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节:曹雪芹的最后岁月【香港红学芷兰集二集2024.8】
推荐梅节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9月21日发布(第35273篇)
梅节先生写于2007年8月的长文《曹雪芹的最后岁月》,原载张惠博士主编的我国香港红学芷兰集二集第83-101页,2024年8月出版。十分感谢张惠博士惠寄,并专门传来简体文字稿,还同意在我的公益性博文中转发。张惠博士主持的《梦广红楼》2024年9月19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梅节先生的这篇文章。PDF版附后。
照片20张拍自该刊梅节先生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刊物主编张惠博士
**************************
曹雪芹的最后岁月
梅节
从踏足红坛起,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是曹雪芹晚年的困厄,他为什麽搬到西山?根据《楝亭集》,曹家受田在寳坻,通州有当铺,抄家后发还的崇文门十七间半房,也在东城。西山既无亲人(亲眷故旧),亦无根(房舍地土),为什麽搬到那裹住?京城古称“陆海”,天子脚下不见得都是“龙袖骄民”,但生活总易混一些。像他这样的文才,在官宦家弄个舘坐坐,不会很困难。从实际情况看,他在西郊连旗人应有的例米例银似乎都没有。“日望西山餐晚霞”,残酷点说,他是慢性饿死的。其次是《红楼梦》的散失。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红楼梦》前八十间已完成。乾隆戊寅——至迟己卯春,后三十回已脱稿,但閲读圈子好像不当一回事,随即散失。雪芹也再没过问他的作品的命运,更不用说进行修改定稿了。在拙作《曹雪芹脂砚斋关系探微》中,我归咎于脂砚斋没有担当和存心窃取。究竟发生什么变故,
但关键还是雪芹本人,他为什麽消极、沉默、放弃,将自己呕心沥血之作视同敝履?有太多的疑问和谜团有待探索。
我从另一条线索来探索曹雪芹苦难的晚年,准备谈以下四点:(一)曹雪芹经傅恒介绍曾在明亮家当西宾:(二)雪芹因“无行”被遣健锐营镶黄旗管制;(三)敦诚对雪芹不离不弃并为他办丧事;(四)墨香传出之《红楼梦》应为敦诚得自雪芹的遗本。
一、曹雪芹曾入富察·明亮家当西宾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关于“曹雪芹小像”论战时,周汝昌、宋谋暘先生曾引敦敏过明琳养石轩遇雪芹的诗,作为曹雪芹乾隆己卯曾南游入尹继善幕的证据。我当时曾撰文指出周、宋的解释太牵强。原诗是这样的:
芹圃曹君霑别来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
可知野鹤在鸡群,隔院惊呼意倍殷。雅识我惭禇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1]
我的诠释是,“雪芹经富察家某人的介绍,在富文家当差,但不是高级幕僚而是下僚。‘野鹤在鸡群’之‘鸡’,当然不是指富察家子弟,而是明琳家下人,而雪芹同他们在一起,表明并非作客”。[2]
这个问题当时没有展开讨论。《懋斋诗钞》是周汝昌首先发现的。周先生指明琳为傅恒之侄,极可能是明瑞之“胞兄弟”;傅、曹二家,可能“为亲串”。当时不少人接受周先生的说法,包括我在内,所以有“在富文家当差”的认定。但明瑞之胞弟为奎林,字直方,清史有传,不是明琳。曹雪芹曾在他家落脚,这个人是谁呢?
