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有感于《北大女學生答日本記者问》

已有 9500 次阅读 2010-10-20 10:2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有感, 北大女學生, 答日本記者问

有感于《北大女學生答日本記者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1020日发布

 

近日看到网上流传一则《北大女學生答日本記者问, 不帶一個髒字 罵得全場掌聲!!!》,读了颇有感触。

第一,面对以日本现任外相为代表的右翼势力对日中关系正常化的一再无理挑衅,我们需要发声据理反驳,捍卫我钓鱼岛的神圣主权,捍卫历史真相,捍卫中日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捍卫亚太地区的和平。

 

第二, 这位日本共同社記者的某些提问显然带有挑衅性

 

第三,这位女学生的回答是理性的,有理、有利、有节。她说得好:“我們正視歷史,但絕不以怨怨。我們容忍和解,包括對待日本。請問,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歷史包袱是什麼?中國人民做過對不起日本的事嗎?問題恰恰是侵略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不正視歷史,在中國燒殺掠奪,瘋狂地要滅絕中華民族。犯罪的日本不向中國和中國人民認罪賠償損失,還要叫囂海外出兵擴疆,分裂中國,霸佔中國國土,激怒中國人民。這樣的史實太多。”

 

第四,未来的日中关系寄希望于中日两国的年轻一代。中国的80年、90年后是大有希望的一代。

 

第五,历史是不能忘记、也是不能被歪曲的,日中两国年青一代需要了解近百年来日中关系中不能抹杀的历史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厘清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历史真相。

 

 

現場原版真實問答記錄: 

一個北大的女學生對日本記者的回答不帶一個髒字罵得全場掌聲...
日本共同社記者採訪了一北大學生,以下是現場原版真實問答記錄: 

:你支持抵制日貨的這種觀點或行動嗎?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每個個體都是自由的。我無法左右別人的思想,也無權控制別人的行動。

問:你如何定位中日關係?
答:客觀定位,平等互利關係。 

問:從學生的角度看,你認為兩國關係中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答:顯然,日方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錯誤的言論和舉動,而這是我們不能接受和容忍的!一句話,改善中日關係需要日方正視歷史,拿出善意和誠意。 

問:你個人使用日貨嗎? 
答:有,馬桶。(在場學生大笑) 

問:那你告訴我,為什麼日本的馬桶會比中國的好? 
答:在中國,這種話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在公共場合提論這種話題是很變態的。(笑聲)當然,我不知道是你有這樣的嗜好,還是貴國有這種習慣。(笑聲) 

問:關於歷史問題,中日兩國是否有途徑可以卸下這個沉重的「包袱」? 
答:請注意你的用詞!我不同意你的這種說法。你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在誣陷中國。自古至今,中國從不存在什麼「沉重包袱」。中華民族是心胸開闊,豁達前瞻的優秀民族,寬厚待人,睦鄰周邊是中國的美德。因此我們正視歷史,但絕不以怨怨。我們容忍和解,包括對待日本。請問,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歷史包袱是什麼?中國人民做過對不起日本的事嗎?問題恰恰是侵略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不正視歷史,在中國燒殺掠奪,瘋狂地要滅絕中華民族。犯罪的日本不向中國和中國人民認罪賠償損失,還要叫囂海外出兵擴疆,分裂中國,霸佔中國國土,激怒中國人民。這樣的史實太多。請問,這是中國背歷史包袱嗎?(在場學生鼓掌) 

問:我也經常看新聞,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生產事故頻發,死亡率想必不會低吧? 
答:同你們國家一樣,每人死一次。(笑聲、掌聲) 

問:在中國大學校園?,學生自殺頻繁發生、屢禁不止,這是為什麼? 
答:事實上,學生自殺最多的是在你們國家。許多稀奇古怪的自殺方式就是你們國家的「自殺一族」發明的。在聯合國公佈的相關資料中,日本的自殺率排名世界第一。我不知道你手上有什麼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我國的校園自殺事件。毛澤東主席有一句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希望你做客觀真實的報導。對你剛才提問中使用的詞語我有必要糾正,在中國漢語語法中,「頻繁發生」和「屢禁不止」是重複的,你的用詞存在錯誤。而且,你的說法不符合事實!(掌聲) 

問: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非法竊取日本的機密情報,你知道嗎? 
答:我無法核實你的消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這種荒唐說法就跟布希打伊拉克是因為薩達姆偷了布希家的高壓鍋一樣可笑。(現場大笑)

(感谢许令仪老师惠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75098.html

上一篇:圆明园被毁150年, 没有必要再现原貌
下一篇:新能源政策补贴奥巴马最热心,启动对华调查无理之极
收藏 IP: .*| 热度|

19 赵国求 张志东 章成志 陈儒军 梁建华 张亮生 张焱 傅云义 吉宗祥 刘颖彪 吕喆 李学宽 张凌云 刘庆丰 刘凯 agreatboy WC101 zhangzhi tubie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