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师范专业认证,这是一个艰难的时间段,我的研究工作几乎全面停止了。关键是认证结束后,我被查出来高血压,心跳过快,于是上周住院了一周。病痛对于我来说,一直如影相随,从小如此。最近两天也是休息了一下,思考如何重新开始研究工作。
2023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关键的一年。我也总是想起以前的时候,几乎就是在30年前,通过看科普我似乎获得了某种指引,立志研究物理学,而那个时候我其实还没有开始学习物理。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并没有感受到物理的快乐。直到接触量子力学以后,我才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快乐。20年前,我开始读硕士,研究核结构。我开始的工作就很不一样,因为我去编了一个程序,这是一个微妙的开始。
这段时间,卡里科的故事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当然是因为她在40年的时间内坚持坐冷板凳,痴迷于mRNA的研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科学的进步就是不断发现,我们喜欢称为原始创新,从0到1的发现。过去二十年,中国的科学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很清楚,虽然进步很大,但是让人困惑的是,我们缺少重大意义的原始创新工作。实际上,我们甚至很少在基础领域做研究。比如当前火热的量子领域的研究,虽然中国科学家在技术领域领先,但是基础领域却涉及很少。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谁都知道基础研究重要,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研究基础问题呢?很多人都在忽悠别人做基础研究,但是他们自己却很少愿意做基础研究呢?
是基础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意义重大,但是现实中,很少有人,特别是中国的科学研究者,不愿意进入基础研究领域。
当然,中国有做基础研究的。但是做基础研究,不意味他们是真的愿意做基础研究,而是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基础研究领域,很难做别的方向了。
当然,也有少数人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进入基础研究领域的,但是说句心里话,这类人很少。只有兴趣,才会让做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
愿意做基础研究的很少,关键是难。从某种角度来说,性价比太低。
从卡里科的故事来看,虽然感人,但是说句心里话,整个研究生涯几乎都是辛苦和失望。他们的研究其实在2005年就获得了突破,但是依然没有太多人关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做基础研究难,不容易出成果,可能会把一辈子都搭进去,一无所有。智力一般的人做基础研究,说句心里话,几乎什么都做不出来。做基础研究,需要研究者比较聪明,但是这样一来似乎看起来更不值得。这么聪明了,为什么做基础研究呢?更加让人难过的是,就是真的获得了巨大的突破,等待的也可能是别人的不以为意。
问题就在这里,当下的科学界本身其实就已经出了问题。
过于功利性的心态,已经让一些人迷失了。
你真的愿意成为卡里科么?当网上一堆人都在赞美的时候,真的有人愿意成为下一个卡里科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