八十年代初,有人抄寄一份材料给周汝昌:
槐隐《十刹海净业湖风景幽静极适游览》刊于民国廿四年第187期《立言画刊》:
……曹雪芹官内务府笔帖式,学问渊博,曾为明相国府中西宾。因有文无行,遂下逐客之令,后以贫困而死。传闻如是,不知确否。[3]
周先生狃于自造曹雪芹曾南行入尹幕之说,指此材料之“明相国”为“讹传或附会”,坚持“明相国”为“尹相国”,即尹继善。后来他从昭梿《啸亭杂录》“明相国”条,得知富察·明亮于嘉庆二十二年曾跻首揆,乃补充说明他原来的解释“尚可商讨”,“明相国”可能是明亮。
槐隐的传闻提供了雪芹生平重要情况,只是时代较近,可信程度受到怀疑。但明亮活了八十七岁,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死于道光二年(1822),道咸同光,相去不到百年。满清定鼎燕京,列八旗拱卫皇城,两黄旗在城北,两白旗在城东,两红旗在城西,两蓝旗在城南。以后旗人即据此定居蕃息。镶黄旗原为皇太极嫡系,富察家三世祖哈什屯在顺治初年抵抗摄政王多尔衮逼宫,保持皇太极胤嗣皇位,最为忠荩,因此其子孙在康雍干世受到重用。有四人任阁揆或参政(马齐、傅恒、福康安、明亮),女为皇后(李荣保女为乾隆孝贤皇后)、王妃(傅恒女为乾隆五子永瑆福晋),子尚公主(傅恒子福隆安尚乾隆女和嘉公主)。富察家不仅贵盛,而且丁旺,马齐有十二子,李荣保有十子。乾隆十大武功,一半靠富察家子弟征战。他们聚族居于地安门、安定门一带,甚至比邻而居。傅恒第在马神庙。乾隆敕建家庙(祠哈什屯、米思翰、李荣保、傅恒)亦在附近。清末民初,相信这地区的老居民,许多都是富察族的后代。乾隆59年辛亥,程、高版120回《红楼梦》大行,编者“曹雪芹先生”成为探索的话题。地安门、后海一带居民传出,曹雪芹曾在明亮府任西宾。其时可能明亮还活着,这个讯息属于族群的记忆,比较可信。槐隐的报道尊称“明相国”,可能还是富察族人。
将这条传闻与敦敏上诗对照,我们即解开“明琳”的死结。敦敏笔下的“明琳”,应是“明亮”,汉译不够准确。汉番对音,本多歧异。魏晋佛经,金元史传已如此。爱新觉罗玉牒,敦敏作“敦明”,敦诚作“敦成”。明亮之父广成,《八旗满州氏族通谱》作“广恒”。如同现在香港报纸,中译外国人地名,百花齐放,只是苦了读者。“明琳”、“明亮”一声之转。雪芹呼酒话旧,告诉敦敏,他来明亮家当西宾,是经傅恒介绍的。“雅识我惭褚太傅”,敦敏此处用东晋褚裒典故。褚为东晋康帝皇后之父,有识人之明,死赠侍中太傅,暗指傅恒。傅恒为乾隆孝贤皇后之弟,出将入相,直军机处二十三年,乾隆倚为心膂。尹继善女嫁八阿哥永瑢为福晋,与乾隆算是儿女亲家(其时尚未婚娶),与郎舅之亲是不同的。褚太傅不可能指尹继善。
既然牵涉到傅恒、明亮,我们看昭梿《啸亭杂录》的两条材料:
昭梿《啸亭杂录·明参政》:
明参政亮……尚履懿亲王郡主,夫妇勃谿,王颇厌之。……公入闱乡试,纯皇帝偶问传文忠公曰:“汝家有与试者无?”文忠以公对。上曰:“世家子奚必与文士争名?”因擢蓝翎侍卫,命从征西域。公甫出闱,即匆匆就道,亦一异也。公虽以武功显,然娴文墨,吟小诗,善写墨竹,故屡历文阶,人不以为过也。[4]
闻明参政亮言,其随明忠毅公瑞征鸟什回部时,军中大帅唯有肉一胾,盐酪数品而已。[5]
这里先解释几句。嘉庆十八年癸酉,昭梿与明亮掌秋闱搜检,共事半月,两人投契,明亮讲了许多自己和打仗的事情,昭梿在《啸亭杂录》作了详细记录。
明亮清史有传。傅恒长兄广成之子,在“明”字辈兄弟中排行第六,明义称他为“云麓六兄”。以诸生尚履亲王允裪女为多罗额驸,任銮仪卫銮仪使。富察家子弟如明亮、明仁、明义、明瑞、奎林、福康安兄弟,后多从事征战,死于疆场,但都喜文。明亮想走科举道路,参加顺天乡试。乾隆知道,以西域战事吃紧,出关即遣往军前效力,随其堂兄领队大臣明瑞去打疆独。
