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敏先生教我正语音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10月26日发布(第35434篇)
【按:本文载于《一份缘—我的师友亲人们》第一辑中第44-45页,中国红楼梦学会出品,2024年9月版)。本博文附记相关照片和资料。】
俞敏先生教我正语音
1957年,我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给我们上《现代汉语》基础课的正是俞敏先生。这一届入学时反右已过,俞先生已遭受不公正境遇,但他依旧敬业执教,对学生严格要求。当时,同学们对古汉语比较重视,却忽视现代汉语。因为古汉语要扫除文字障碍,学生不得不认真听课;而现代汉语似乎一看就懂,学生往往不用心、不重视。
事实远非如此,某种意义上,现代汉语比古汉语难教。我们幸运地遇到了俞敏先生,他通晓多种外语,还懂得方言,在语言学的多个领域都修养深湛,面对我们这些刚入大学门槛、来自四面八方、不知天高地厚的新生,他狠抓基本功,于基础知识、基本训练毫不放松。先生彷佛知道我是南方人,一度以为我是福建人,课下专门找到我纠正方音。我虽从广东海南岛考上来,却籍属浙江,从小说的是绍兴(今萧山)方言,虽则上学也讲普通话,但马马虎虎,经不起推敲,ci,、chi不分,尤其是 en eng不分很严重。俞先生针对我语音的“盲点”(常常自以为是或不自觉地流露),对症施教,令我终身难忘。
我上小学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自幼认繁体字和注音符号(ㄅㄆㄇㄈ),从未学过汉语拼音,只认它是英文字母。说来惭愧,真正学习汉语拼音是在俞先生课上。这些如今小学生都熟练的,我则到了大学才补上,经过训练、考试,总算达标通过。这是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基本的功课,受教于俞先生。以后,据此不断地校正自己的语音,并逐渐适应了汉语拼音的广泛运用,受益无穷。
俞先生讲课幽默风趣,为了说明词语的重音所在,他举例说,你们上了“师范大学”,重音应在后面,否则就成“吃饭大学”了。
毕业后当教师,在讲台上比较注意语音的规范,后来离开教席就放松了。虽则也有发言讲话之类,但不面对学生,语音上往往南音复萌,反而退步。
话说回来,我的普通话还算及格。1998年因学术活动赴台,在我国台北图书馆有一场报告会,主讲人是冯其庸先生和我。冯先生是大家,他无锡口音浓重的普通话无碍效果; 我是配角,力求讲得简短明晰。会后,居然有热情的听众说是听到了“京腔京韵”,很是兴奋,我感到意外也很惭愧。究其实,我哪里是真正能操京腔的北京人!此刻,不由得想起了俞先生。
总之,在讲台上,不致因语音而太过露怯,几十年来,不致因不会汉语拼音而被时代抛弃,即此而言,俞敏先生是我此生最应感念的一位师长。
2016年11月6 日
【在2016年11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俞敏先生百岁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附一,记事本相关记叙
吕启祥2016年记事本记有:
2016年十一月五日星期六 雾霾 下午稍散
复俞敏会,可短发言,写了一个稿。
2016年十一月六日星期天 阴
《俞敏先生教我正语音》,千字稿成。
黄安年2016年记事本记有:
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十月二十八日,
7;00-16;00 去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俞敏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及学术研讨会(9:00-12:00),午饭在实习餐厅。见孙一珍,程正民,周流溪,冯胜利等。
原稿
附二,吕启祥著述及学术活动(1998年相关部分)
*1998年9月10-19日赴台参加红楼梦文化艺术展代表团。
*《两岸同入梦——〈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在台北》,写于1998年10月,《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第115-117页。载吕启祥著《红楼梦寻味录》第297-299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版。又载《红楼梦寻—吕启祥论红楼梦》第523-525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月版。并载吕启祥著《<红楼梦>校读文存》第377-379页,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版。
*《入迷出悟话“红楼”(代前言》,为1998年9月12日在台北所作讲演之提要,载吕启祥著《红楼梦寻味录》,第108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又载《红楼梦寻—吕启祥论红楼梦》第22-30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月版
附三,俞敏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2016.11.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附四,俞敏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31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