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谈“平均工资”和工资差距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5月30日发布
在当今一部分已经富裕起来,需要更多人走向共同富裕的大环境下,我们的统部门固然需要提供与相关收入数据和行政记录相匹配的平均工资数据,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提供相匹配的公众反映突出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工资数据。我们不提倡平均主义,走回头路,但是也不主张扩大贫富差距,要在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上做实事。在财富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上国家统计局需要提倡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的数据统计,而不仅仅是歌颂政绩数据。保持统计数据的相对独立性极其重要。
*************************
新闻分析:解读2011年我国平均工资数据
2012年05月29日 21:58:2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 刘铮)工资牵动人们的心弦。国家统计局2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无论是对非私营单位而言,还是对于私营单位而言,2011年我国平均工资实现了较快增长。
报告指出,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45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4556元,实际增长12.3%。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职工工资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冯乃林指出。
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增长24.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5.4%,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利润增长24.4%。这些都为促进工资增长、使全体劳动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改革完善工资制度为职工工资提高创造了条件。”冯乃林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十二五”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围绕着改革工资制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22%。27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提高幅度多在14%以上。各地全面开展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冯乃林指出,工资制度的不断改进为工资的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助推了职工工资上涨。”冯乃林指出,长期以来,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比较优势。但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用工成本呈现出持续、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据统计,2011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两千元大关,达到2049元,增幅达21.2%。冯乃林认为,平均工资较快增长的现象,可以说是我国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的一个缩影。
针对各界对平均工资数据是否准确往往存在的疑问和质疑,冯乃林强调,平均工资数据与相关收入数据和行政记录是匹配的。
首先,与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增长相匹配。2011年,在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的四个构成要素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2.4%。冯乃林指出,正是因为城镇居民工资的较快增长,才有力带动了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提高。
其次,与居民储蓄增长相匹配。201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480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
最后,与个人所得税增长相匹配。2011年,虽然受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全年工资薪金所得税仍实现了23.6%的高增长。冯乃林分析,工资收入的较快增长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尽管2011年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公众反映突出的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表现还比较突出。
例如,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行业达到91364元,而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只有20393元。虽然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之比已从前年的4.66∶1略降至去年的4.48∶1,但差距依然比较突出。
冯乃林说,具体到每个个人,对工资增长的感受也不完全相同。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中,对占全部就业人员40.5%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在岗职工而言,其年平均工资不仅远远低于金融业,也比平均工资水平还分别低5958元、9795元;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而言,其年平均工资更低,仅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57.8%。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任务艰巨而繁重。”冯乃林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性收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5/29/c_112064246.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