将昭梿所记与敦敏诗对照,两者时间正合。明清取士,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明亮参加顺天乡试,只能是乾隆丙子或己卯秋闱。乾隆西域用兵,乙亥至己卯首尾五年,乙亥、丙子、丁丑平天山北路准噶尔部,戊寅、己卯平天山南路鸟什回部。明亮既随明瑞“征鸟什回部”,只能是己卯年的事,实际上只是赶上一个尾巴。因为是年八月初二,明瑞大败霍集占于霍斯库鲁克岭,十五日,富德又败之阿勒楚尔。十月二十三,鸟什回部献霍集占首投降。乾隆廿五年庚辰正月,西师凯旋。敦敏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在明亮家遇见曹雪芹,则曹雪芹极可能是在前一年己卯秋冬,被傅恒物色到明亮宅当西宾,教孩子读书及管理一些杂务。而雪芹进入养石轩等于误入白虎堂,是灾难的开始。
二、曹雪芹因“无行”遣健锐管镶黄旗管制
槐隐引“传闻”说曹雪芹曾在明亮家任西宾,这是真的。说他是内务府笔贴式,也近真。至于说他“有文无行”,谁也不敢打保票。但“无行”指什么?雪芹本来就傲气,又是傅恒这样的大人物的面子,恐怕不会为点小利壤自己的行止、名声。明亮是好文之人,大概也不会故意难为雪芹,问题可能出在他的老婆。郡主是十二阿哥允淘之女,康熙大渐,任命允裪为满洲镶黄旗都统,掌握核心武力,保障帝位和平移交四阿哥胤禛(龙门阵史学谓胤禛篡位)。因此晋封亲王,雍干两朝备受尊崇。自古以来,皇帝女儿贤惠者少刁蛮者多,明亮对昭梿说他们婚后时常打架,“王甚厌之”,可见郡主的秉性。幸好后来允裪发现他的女婿乃良将之才,才喜欢了。郡主当然不愿明亮去打仗,粲枕孤帏,又提心吊胆。但皇命难违,只有诉苦、提条件:孩子没有好老师教读书啦,家中杂事没人主管啦。大家长傅恒找来曹雪芹当管家兼教师。富察家子弟有与雪芹交往者,傅恒大概听过这个名字。
明亮赶到新疆,仗已基本打完。第二年正月西征大军班师。明亮因为新来乍到,不好又赶着回去,上面也有意让他留在西域练历。明瑞回来了,明亮没有回来。郡主既然能翻舌说丈夫,令王父“厌之”,大概也不会少讲雪芹的坏话。雪芹“无行”被“下逐客令”恐怕与此有关。
上世纪五十年代,吴恩裕先生在《新观察》撰文谈曹雪芹晚年在西山居址,许多读者回应,说雪芹住健锐营镶黄旗:
1、上海曹未风函告,1930年曾在镶黄旗营听村人说,曹雪芹晚年即“住在这里,并死在这里”。[6]
2、沈阳刘宝藩言,1950年在青龙桥一带土改,正蓝旗满人德某见告,“曹雪芹住健锐营之镶黄旗营,死后即葬于附近。”[7]
3、赵常恂函谓幼年读书时(清末),有同舍生住西郊健锐营,说曹雪芹即“住在他们那里,后来也死在那里”。[8]
4、1975年与友人访香山正黄旗席振瀛,席君谈,“雪芹初居镶黄旗西营上公主坟一带”。他“并非拨营归旗之人,又因抄家,亦绝无旗人例米例银之收入”,“亦无公家之房屋可住”。[9]
曹雪芹的祖上属内务府正白旗。姑母嫁平郡王纳尔苏,属镶红旗。为什么选择居镶黄旗?且健锐营是兵营,并非居民点,可以随便迁入者,我们实在想不出其中的奥妙。但现在明白了,雪芹到镶黄旗不是他同镶黄旗有什麽瓜葛,而是允淘、富察家同正黄旗有关系。十二阿哥允祠曾是满洲镶黄旗都统,富察家是当时镶黄旗最显赫的世家,他们把雪芹弄到自己的营地是便于管制,落实惩处。雪芹不是“拨旗归营”,他没有钱粮和住房,他也从没有参加松堂的诗文酒会,因为他没有行动的自由。根据敦诚《寄懐曹雪芹》,过去大家以为乾隆二十二年丁丑,雪芹已移居西山,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敦诚诗“于今环堵蓬蒿屯”,可能指他住在外城或城外较荒僻的地区,不一定是西山:“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帮助他还是在城里混饭;“不如著书黄叶村”[10],是敦敏私下的建议,纯属假设之辞。雪芹移居到西山,是在庚辰、辛巳之间。
