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质疑网通电话服务原则 要救急 先交钱

已有 3677 次阅读 2009-9-3 20:44 |个人分类:世界各国见闻(09-11)|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质疑网通, 电话服务原则, 要救急, 先交钱

质疑网通电话服务原则  要救急 先交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93日发布

 

这是一个刚刚发生的真实的事例。今天下午,家中的电话突然打不出去,拎起电话,里面传出录音声: 由于您的电话欠费,我们不得不限制通话措施,请及时缴付电话费。要想和她说话和问个究竟,什么声音也没有,电话被封了。

 

我感到很纳闷,这样的事情以前很来没有发生过。而且830日我已经在邮局存入800(711日时电话费扣除后120.56元还剩有86.79,现在总共有886.79),我在邮局注入存款主要是为了支付每个月的电话费的(430日扣除104.72,511日扣除97.13,611日扣除94.16),既然已经存入了886.79,为何还要中断我的通话权,说我欠费呢?再说,近一些时间以来诈骗电话不断,经常接到说我欠长途电话2000多元等等,结果一查,我的长途电话还有1000多元余额。现在我对于各种录音电话几乎一概不信,除非是可以对话的人工电话。记得网通在823日和27日来过两次电话,说我需要缴纳电话费,但是并没有说欠了多少,在何时必需缴纳,否则断话。我以为这些电话难以区别是真是假。为了保险起见,我30日到邮局存入了上面提到的800元。

 

因为下午家中的电视信号中断(后来获悉是管理地段串线,要等待半个小时才恢复),正好苏宁电器行派人来家安装新电视机,急需用电话联系。这时电话突然中断自然带来极大不便。于是我用手机和电话局联系,但是114并无昌平电话局的联系电话,只是给了我一个10010的电话联系方式。通了电话后,话务员告诉我:你把欠费交了电话局就通了。我说已经在830日交了。话务员说你是交给了邮局,并邮局没有转到电话局。我说每月都是通过邮局转交的你们可以随时从存款里扣除,她说,邮局每月和我们才结算一次,上次是711,830日缴纳的钱过了结算的时间,钱还在邮局并没有转到我们电话局,所以不能开通。我说,这样说来,我的电话莫非要到911(如果一个月一次结算的话)才被你们确认我已经交付电话费了。她说,是这样,制度规定如此,我们没有办法。我问还有什么办法才可以尽快开通,因为我急需要开通电话。她说你可以到营业厅交付现款就会立即开通。我无奈地问:营业厅在哪里?她说您不要着急,我帮您查一下,她问了我的详细地址,并说电话不要挂断。她查后告诉我:在昌平政府街、南口、阳坊、沙河….我一听忙说,对不起,这些离我太远,根本不适合我,还有什么办法?她说还可以通过网通固网通知卡,买这个卡,注入现金就马上开通。我说,我现在不能马上去办,你能不能先给我开通,我通话后办完事马上去买,她说你要先去把钱付了才能开通,这是我们的规定。我说规定也可以按照紧急情况变通处理,何况我已经说清楚实际情况,如果你不能决定,请你向你的上级报告,她说:你等一会儿。结果回答依然是只要交了钱,马上开通,否则不能开这个例。我说,这样说来,不管有什么紧急的事,你们是不救急只认钱了,这和在医院不救死扶伤有什么两样,和先交钱再救人有什么两样,她说,要么,你可以投诉。

 

在这样情况下,她给我接通了网通的投诉电话,结果依然如故,接投诉电话的工作人员请示领导后说,要给你先开通要经过一系列程序,还不如你先交了钱马上开通来得快。我听后说:我是来投诉的,投诉你们这种只认钱,才救急,先交钱再救人的做法,我以为你们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合适的,希望你向你们的上级领导反映,给我一个回话。她说,我向上反映,有结果给你回电话,现在还是交了钱,马上开通。

 

到了这时手机通话已经半个小时光景,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唯一的结论是不交钱,不管什么情况就是不开通,哪怕一两个小时后再缴钱也不行, 这种只认钱,不救急,先交钱再救人的思想十分可怕和可憎,难道我们的公用事业就是这样为民服务的,这一事例使我看到了网通服务唯利是图的一面。

 

通话结束后,我拎起电话,依然不通,还是催交电话费。于是我和小朋友徐振国师傅通了电话,请他立即帮助我用网通固网通知卡注入200,看电话能否开通。一分钟不到再拎起电话,果然开通了,而到现在为止(2030),网通的投诉部门依然没有回话,这再次印证了只认钱,不救急,先交钱,再开通的网通服务原则。看来是到了打破电话局垄断的时候了,否则服务态度难以有根本性改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253208.html

上一篇:贺何兹全先生九九白寿
下一篇:郭预衡著《中国散文史长编》提要 (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