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小野寺五典的右翼言行

已有 5873 次阅读 2014-2-18 09:02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右翼言行, 小野寺五典

小野寺五典的右翼言行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2月18日发布

 

小野寺五典是日本新一届安倍内阁的右翼成员之一。由于他的从政资历较浅,他被安倍选为防卫大臣,颇令人感到意外。,这里剪辑的是他的右翼言行的一部分

 

*2010年,小野寺五典发现谷歌日文版地图上有关钓鱼岛的标记中,写有中国名钓鱼岛,于是直接走进谷歌日本公司抗议,要求削除中国名标记。[1]

*2013214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当天接受该社记者采访时称,在周边安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日本有权发展先发制人打击能力,以抵抗迫近的攻击,不过日本眼下还没计划这样做。当攻击日本的意图显示出来,威胁迫近时,日本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可以依据法律向敌对目标实施打击。

*防卫相小野寺五典2013927称,日本需要扩展自己的监测活动,使其覆盖太平洋、日本海和东海,以更好地保护日本的海上利益。小野寺五典发表讲话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日本海和东海进行着常规监测活动。考虑到我们的海上利益,我们需要把监测范围扩大到太平洋。”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2013115,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在记者会上表示,如果中国飞机进入钓鱼岛周边领空,“我国将基于国际准则实施正确的对应措施”。小野寺表示,如果对方无视发出的无线警告等继续进入“领空”,将会发射信号弹以示警告。

*************

小野寺五典

小野寺 五典(おのでらいつのり,1960年5月5日-)日本宫城县气仙沼市人,政治家,自民党议员。曾任外务副大臣,2012年12月起任防卫大臣。

1简介

小野寺 五典,出生于1960年5月5日,日本宫城县气仙沼市人,毕业于东京水产大学,长期担任过

 [1]

宫城县职员。1990年离职进入松下政经塾学习。1993年,获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硕士后,到东北福祉大学工作,后担任副教授。

小野寺家原来是在宫城县气仙沼市开旅馆的,本姓阿部。但是,因为他“倒插门”成为小野寺家的女婿,也就改姓“小野寺”了。而他的岳父小野寺信雄原来是一家著名建筑公司的老板,还曾经担任宫城县议会的议长。[2]

在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期间,小野寺五典自2004年9月开始担任了一年多的外务大臣政务官。此后在安倍晋三首次担任首相及随后福田康夫执政期间,小野寺五典从2007年8月开始担任了一年的外务副大臣。

2012年12月26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基本决定起用前外务副大臣小野寺五典担任新内阁的防卫大臣。[1]

2政治态度

小野寺五典在中国的钓鱼岛问题上态度强硬。曾反对中国驻日大使馆在东京购买土地建新馆舍。[3]

2010年,小野寺五典发现谷歌日文版地图上有关钓鱼岛的标记中,写有中国名“钓鱼岛”,于是直接走进谷歌日本公司抗议,要求削除中国名标记。[1]

3媒体报道编辑

据日本媒体报道,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经内定,由前外务副大臣小野寺五典出任防卫大臣。小野寺53岁,出生于宫城县气仙沼市,毕业于东京水产大学,长期担任宫城县职员。1990年小野寺离职,进入松下政经塾学习。

1997年,小野寺一度当选众议员议员,却被指控违反选举法而失去资格。2003年,他再度当选众议员议员,并在小泉内阁担任外务政务官。在安倍晋三2006年的第一届内阁中,小野寺曾出任外务副大臣。此后在自民党内,也担任过外交部会会长代理。

小野寺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强硬。2010年,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曾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发生碰撞事故。小野寺随即发现谷歌日文版地图把“尖阁列岛”标注成为“钓鱼岛”,于是直接走进谷歌日本公司抗议,要求削除中国名称标记。中国驻日大使馆曾在东京购买土地建设新馆舍,小野寺还对此事进行过批判。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iYL57Jv_fNJ1qMl-OmcnYIC8EiwB8dJJHmX4-pmifqQD60TV8VMMRgfVJvVrfdRaTB2Y1FezX9FE4n2gEMYpK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68498.html

上一篇:日1974年版《国郡古图撰集》证明钓鱼岛归属中国
下一篇:充分记叙华工开发北美和美国排华的美国史专著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