雪芹被权势者逐往西郊,禁制在镶黄旗居住,往日朋友包括《红楼梦》閲读圈子那些人,都避免接触,作者曹雪芹的名字都尽量不提,脂砚斋在他的庚辰重阅评本中删去曹雪芹编纂。患难见真情,只有敦诚兄弟不离不弃,伸出援手。乾隆廿六年(辛巳)秋,便往西郊相访,有诗相赠。敦诚的一首《赠曹芹圃即雪芹》 最值得注意: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衡门僻巷愁今雨,废舘颓楼梦旧家。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四松堂集付印底本)[11]
“满径蓬蒿”,“举家食粥”,概括雪芹在镶黄旗的生活状况。雪芹被开除出旗或取消旗人原有的月粮月钱的福利,生活无着。“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晚霞”,敦诚既愤慨又无奈。
开始一年半载,雪芹可能还有点积蓄,很快就用光了,靠典当维生。到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秋天,他偷偷进一次城,想向二敦借点银子。他在槐园落脚,住了一夜,敦诚第二天早上来了:“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12]
敦敏装病不起。敦诚觉得不像话。身边也没有多少现钱,便把佩刀押了几两银子,请雪芹喝了一顿酒,剩下的给雪芹带回去。雪芹很高兴,写诗相谢。敦诚后来批评他的兄长不应如此,雪芹是极高傲的人,如非妻儿啼饥号寒,熬不下去,不会向人伸手。这年冬天,二敦带了点银子,去访雪芹。但雪芹不在家:
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13]
(懋斋诗大致编年,但亦有错乱。此诗与其他两首属于一个断片,次于辛巳末壬午前。揣诗意,应该是壬午诗,即在槐园冷待雪芹之后。)
第二年(癸未)春天,敦敏为补过,折柬请雪芹到槐园赏春吃酒,雪芹没有来。这年秋天,北京流行疹痘,小儿疫死无算,敦敏家三雏,敦诚家一子,一片愁云惨雾,大概也无暇顾及西郊那位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穷朋友。雪芹独子死,更一贫如洗。捱至甲申春,撒手麈寰,离开了这个污浊的世界。
三、敦诚对雪芹不离不弃为他经纪丧事
雪芹去世,二敦、张宜泉、畸笏叟都有记载,以敦诚记录最详细,最准确,因为是他出钱埋葬雪芹的。雪芹之死,先谈卒年问题。
这个问题争论已久。敦诚挽诗《四松堂诗钞》、《四松堂付刻底本》均标“甲申”,不易挪移;甲戌本“壬午除夕”泪笔批语,可作别解。雪芹晚年圈居镶黄旗,死亦葬于是,通州竟发现墓石,亦奇。如果“曹霑”墓石是真品,应为国家特级文物,不应搁通州任其崩坏。
雪芹晚年困厄已极,典当俱尽,借贷无门,残酷点说,实际上是饿死的。临终前大概吩咐妻子,死后可找敦诚讨点钱埋葬他,只有他肯帮助。雪芹的遗孀向敦诚报丧,将近年家中困苦、秋冬子殇,雪芹病倒无钱吃葯的情况告诉他。敦诚很伤感,给了点钱,商定丧仪从简,入土为安。他知道葬期,但没有去送葬。酝酿了两天,在雪芹下葬第二天沉痛地写了两首挽诗。
