书《三国志》,发现这是个如此光辉耀眼的人物,第一段曹冲称象的典故看来没有任何夸张之处,他就是个神童。第二段又显示了他超高的智商和宅心仁厚,曹操有意传位于他。

三国时期谁最被“天妒英才”?,也许有人说是出身未捷身先死的庞统,更有人说是帮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却英年早逝的郭嘉,但是跟曹冲比起来,他们都不够可惜。

身为曹操的儿子,"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称象证明了他的智慧(就差像阿基米德一样提出浮力原理了),坏衣救库吏之事证明了他的仁德和办事的巧妙,可以预见他在政治上的非凡能力。“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曹操早就想确立他为接班人。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冲仅仅十三岁就夭折了,他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以至于曹丕安慰曹操时,曹操却说:“这是我的不幸,是你的大幸”,说完大哭。没错,如果曹冲建在怎能轮得到曹丕继位?

也许又一个观点会说曹丕心狠手辣,小曹冲如何是对手?可是曹冲的才不是曹植的才。“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可惜曹子建的才是舞文弄墨直流,并非智商。如果曹操儿子里有智一石,曹冲会独占八斗,曹植这种感情用事的文人恐怕连一斗都占不上。试想曹冲被确立为太子,凭借他的仁德对下属的拉拢建立自己的势力,他的智慧应对曹丕的种种手段,加上曹操在世时为其扫清障碍,曹操的旧部们再效忠于他,曹丕很可能根本不是对手。不过曹冲会不会废了汉室自立为帝,那就不得而知了。

建安十三年是曹操赤壁兵败之日,其后的岁月是三国鼎立之时。凭借曹冲的才智如果去钻研兵法和治国之道,恐怕诸葛孔明都不是他的对手,更不用说吕蒙陆逊之流了 "。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一下,曹冲在位期间连破蜀汉和东吴,再识破司马懿的狼子野心,统一天下姓曹,像唐太宗一样建立一个国富民强的时代,而不是像司马家族那样互讨伐斗,引得八王之乱,最后导致五胡乱华,民不聊生,汉文化整体南迁。曹冲如果不夭折,也许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所以网络上有一种观点,说如果曹冲不夭折,他的光芒会掩盖掉三国时期的所有人,后世也不会那样崇拜诸葛亮和周公瑾等人的才智了。罗贯中为什么不写曹冲呢?我猜是他本想扬蜀汉,抑曹魏。曹魏阵营里一旦出现了曹冲,恐怕引来不少扼腕叹息和支持率,势必会影响蜀汉阵营的人气。

这里是百度百科对曹冲的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59871.htm?fr=ala0_1_1

天妒英才,曹冲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对这个词最好的诠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127-328816.html

上一篇:我改过的歌词之《量子场》(2007年)
下一篇:大学时的作品《牛顿日记》(2004年)
收藏 IP: 159.226.35.*| 热度|

8 鲍得海 陈儒军 杨秀海 金小伟 杨芳 张旭 黄丹萍 唐常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