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4月27日发布
正在中国访问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今天上午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她也是首位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现任国家元首。此前,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都曾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访问。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丹麦人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Sindborg),在1937年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和同事一起庇护万余中国人不无关系。中国人民爱憎分明反映了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普世价值观。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显示了这一点,我们不忘救命恩人,也决不宽容迄今拒不认罪道歉的杀人犯!
****************************88
丹麦女王今将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创在任元首先例
2014年04月27日 01:09
来源:京华时报
昨天下午,正在中国访问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乘坐高铁离开北京前往南京,并将于今天上午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据了解,玛格丽特女王二世将成为首位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现任国家元首。
昨天上午,丹麦女王来到十三陵长陵参观。京华时报通讯员杨波郑贤摄
原标题:丹麦女王今天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昨天下午,正在中国访问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乘坐高铁离开北京前往南京,并将于今天上午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据了解,玛格丽特女王二世将成为首位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现任国家元首。
■北京行程
获赠十三陵工艺品配饰
昨天上午,正在中国访问的玛格丽特二世女王来到明十三陵长陵参观。头戴复古礼帽、一身套装,女王在明史专家胡汉生的陪同介绍中,了解了长陵的历史以及陵恩门、裬恩殿等古代建筑的特点,并来到祭祀表演的供案前,饶有兴味地观看表演道具和说明牌。
在裬恩殿中,女王仰望着金丝楠木大殿再三询问产地。走出祾恩殿,女王背起双手,轻轻倚靠在祾恩殿的红墙上,笑容可掬地摆起pose让中外记者拍照。
随后,丹麦女王走下石阶,跨走棂星门,在石五供前稍作小憩,仔细倾听了明史学家胡汉生介绍五供中香炉、烛台、花瓶等贡品的含义。
参观结束后,十三陵将永乐五福临门工艺品赠送给丹麦女王,女王接过这个精致且可随身佩戴的小礼物,爱不释手,满面笑容。
■南京行程
今天参观大屠杀纪念馆
昨天下午2点,女王乘坐北京开往南京的G3次高铁列车前往南京。据丹麦驻华使馆工作人员介绍,昨天下午5点39分,女王乘坐的高铁列车抵达南京。当晚,女王与江苏省领导负责人进行会面,并参加了晚宴。
今天上午,女王将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约40分钟的参观。据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曾有一位丹麦人辛德贝格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挽救了上万名中国人,这让南京与丹麦有了历史联系。
据了解,丹麦女王将成为首位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现任国家元首。此前,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都曾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访问,但是现任国家元首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尚无先例。
■经贸合作
正宗丹麦香肠将在华销售
除了嘉士伯啤酒、丹麦曲奇,中国的美食爱好者将能够在国内购买到优质的丹麦香肠。这是丹麦女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带给中国消费者的“礼物”。
此访期间,中丹两国签署了五项食品和农业领域相关协议,涉及熟制猪肉和禽肉、宠物食品、乳制品以及食品安全科技交流。
以出口香肠为例,随着两家丹麦公司完成在华注册,丹麦成为第一个被批准向中国出口包括香肠在内的熟制猪肉产品的国家。“这对丹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很多美味香肠,典型的双赢。”丹麦食品、农业与渔业部长丹·约恩森说。
约恩森表示,除了香肠,丹麦将继续在中国销售高质量的乳制品。据丹麦乳业委员会数据,全国乳业由34个公司构成,每年生产大约49亿公斤高质量的乳品,出口世界各地。
随团访问的有110家丹麦公司的代表,涉及20家大型的农业食品企业。蜜儿乐儿乳业执行董事王卫青说,丹麦正在改变以前单纯为世界知名品牌奶粉进行加工的做法,开始探索自己的品牌。今年一月,麦蔻奶粉已经开始在上海推广,希望将来为更多中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丹麦奶粉。
■科研交流
中丹科教中心雁栖湖奠基
为了推动中国、丹麦两国科教界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中丹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平台,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科学部以及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8所公立大学组成的丹麦高校联盟共同建设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大楼昨天在国科大北京怀柔雁栖湖校区举行奠基仪式。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出席仪式,并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共同为中丹科教中心大楼奠基石培土。
为承担中丹科教中心的教育职能,经中国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科大中丹学院于2012年9月成立。目前已招收两届中丹硕博士研究生共317人,其中硕士生249人(中方154人,丹方95人),博士生68人(中方24人,丹方44人)。中丹学院将通过双导师制、中丹两国教师共同授课、中丹学生同班上课等形式,博采中丹科教优势资源,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背景行程安排由大使推荐
玛格丽特二世曾于1979年访问中国。按照惯例,丹麦君主在位时通常只访问一个国家一次。
资料显示,女王首次访华时,行程包括在琉璃厂欣赏荣宝斋的诗画、古玩店的瓷器和珍宝,长城观光,在西安参观兵马俑等。据悉,这样的行程安排和女王本人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相关性。据公开资料,丹麦女王是艺术和考古爱好者,年轻时曾多次参加国内外考古工作。据媒体报道,女王此次到访在北京、南京、苏州、嘉兴、上海的行程安排,均来自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的推荐。