敦诚《挽曹雪芹》: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夜拂铭旌。肠回故垅孤儿泣(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鹪鹩庵杂志》抄本)[14]
“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敦诚责怪自己在雪芹最困难时没有施援手。“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强烈抗议当权者对雪芹的迫害,比喻为司马昭之杀害嵇康、吕安。
丧事过后,雪芹遗孀再上门找敦诚,一是谢孝,二是道别。敦诚知雪芹草草埋葬,不仅铭旌,连任何标志性的东西都没有,只是一个土堆。遗孀谓家中什么都没有了,没有赡养,而且还是个管制户,她要投亲另找生路。敦修改了挽诗,删去激愤的一联,两首合成了一首。“涙迸荒天寡妇声”改为“新妇飘零目岂瞑”。
《挽曹雪芹》(甲申)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惟有青山涙,絮酒生刍上旧垧。(四松堂集付刻底稿本、四松堂诗抄)[15]
对比一下,敦敏《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只两句“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16]。交情深浅,于此可见。雪芹晚年在西郊认识的新朋友张宜泉倒热情,但不知雪芹底细。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新妇”。胡适看到《四松堂集》敦诚的挽诗,在《跋〈红楼梦考証〉》问:“曹雪芹死后,还有一个飘零的‘新妇’,这是薛寳钗还是史湘云呢?”“是史湘云!”周汝昌沿着胡适的思路,把脂砚变性,建立史湘云=脂砚斋=曹雪芹新妇的三位一体的“龙门红学”结构,红极一时。
胡、周以“新妇”之“新”为新、旧之新,作形容词。但魏晋、唐人称“新妇”就是媳妇。至今南方许多省包括敝乡台山四邑,仍是如此。敦诚心厌浊世,情慕晋人,但没有实际生活,只好诗文中常摭用一些晋唐词语来营造语境。《四松堂集》中曾两用“新妇”。另一处见《祭龑紫树文》:“可痛者,高堂鹤发,空登望思之台,夜月乌啼,常逐愁鸳之冢。兄能无阿婆老矣、新妇伶仃之恨耶?”龑紫树为敦诚诗友荇庄之弟,官布政司经历(正六品);清著名诗人黄仲则之友,年青时同读书于宜兴氿里,《两当轩集》有关紫树诗词九首。紫树居京携家眷,去世前一年才将妻儿送河南外家,未闻有续娶之事。见黄仲则词《丰乐楼〈闻龑梓树携室之河南,词以寄意)》(《两当轩集》第十八卷)。敦诚用“新妇”是一个修辞手法,指年纪不太大的孀妇,旨在增加悲情气氛耳。曹学新索隐派大师望文编造,不知使多少《红楼梦》研究者步入歧途。
四、墨香传出之《红楼梦》应为敦诚整理本
新红学自始便佞脂,因为胡适依靠脂本、脂批证成“自叙传说”、“曹寅家事说”。俞平伯稍例外。周汝昌更指脂砚斋为史湘云,兼当曹雪芹的“新妇”,荒诞无稽,把红学变成“哄学”。佞脂派有一种心理上的偏执,相信曹雪芹的小说只有一个传本,就是脂砚斋评《石头记》。不错,曹雪芹是为脂砚斋那个小圈子写小说(有偿的),但他自己不会留底本吗?不会录副给其他朋友看吗?抛开后三十回不谈,已卯、庚辰脂砚四阅评本《石头记》,已有残缺(二十二回)、脱回(六十四、六十七回)。辛巳雪芹居西郊镶黄旗,脂砚销声匿迹,第二年壬午,才见畸笏续评,但对成书全无帮助。甲申雪芹去世,畸笏“涙笔”谓除非雪芹复生,已无可能“成书”。乾隆三十三年戊子,脂砚那个圈子丧散,已只剩畸笏“朽物一枚”,一个叫《红楼梦》的本子却通过墨香在一些贵族子弟中传閲。