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王瑶先生请吃饭

已有 717 次阅读 2024-10-22 08:30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10-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王瑶先生请吃饭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1022日发布(第35416篇)

【按:本文载于《一份缘我的师友亲人们》第一辑中第14-15页,中国红楼梦学会出品,20249月版)。本博文附记相关照片和资料,有助于了解王瑶先生及其参与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请参见《饮水思源忆弢师。】

 

王瑶先生请吃饭

往学界前辈家中登门造访,是常有的事;可受邀在老先生家中吃饭,却很稀罕。王瑶先生曽邀我到家里吃饭这件事,因而难忘。

那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初,高教部中宣部为编写全国统一文科教材调集了以老专家为主也有中青年参与的编写组,集中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对面的一个院落内。我就在此时拜识了王瑶先生,深幸自己得以参加乃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和主编唐弢先生比较严肃不同,王瑶先生风趣幽默的谈吐立即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名言“水深火热”“黑白颠倒”是我亲见親闻:每天喝茶要几暖瓶的水,大烟斗吧嗒吧嗒地不停冒烟喷火;满头白发,牙齿却因烟熏而黑。他还常说自己爱提意见,“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还要说”。这句话我一直记着,那坦荡和执着溢于言表。当年工作和生活都在一个楼内,不拘老少一人一间,王先生就在我斜对面,时常传出爽朗的笑声。我不敢多所打扰,知道他白天广泛浏览大量报刊杂志,晚上才工作,直到深夜。王先生学殖深厚,他的中古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影响广泛,特别是中国新文学史有奠基开创之功,这些大家都熟悉,只是当年人们头脑中框框不少,比如像沈从文这样的作家未入文学史,而王瑶先生则加以赞赏和肯定,着实需要胆识,编写组的人尤其幼稚如我者深所钦服。

大约19601961年之交某个周末,王先生发出邀约,请我中午去他家吃饭,我有些意外,随即欣然前往。北大老教授的家我还没去过呐,王先生家住北大校园内,似乎在中关园,平房宽大,会客就在书房,屋内线装书居多,二十四史用专柜(我在别处见过,似为随书打造,各代标明分储)。整个空间不隔断,饭桌就在靠北边的一隅。请的不止我一人,但也不多,似有三两位。时当副食品匮乏即所谓三年困难时期,王先生的餐桌上有鱼,而且竟有久违的火腿,先生平素的大方洒脱是有名的,也体现在这餐桌上。王先生为什么请我呢?其实请者和被请者都心知肚明。算来那时王先生五十左右,是地道的老先生了,我才二十多,刚离学生时代,不仅未婚,连男友都没有。王先生是在为我作伐撮合呵。这是一位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老人,对我的关切竟超越了学术,超越了师生。尽管由于主客观各种原因,作伐无果,但王先生那一份殷殷关切之情,一直温暖着我的心。

在编写组一年,之后我去北大听过一些课。听严家炎先生的较多,他善概括,清头绪。赶上一次吴组缃先生讲鲁迅小说《离婚》,所讲落纸便可成文,十分严谨。王瑶先生讲鲁迅杂文更不放过,他并不分类,也不析单篇,而是一本一本地讲,《华盖》、《而已》、《三闲》、《二心》等等,既关乎时代,又突显特色,实在是高明的讲法。他课上旁征博引、海阔天空,却不离题;立论客观、分析理性,却很有激情。那时去北大听课不须任何手续,往教室后排一坐就行。

以上都是60年代的事,王瑶先生是我所认识老先生中接触并不算多的一位,历经了人所共知的劫难和隔绝的岁月,到了80年代,同王先生更少见面的机缘,仅有二事可记。

1987年女儿考上了北大,我明知王先生极忙,这下倒有了由头,可以借此去看看他。如今我不仅是北大的旁听生,还是北大学生的家长啦。仗着早先去过,熟门熟路地来到了先生并未搬动的家,王先生听我略述了近况,还同以前一样,直白地说:女孩子读什么法律呀,冷冰冰的,该学文学上中文系。我心感王先生毫不见外,可北大法律系的经济法专业是孩子的选择呀。

此前,我曽寄过一本书《红楼梦开卷录》给王先生,先生给我回了一封信,有两页。他没有什么客套话,只表示干吗去弄什么红学呀。信中还提及一件私事,关于他女儿找对象询及于我。这封信我一直保存着,几十年来,先生的逝去、周年、百年诞辰,出过各种纪念集,我始终没写什么,是想寻出这封信再写。

这封信迄今没有找到,三十多年过去,离初识先生已经一甲子。自问不在先生的学问圈和弟子圈之内,而王先生为人为学的魅力,来自先生的那一份温暖,却长存心底,不曾淹没。

                                    20204

 

以《难忘的两位北大学人;王瑶先生和马欣来编辑》为题收入《香港红学芷兰集二集》,香港初文出版社2024年版。

 

附一:王瑶先生照片(选自网上)

1

 DSCN0317.JPG

2.

