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绪贻教授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万心蕙奖学金
黄安年文本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2月6日(北京时间)发布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于1993年设立了万心蕙奖学金,这和刘绪贻教授的积极推动促成是分不开的。
1992年9月5日,时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顾问刘绪贻先生写信给严四光和我(时张友伦理事长在美国,严四光任代理理事长,我时任秘书长),信中说:“7月上旬,我和四光同志提到动员万心蕙教授给美国史研究会捐奖学金事,在从九江到武汉的船上,我向万教授提出了。我是这样说的:‘给美国史研究者捐奖学金,可以和全国美史研究者取得联系。’(因为万希望有此机会)她说,问题有二:一是她没有很多钱;二是怕美史研究会不一定接受。我说,不要钱很多钱,1-3万元人民币就可以(每年以1-3万人民币利息奖优秀博士、硕士论文);美史研究会只会欢迎,不会不接受.她说可以考虑。
昨天,我收到万的来信。她说,“你在船上提到给全国美史学会捐赠奖学金事,是很好的建议,我还可以捐一些,只是他们愿意不愿意接受倒是问题。”
我想这是好事,我们应该接受.如果万有信给你们提到此事,希望你们能表示欢迎。不知以为如何。
此信四光同志看过以后请转安年同志。
今夏奇热,诸希珍重。顺颂时绥
刘绪贻
1992,9,5”
同年9月5日,我收到万心蕙先生的亲笔信,信中写道:“在与刘绪贻同船去武汉时,他提到严四光老师曾与他谈及,我应当捐奖学金给全(美)国史学会,他也觉得很有意义。我回来和王霈谈,霈也赞同。如果你们全国美国史学会肯接受的话。我们俩也可捐一个奖金,约与给(北)师大的数目差不多。少给名数,每名钱可多些。当然,这先得看你们史学会的态度。因立奖金也得有人专管,评审给全国博士或硕士生,对你们来说,是不是太麻烦。如果你们基本同意,我们再商讨条件。明年我去北京时,可寄个公证书。请你与各位商讨后给我个回信。”
1992年9月23日,我收到刘绪贻先生写给我的信,信中说:“9月17日大札收到。你和四光同志商量的处理万心蕙女士捐赠奖学金金的办法,我基本同意。我希望看到这件事能尽早落实。”
1992年10月11日, 刘绪贻先生写给我的信中写道:“10月6日大札收到。万心蕙教授为研究会硕、博士生优秀论文设奖事,现在看来大体上是可以成为事实了,令人高兴。我有两点建议:1,每篇论文奖金不必太多,诺贝尔奖金比较起来并不算高,但有份量;美国的普利策奖的奖金也不是很高的。这样,得奖面还可以宽一点。2,评奖委员会的人选不必多,最好是老中青结合;评奖委员必需正派、有胸襟、有学力、有权威、有对公益事业热情。不知以为如何?”
1992年10月21日,我又收到万心蕙先生的回信,信中写道:“谢谢你们接受我与王霈捐赠奖学金事。关于捐赠基金,我们定为一万美元。前几天已寄信给北京中国银行总行,以我们的名字,存了个一万元一年定期存款,以后利息发奖,但每年利率变动,故不能有定额数目。只得随其高低而定。按美国现行利率估计,明年也只能拿到三百元美元利息,并写一正式捐赠函件非‘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当然我们总希望北京中行有存储教育奖学金办法,但至今问过教育部及中行,都无回音。九江的奖金,也只是用我个人名字存在中行,然后给他们写了份公证书,算以后遗赠。当地中行说,以后如我去世,仍可用我名字存,拿利钱。师大的基金,是我前年过香港时,与中国银行香港支行侨务部谈判,他们说律师写个公证书,他们可以永久代理。当时我办了,因为那时利率高,基金数存得少。…..”
“至于评审发放,怎么组织,我没有意见。三年一发很合理,只是明年即开年会,可否以最近一年的评审,发放一下。我们都是74,75岁的人了,当然也希望能早日见到此事施行。至于发放对象,可否以博士论文为限,那样就少得多,也发给硕士,那就要多得多,是否博士又不能太少?国内情况我不太清楚,请你们斟酌吧!基金数不大,名额以少为好。”
1992年11月15日, 我收到刘绪贻先生写给我的信,信中说:“接11月4日大札及所附万心蕙女士函,甚为高兴。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设奖学金的心愿,总算完成了一半。我希望有一天能意外地赚到一笔钱,也能在研究会设一个刘绪贻奖学金,那就更好了。不过,中国知识分子太穷,谈何容易?!”信中还就发放奖学金的面、评奖委员会人数及代表性、评选出真正优秀的论文等提出建议。
1993年1月4日, 刘绪贻先生写给我的信中谈到评奖委员中的武汉大学人选,他说:“我是应当按理事会要求答应任万心蕙女士评审委员的,但我目前工作实在太忙,头绪太多,怕误了事。经过仔细考虑后,还是想推荐李世洞同志。”
由于刘先生的积极倡议和热心推动,经万心蕙先生和秘书处多次磋商,在 1993年8月5日正式签订了关于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为奖励美国史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设立万心蕙奖学基金的议定书。[7]作为万心蕙奖学金的代理人,我欣慰地报告,迄今奖学基金已经节余11.3万元人民币以上存款,并成功举办了四次评奖活动。
附信件摘要影印件12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