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让更多美中人民了解建设北美铁路华工

已有 3096 次阅读 2014-5-22 07:15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让更多美中人民了解建设北美铁路华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5月22日发布

 

5月21日的南方日报《“美国人民应该记住华工的贡献”》的报道谈到了我对的研究北美铁路华工沉默道钉们的情结。实事求是地说,沉默道钉们的道钉精神给我的学术研究以很大影响,希望以不再沉默的态度和道钉精神来研究北美铁路华工有待深入揭秘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2005年10月,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了我编著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同时出版了张聚国博士将此书翻译成的同名英文版(The Silent Spikes, Chinese Labor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orthAmerican Railroads),现在书已脱销。

2010年6月,白山出版社出版了我著的《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简体中文版,该书除保留图以外,增加了大量文字篇幅,内容延续到2010年秋做撰文章。

2014年6月,台北华艺数字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繁体增订版,该书增加了截止2014年5月的文章。

2014年5月,笔者和五洲传播出版社签订合同,《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修订版)将于年内出版。该修订版增加了部分文字和图片。

我在5月14日一篇博文中提到,381600-1830 南方日报赵杨来我家访,征询南方日報採訪組沿著當年有關鐵路建設的線路行走计划的意见,我十分支持南方日报的沿线考察计划,并推荐他和曾经两次沿线考察的摄影家李炬先生联系。324中午南方日報採訪組金强、赵杨等、广东省侨办沈卫红一行,在广州华南师大一家餐厅和当时正在广州的我聚谈,沿著當年有關鐵路建設的線路行走计划。我高兴地注意到,这次五月之行,李炬将陪同考察并充当向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4406.html

在我看来,无论是美国人民还是中国人民,历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美中文化交流使者,媒体工作者,侨务和侨乡研究工作者,都需要加深对于美国铁路华工的了解,他们是我国第一批移民美国潮中的农民工,为美国近代崛起作出了无可置疑的历史贡献!

************************

“美国人民应该记住华工的贡献”

2014-05-21 08:04:57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华工在内华达州塞拉岭修建铁路。

塞拉岭上华工居住的雪棚。

以上图片由美国加州铁路博物馆提供

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安年所著《沉默的道钉》。

  2014年4月,一本名为《道钉,不再沉默》的书在台湾出版。此前,同一作者编辑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图册中文版、英文版以及《道钉,不再沉默》的简体中文版已陆续在北京出版。

  这一系列著作的作者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安年。他的助手是同样已逾古稀之年的学者、他的妻子—吕启祥教授。十余年来,他们专注于研究华工参与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历史。黄安年还创办个人博客,发表了大量与美国太平洋铁路华工历史有关的文章和图片。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金强

  因搜集历史图片结缘

  南方日报:是什么让您和美国太平洋铁路华工这段历史结缘?

  黄安年:我长期研究美国经济与历史。退休后,我在2005年12月利用赴美探亲的契机,开始收集关于美国铁路华工的资料。我和太太前后用了十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美国、加拿大的网站和纸媒等渠道,夜以继日地收集了1000多幅图片和上百万文字。后来,从中精选了大约200幅图片,编成一本图文并茂的画册。

  所有图片的收集、整理、甄别和编撰工作在网上进行,这对我来说也是头一回。

  通过搜集照片编辑画册,我对太平洋铁路华工这段历史的感情更加深厚。从这段经历开始,我就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来研究、推介这段历史。

  倾力打捞“沉默的道钉”

  南方日报:您仍每天更新博客,其中大量涉及华工与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历史。您为什么致力于做这方面的研究和不断推介这段历史的研究进展?

  黄安年:博客是我在2007年开的,至今已有12300多篇文章了。坚持研究这段历史,我觉得除了感情以外就是历史使命感吧。

  我致力于这项研究第一个想法就是,打捞这些沉默的道钉,让世人都知道他们曾经的历史、他们的贡献,去纪念他们,记住他们。这是我做这方面研究最重要的动力。

  第二个想法是,广大华人在修筑这条铁路过程中展现出的“道钉精神”,即发挥创造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精神在今天依旧值得发扬光大。

  第三个想法是,研究挖掘这段历史,对于推进今日的中美关系大有裨益。这段历史是中美交往史上的主要篇章,美国人民应该记住华工对美国的贡献,珍视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建议修建华工纪念碑

  南方日报:打捞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让这些“道钉”不再沉默,您认为当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黄安年:这是一段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应该分几个层次来进行。从政府层面来看,侨务部门应该加强组织,把这段历史系统地打捞出来。

  这个体系中,科研机构、高校的力量非常关键。客观地说,我们今天能找到的资料,绝大多数来源于美国的各大历史协会、博物馆。然而,深入研究华工与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历史,还要从中国大陆,尤其是广东侨乡突破。比如,可以征召一批有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功底的志愿者,做口述史和乡土资料搜集工作。

  还有一个层次也同样关键,就是宣传和纪念。包括今天,南方日报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去打捞、宣传这段历史,正是这个系统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还有一个提议,就是在江门—绝大多数华工中的祖籍地修建纪念碑,让后世子孙以他们为荣,世世代代传承发扬他们的“道钉精神”。

(编辑:和讯网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6586.html

上一篇:台山历史文化集第二编口供纸提要
下一篇:关注铁路华工的美华人学者赵汝诚、志愿摄影师李炬、美国史研究者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