 DSCN0353.JPG

3,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DSCN0316.JPG

 

附二:《红楼梦开卷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提要(节选)

【吕启祥纸媒论著(吕启祥论著作目录编号GL 001)】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0月26日发布(第22836篇)

吕启祥著《红楼梦开卷录》由陕西人民出社,启功先生题签,责任编辑王平凡,版式设计徐秦生,19879月第一版,407页,插页1332开本,850X168毫米,13.25印张,31万字,西安新华印刷厂印数3300,定价:5.00元,ISBN7-224-00215-8/I•72

本书收集的是作者1978-1983年间所写的十余篇文章。按其内容大体分成三组。《红学的坦途和歧路》等两篇是有关红学史的;《形象的丰满和批评的贫困》以下十三篇,主要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所作的探讨,兼及人物分析。再就是《红楼梦新校本校读记》和《关于红楼梦新校本注释的若干问题》两篇文章及附录部分,集中说的是对《红楼梦》新校本的认识。

DSCN0355.JPG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quickforward=1&id=1203492

 

附三:我国《香港红学芷蘭集》二集提要【朝夕出版社(2024.3)】(节选)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9月22日(第35280号)

【黄安年按:这里推荐的是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红楼梦研究中心主任张惠博士主编的我国《香港红学芷蘭集》二集提要,感谢张惠博士惠寄并发来相关原件,同意在我的公益性博文选用。】 

书名:   《香港红学芷蘭集》二集

主编:     

出版社:  初文出版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黎汉杰

法律顾问:陈煦堂律师

印刷:    阳光印刷制本厂

开本:     32

版次:    2024年8月第1版1刷

定价:    108元港币

页码:    312

ISBN    978-988-70340-4-9

1

微信图片_20240922174528.jpg

2

微信图片_20240922174453.jpg

3

微信图片_20240922174514.jpg

4

微信图片_20240922174403.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52192.html

 

附四:王瑶(百度·节选)

********************8888

王瑶(1914~1989),字昭琛,笔名有古顿、罗顿、耿达、甄溪、耿原、余列等 [29] [31]。山西平遥人。文学史家、教育家,中国中古文学研究的开拓者、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青年时期师从朱自清,致力于中古文学史的研究,著有影响力巨大的《中古文学史论》。建国后,王瑶服从组织调配开始了新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1953年完成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标志着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基本格局的建立 [1-2]

王瑶学贯古今,视野开阔,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修养,是一位在中古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和鲁迅研究三个研究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者

人物轶事

·        水深火热

有人曾经问王瑶先生近况如何?王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风趣地回答说:每天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一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提问者完全摸不着头脑,以为王瑶最近生活很不如意。然而实际却与之相反,因为他平时非常喜欢饮水, 每天要饮十几瓶水,此谓之 同时他又喜欢抽烟,用的是福尔摩斯式的大烟斗, 含在嘴里, 呼呼有声, 火光一闪一闪,此谓之。如此一来便成了水深火热 [11]

·        黑白颠倒

王瑶先生勤奋好学,很年轻的时候, 头发就已经开始发白了。为此他常常感叹的说:不该白的, 却白了。而同时他又喜欢抽烟,故而他的牙齿几乎都熏成了黑色,对于这一黑他又说:不该黑的, 却全黑了。两者的一黑一白相称,他又风趣地说:这真是黑白颠倒了! [11]

·        垂死挣扎

晚年的王瑶负责参与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担任过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大力扶植青年学术力量;1987年,他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挑选陈平原等一批学者专家,组织课题组。但同时,王瑶内心却有另外的想法:现在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垂死挣扎,什么事也不做呢,又是坐以待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 [1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7%91%B6/4051972?fr=ge_ala