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明义《题红楼梦》(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这个本子不像脂砚斋的《石头记》,遮遮掩掩不愿出作者的名字,直书曹雪芹“所撰”:他们不仅咏小说的内容,讃赏作者的千秋文笔,还哀叹作者的“穷愁”,为他的悲惨遭遇而洒泪。迷信脂本的人,至今不明白这个《红楼梦》本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当然也不明白此本怎么会有这么些较优的异文。
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因”同“经”,依托、凭借,“因墨香”就是通过墨香、靠墨香的关系。这部《红楼梦》小说显然不是墨香所有,更非他所编纂写定。墨香生于乾隆八年癸亥,庚辰雪芹在明亮家当西宾,他只十七嵗。以后雪芹搬到镶黄旗,罕有接触机会。我推测这部《红楼梦》是墨香的侄子敦诚拥有的。敦诚在雪芹死后,将其前八十回存稿,加以缀补编纂成书。上面已经讲过,敦诚是曹雪芹最真诚的朋友。纵观《四松堂集》,敦诚客松亭,第一首想起故友怀人诗是《寄怀曹雪芹》;与荇庄庚子(乾隆45年)《闻笛集》怀旧联句,第一个提的是曹雪芹“诗追李昌谷”,而且提了雨次,“狂于阮步兵”。他写的一折《琵琶行传奇》,题者数十家,他只选录了雪芹的“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二句。雪芹为脂砚等写说,敦诚早就知道(“不如著书黄叶村”),大概还断断续续看过雪芹的正本。[17]雪芹后三十回脱稿后交脂砚,来不及录副,但前八十回应有自本。庚辰、辛巳间以“无行”被逐,雪芹自知凶多吉少,可能就在迁居镶黄旗之前把《红楼梦》存稿交给敦诚。敦诚当然希望能做些功夫保存故友的心血,并使之流传后世。敦诚治古文诗词虽颇有成就,但白话小说恐非其所长,所以编纂曹雪芹的《红楼梦》一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并无发现敦诚编纂《红楼梦》的直接证据。但有几点可以提一下:
1、这个本子叫《红楼梦》并不叫《石头记》。《红楼梦》是后来曹雪芹的定名。
2、此本有意清除脂斋等的批语。不让脂批喧宾夺主,“反扰正文”。
3、严格删碍语。敦诚早年颇多政治牢骚,愤懑不平。后来把诗中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语都圈去,见《携家住南村作》《寿伯兄子明先生》等。后来他选阅懋斋诗,敦敏过养石轩遇曹雪芹那首诗,也勾去。
4、《红楼梦》本的回目很工整,不知是否和敦敏的专长有关。
还有一点,雪芹甲申春去世,截至这年暮春敦诚共写了四首诗,以下即无诗,有注云:“已酉以下自丙戌至辛卯无诗。”难道敦诚为集中精力编纂《红楼梦》,把吟诗作文都停了?这也很奇怪。
如果是敦诚整理《红楼梦》成书,为什麽对此事绝口不提,对《红楼梦》也不涉一字?可能的解释是这书太敏感。雪芹“拟书底裹”,笔者不愿臆忖。他自称是“写自己”。《红楼梦》开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18]等二百四十多字,应是他写的《红楼梦》创作“小引”或“缘起”。后被脂砚采入题解。这样的文字,包括脂砚无人写得出来。但作者自己怎么说是一回事,别人怎么看又是一回事。五品织造,食三品俸的虚衔通政使,曹家怎比宁荣二府的排场势焰?尽管脂砚半真半假说“嫡真是事”[19],“作者与余实实经过”[20],什么“借省亲事写南巡”[21],他们圈子中就有人不相信,“文忠公之嬷”的批语,表明有人直认《石头记》并非“写自己”,是影射傅恒家。及至后三十回写元妃凶终,贾府抄家,《红楼梦》坐实了谤书之名。雪芹“无行”,很可能追查到这本书,好在脂砚早将有关内容抽起,并未造成大狱。但《红楼梦》已大有风声,上层有些人闻其名色变,“终不欲一观”了。敦诚处理这样一本书不可能不小心谨慎。而且他与富察家两位大兄长明瑞、明仁是好朋友,更避免牵涉其中。所以将八十回本《红楼梦》编成后,让他的小叔墨香传出去。