京华时报记者龚绵实习记者孙彦然综合新华社中新社
http://news.ifeng.com/a/20140427/40058089_0.shtml
*****************************888
辛德贝格
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Sindborg),丹麦人。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和同事一起庇护万余中国人。
window.PDC && PDC.first_screen && PDC.first_screen();1人物简介
1938年前後曾经在中国南京江南水泥厂工作,见证了南京大屠杀,并曾在该水泥厂创建简易医院救助中国难民。据称曾有一万馀难民得到过他直接或间接的救助和保护。1938年2月3日,辛德贝格
先生向南京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秘书刘易斯·斯迈思博士递交了他所记录的日本军人在南京的屠杀等行为。辛德贝格先生还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一起考察和拍摄江南水泥厂和栖霞寺一带日本军队的暴行记录。
辛德贝格先生返回欧洲之後,曾经在日内瓦等地放映他在中国拍的纪录片,把日本军队在南京的暴行公之于众。
2004年12月17日,辛德贝格先生的故乡丹麦王国奥胡斯市将当地的一种黄玫瑰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2011年2月16日,南京各界举行纪念丹麦友人辛德贝格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辛德贝格先生的事迹和精神不应被遗忘,他在中国人民最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同胞。”
2011年2月24日,“纪念南京大屠杀见证人辛德贝格诞辰100周年——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捐赠图书”仪式在北京举行。丹麦王国驻华大使裴德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和本书作者戴袁支等出席仪式。
1911年2月19日,辛德贝格出生于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在1937年冬到1938年春的100多天里,辛德贝格与德国人京特先生主持管理位于栖霞区的江南水泥厂的难民营,先后收容保护了1万多名中国难民和中国军队伤兵,成功阻止日军进入难民营和工厂骚扰,使他们避免了被侵华日军屠杀。在工厂里,辛德贝格等还建立了一个小医院医治难民伤病。同时,辛德贝格记录了关于日军南京罪行的许多案例,并将报告递交给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1938年离开中国后,他还来到瑞士日内瓦等地放映证实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我们为有这样的丹麦人而感到骄傲,辛德贝格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行为,直到今天仍在为中丹友谊发展作出贡献。”丹麦驻华大使馆副大使姚朔仁说,他也来自奥胡斯市,2月19日,奥胡斯也将举办纪念辛德贝格的活动。[1]
“如果没有在江南水泥厂的107天,辛德贝格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爱冒险的水手。”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说,正是这段经历,使他从当年的平凡水手成为中国难民的“保护神”。
1937年,辛德贝格和京特一道,来到南京代表丹麦和德国保护两国在江南水泥厂的设备。在前往南京前的12月1日,他在上海签订了一份“生死状”。展览上,记者看到辛德贝格在“生死状”中用英文写道:“我自愿前往南京附近的栖霞山江南水泥厂,战时停留期间,风险自担,假使我负伤、伤残或死亡,除合理的医疗费用,不对F·L·史密斯公司或其他任何方面附带任何要求……”
正是在南京,辛德贝格用勇气和坚毅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大屠杀期间,为阻止日本人进入难民区,辛德贝格和京特在江南水泥厂周围插满丹麦和德国国旗。1938年3月丹麦一家报纸上发表的《最大的丹麦国旗飘扬在中国南京》中,用了辛德贝格这样一段话:“我在厂里升起了一面在中国最大的丹麦国旗。我还让人在厂房屋顶上用油漆绘出一面约1350平方米的丹麦国旗,从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我想这一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
但是江南水泥厂的医疗条件不好,辛德贝格想方设法把受伤的中国百姓送进城里。1937年12月,一个五六岁的小孩被日本兵用手榴弹炸伤,伤势严重,辛德贝格用摩托车把他送进城求治,在中山门受到日军阻拦,他绕行太平门,快速行经岗哨,终于到达鼓楼医院(当时称金陵大学医院)。这是1938年,辛德贝格向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先生递交的报告中众多救护事件中的一件。
展览中,有14张图片选自“辛德贝格相册”。这本相册现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奥斯汀分校的档案馆内,其中不少都是辛德贝格冒险拍摄的。特别是辛德贝格的图片说明写得很具体,因而让人震惊:“这个农民的男孩被(日军)枪托打死,因为他没有脱帽”,“野生动物和流浪狗正在吃这些尸体”……。这些都是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吴先斌介绍,1939年,辛德贝格去了美国,加入了美国商船队,为二战时期的美国海军提供后勤支援。他终身未婚,1984年4月因病去世,骨灰撒入大海。生前辛德贝格很少同人们讲在南京的经历,直到他的妹妹整理遗物的时候才重新发现了这段历史。2004年12月17日,辛德贝格的故乡丹麦奥胡斯市将当地的一种黄玫瑰命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当年受辛德贝格先生救助过的85岁老人苏国宝老人,是江宁区汤山社区湖山村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苏国宝才12岁,他3岁的弟弟被日军扔进河里淹死,姨姑夫则被绑在桑树上砍了头。
“当时老百姓都叫他辛佩。包括我家在内的几十棚户都被烧了。辛德贝格和京特来查看。两人各给了我一块大洋,并给了我家36斤大米。辛德贝格还叫我到水泥厂做工,并表示以后送我读书。”老人回忆,“当时只要活下来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念书。我就谢绝了。”但为了表示感谢,苏国宝还给辛德贝格和京特两人跪下磕了一个
头。
“辛德贝格个子高高的,没有架子,客气得很。”苏国宝回忆说,这些粮食及两块银元维持了全家好几个月的生活,使得他们全家得以存活下来,他们全家人都很感激。
说到这里,苏国宝颤颤巍巍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布包,小心地揭开层层包裹,里面有一张是他和辛德贝格十多位亲人的合影,“那是2005年,辛德贝格家人来南京找到我后拍摄的,他的弟弟妹妹和辛德贝格长得真像,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们。”[2]
参考资料
· 1. 南京各界纪念辛德贝格诞辰100周年 .
· 2. 让我们铭记“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黄玫瑰” .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iLh-P_JcwaLO4O7XChsCApO1AFOjTpqds3-MQ73knHgimuQ2PEcfFEuITIE_QVI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2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