附五:北大中国语文系·王瑶学术年表

发布时间: 2024-05-07

王瑶学术年表

DSCN0364.JPG

1914 1

5月7日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学名瑶,字笑,又字昭

1934 21

9月,考入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1935 22

5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公开团体“清华文学会”。

1936 23

5月,在清华大学由赵德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年,担任第45卷《清华周刊》总编辑、清华文学会刊物《新地》编委。

DSCN0358.JPG

1937 24

6月下旬,清华大学大考完毕,回山西平遥家中。

11月太原沦陷,此后蛰居平遥等地。

1942 29

4月,写《坷坎略记》,详记一年来的坎坷经历及南下求学的强烈愿望。

9月,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复学。

1943 30

2月,在昆明私立五华中学教国文课。

6月,完成毕业论文《魏晋文论的发展》;7月,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

9月,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文学部,师从朱自清先生。

1944年 31

7月,被清华大学聘为中国文学系半时助教。

本年,经闻一多先生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 33

4月,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文学部毕业,毕业论文《魏晋文学思想与文人生活》。

8月,受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员。

1947年 34

本年,担任大国文课程,并讲授《中古文学史专题研究》《陶渊明研究》等专题课。

1948年 35

6月,受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专任讲师。

8月,撰写多篇悼念朱自清先生文章。

 

1949 36

本年,开始在清华大学中文系讲授“中国新文学史”。

 

DSCN0359.JPG

12月,完成《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

1951 38

2至5月,参加中央教育部组织的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改革小组中的“中国语文系小组”。

7 月,《新建设》第四卷四期发表《〈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初稿),署名老舍、蔡仪、王瑶、李何林。

8月,棠棣出版社刊行《中古文学思想》《中古文人生活》《中古文学风貌》三书。

9月,开明书店出版《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

 

DSCN0360.JPG

DSCN0361.JPG

1952 39

9月,随着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科各系并入北京大学,改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主要讲授“中国新文学史”。

1953 40

8月,《中国新文学史稿》下册出版。

本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实藤惠秀等开始翻译《中国新文学史稿》。

1954 41

11月,发表《从俞平伯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谈到考据》。

11月,被推举为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2月,被推举加入康濯等七人组成的《文艺报》编辑委员会。

1955年 42

10月,发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此后《中国新文学史稿》停止出版。

1956年 43

5月,《中国诗歌发展讲话》出版。

8月,《〈陶渊明集〉编注》出版。

9 月,《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问题》出版。

本年,北京大学评定教师职称,被评为三级教授。

 

DSCN0362.JPG

1958 45

在“双反”运动中受批判,被树为走白专路线的典型,此后不再担任《文艺报》编委。

 

1959年 46

3月,不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随后任北京市政协委员。

1961年 48

春,出席周扬主持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会议,会后参加“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的编委会,分担一部分编写工作。

1977年 64

下半年,正式借调到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工作,任副主任。

1978 65

3月,招收文革后首届硕士研究生,报名800人,录取7人。

1979 66

4月,被北京大学聘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11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出任主编。

1980 67

7月,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首届年会,被选为学会第一任会长。

 

DSCN0363.JPG

1981 68

6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9月,参加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为学术讨论会的执行主席之一,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故事新编〉散论》。

1982 69

11月,《中国新文学史稿》修订本出版。

1983年 70

6月,被推举为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1984年 71

8月,《鲁迅作品论集》出版。

8月,招收博士研究生2名。

9-10月,应日本大学邀请赴日讲学。

1985年 72

5月,抱病参加“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并作了讲话。

1986年 73

3月,应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龚雪因基金会的邀请,赴港讲学一个月。

1987 74

11月,《〈故事新编〉散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11月,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小组审议通过了先生申请的“七五”科研项目:“近现代学者对中国文学研究的贡献及其经验”。

1988 75

1月,《中国新文学史稿》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3月,应法国巴黎第八大学邀请赴法讲学。

1989 76

11月13日赴苏州大学参加并主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20日赴上海参加巴金学术讨论会,在开幕式上致辞时体力不支,紧急送往医院。12月13日在上海市华东医院病逝。

https://chinese.pku.edu.cn/xwgg/xwdt/1bb9d9c2e972497e8c8cbaac830c8b5e.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56322.html

上一篇:我的《我国跨世纪面临的有利机遇和严峻挑战》【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被知网侵权
下一篇:吕启祥书赠吕启东哥哥(2024.10.22)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1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