墨香是富察家的女婿,明义称他做堂姐夫。时任三等侍卫,政治上是受信任的,更重要的是他的确喜爱《红楼梦》。墨香没有接触过曹雪芹,关于雪芹的悲惨遭遇,是敦诚告诉他的。墨香先后传给永忠和明义,《红楼梦》开始走向世界。敦诚、墨香的本子以后变为甲辰本,程小泉、高鹗正是据此本改成一百二十回本,成为流行的读本。曹雪芹终于洗去“无行”的污蔑,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作家。
2007年8月
************************************************************************
[1]梅節:〈曹雪芹畫像考信〉,見梅節、馬力著:《紅學耦耕集》,(香港)三聯書店1988年版,第223頁。
[2]梅節:〈不要隨便給曹雪芹拉關係——答宋謀先生的質疑〉,(香港)《文匯報》,1979年9月7日。
[3]周汝昌:《曹雪芹小傳》,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第215頁。
[4]愛新覺羅·昭梿:《嘯亭杂錄》,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426頁。
[5]愛新覺羅·昭梿:《嘯亭杂錄》,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59頁。
[6]吳恩裕:《曹雪芹佚著淺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5頁。
[7]吳恩裕:《曹雪芹佚著淺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頁。
[8]吳恩裕:《曹雪芹佚著淺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2頁。
[9]吳恩裕:《曹雪芹佚著淺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6頁。
[10]愛新覺羅·敦誠:《四松堂集》,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第22頁。
[11]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1頁。
[12]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1頁。
[13]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7頁。
[14]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2頁。
[15]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2頁。
[16]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7頁。
[17]可參閲拙作:《論紅樓夢的版本系統》第三部分注 37、38、39、40。
[18]曹雪芹:《脂硯齋甲戌抄閱重評石頭記》,沈陽出版社2005年版,第3頁。
[19]曹雪芹:《脂硯齋甲戌抄閱重評石頭記》,沈陽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頁。
[20]曹雪芹:《脂硯齋甲戌抄閱重評石頭記》,沈陽出版社2005年版,第362頁。
[21]曹雪芹:《脂硯齋甲戌抄閱重評石頭記》,沈陽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頁。
文外相关照片 2 张 为黄安年藏照
1,拍自2007年9月11日于北京,梅节、汤燕南夫妇
2 2029年拍自北京植物园黄叶村, 梅节、汤燕南夫妇
1/0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湱鈧懓瀚崳纾嬨亹閹烘垹鍊炲銈嗗笒椤︿即寮查鍫熲拺闁告繂瀚埢澶愭煕濡灝浜圭紒顔肩墦瀹曞ジ鎮㈢粙鍨紟婵犳鍠楅〃鍛涘Δ鍛闁挎洖鍊归悡銉︾節闂堟稒锛嶆俊鎻掓憸缁辨帡鎮╅悜妯煎涧婵烇絽娲ら敃顏呬繆閸洖妞介柛鎰ㄦ櫆閺嗕即姊绘担鍛婃儓闁归攱鍨圭槐鐐存媴閸撳弶缍庨梺鎯х箺椤鐣锋径鎰厪濠电偛鐏濋崝婊堟煟濠靛嫬鐏叉慨濠冩そ閹兘寮堕幐搴敤闂備胶鎳撻崵鏍箯閿燂拷:0 | 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閸涘﹥鍙忛柣鎴濐潟閳ь剙鍊块幐濠冪珶閳哄绉€规洏鍔戝鍫曞箣閻欏懐骞㈤梻鍌欐祰椤鐣峰Ο琛℃灃婵炴垶纰嶉浠嬫煏閸繃鍟掗柡鍐ㄧ墛閺呮煡鏌涘☉鍗炲箺婵炲牊鐓″铏圭矙濞嗘儳鍓板銈嗗灥椤﹂潧顕f繝姘櫜闁告稑鍊婚崰搴ㄥ煝鎼淬劌绠氱憸搴敊閸曨垱鐓涘璺烘濞呭棛绱掔拠鑼妞ゎ偄绻橀幖鍦喆閸曨偆锛忛梻渚€娼ф灙闁稿孩鐓¢幃鐢稿閵堝棌鎷洪梺鑽ゅ枑濠㈡ê鈻撻埡鍛厵闁告垯鍊栫€氾拷 | 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閸涘﹥鍙忛柣鎴f閺嬩線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顭烽弻锝夊箛椤掍焦鍎撻梺鎼炲妼閸婂潡寮诲☉銏╂晝闁挎繂妫涢ˇ銉х磽娴e搫小闁告濞婂濠氭偄閸忓皷鎷婚柣搴f暩鏋┑鈥茬矙濮婃椽宕崟顒€娅ょ紓浣筋嚙閻楁挸顕f繝姘╅柕澶堝灪閺傗偓闂備胶纭堕崜婵嬫晪缂備焦鍔栭惄顖氼潖濞差亜宸濆┑鐘插閻g兘鎮楅崗澶婁壕闂佸綊妫跨粈浣虹不閺嶃劋绻嗛柕鍫濆€告禍楣冩⒑鐎圭姵顥夋い锔诲灦閸┿垹顓奸崱妯肩Ф闂侀潧臎閸涱垰甯掔紓鍌氬€风粈渚€宕愰崫銉х煋闁圭虎鍠撻崑鎴澝归崗鍏肩稇闂佸崬娲弻锝夊棘閹稿孩鍎撻悗娈垮枟婵炲﹤顫忕紒妯诲闁惧繒鎳撶粭鈥斥攽閻愭彃绾ч柣妤冨Т閻g兘骞囬弶鎸庡祶濡炪倖鎸荤粙鎴炵閻愵剚鍙忔俊顖滃帶娴滈箖鎮楀鐐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圭€瑰嫭鍣磋ぐ鎺戠倞鐟滃繘寮抽敃鍌涚厱妞ゎ厽鍨垫禍婵嬫煕濞嗗繒绠婚柡宀€鍠撶槐鎺楀閻樺磭浜紓鍌欒兌婵箖锝炴径鎰﹂柛鏇ㄥ灠缁犳盯鏌涢锝嗙妞ゅ骸绉瑰铏圭矙濞嗘儳鍓炬繛瀛樼矤娴滎亜顕g拠娴嬫闁靛繒濮堥妸锔轰簻闁哄倸鐏濈紞鏍ㄦ叏鐟欏嫷娈滈柟顔煎槻楗即宕ㄩ褎姣夐梺姹囧焺閸ㄩ亶銆冩繝鍌ゅ殨闁哄被鍎辩粻鐟懊归敐鍛础闁告瑥妫濆铏圭磼濡崵顦ラ梺绋匡工濠€閬嶅焵椤掍胶鍟查柟鍑ゆ嫹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2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