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人文关怀 学术争鸣 文化普及——祝贺光明日报创刊75周年

已有 371 次阅读 2024-8-29 15:41 |个人分类:个人所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文关怀 学术争鸣 文化普及——祝贺光明日报创刊75周年

 

推荐王宁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829日发布(第35173篇)

 

【按:北师大王宁先生是我们的挚友,文中提及刘乃和、启功、钟敬文三位先贤均为我们所熟识;20101124日,《光明日报》刊发报道《学术批评,净化教育环境》, 就学术批评和学术生态话题展开讨论的三人谈中我也在场。

在我的印象中《光明日报》是众多大报中发布学术争鸣和文史学者文章的较多的,有关真理标准的讨论《光明日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光明的前途,需要让人民知晓妨碍光明的阴暗面。】

********************************

 

光明网2024-08-27 02:55

【我与光明日报】

作者:王宁(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在我眼中,光明日报不仅是传播前沿理论、创新学术、有益知识的重要平台,还呈现出一份特有的人文关怀。75年来,光明日报传承文化、涵养心灵,记录历史的印迹、启迪智慧的火花,赢得了读者,特别是知识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信任。

新世纪以来,我有不少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和报社旗下的《中华读书报》上。

光明日报以人文关怀为特色。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特别重视对老一辈学者的纪念。近几年,我有三篇纪念老师的文章在这里刊发。

2018年是刘乃和先生逝世20周年,46日我在《光明日报》发表《谋道不谋食 忧道不忧贫——纪念刘乃和先生逝世20周年》一文。乃和先生不仅是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也是妇女理论专家,开创了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她在文献学和文字训诂学方面是我的老师,在妇女工作和妇女研究上也是为我引路的前辈。她十分关心训诂学的发展,曾为我撰写的《训诂学原理》一书写推荐信。她对史书烂熟于心的功底和文史不分家的理念,对我治学大有启发。

2022年是启功先生诞辰110周年,我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易青合写的《汉语的知音——作为语言学家的启功先生》,发表在1225日的《光明日报》。启功先生以书法闻名于世,而他的语言学研究则不太为人所了解。其实,他的语言学著作融多门学术,立一家之言。文章揭示了他作为汉语的知音这鲜为人知的一面。

2023年是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我撰写的《百川学海 丘陵望山——纪念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发表在47日的《光明日报》。我的专业不是民俗学,按现在的学科归属,不敢称是钟先生的学生,但钟先生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上,耳提面命地给了我很多教诲和启示。

刘乃和、启功、钟敬文虽然治学方向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是真正领略和享受过中国文化之深邃和丰富的大学者。他们经历丰富又善于体验,终身学习又极有创见。我把怀念他们的文章交给光明日报,正因为光明日报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传统,是知识分子信赖的精神家园。

光明日报还有学术争鸣的优良传统,敢于并善于提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

2003814日,我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观点性文章《要不要通过高考倡导文言写作》。起因是那两年,有几篇模仿文言写作的高考作文获得高分,引发社会舆论。我认为,个别人用文言写作不是不可以,但不宜在青少年中广泛提倡。以作文满分鼓励文言写作,无形中成了一种颇有力度的提倡,有悖于文言一致的原则。

20101124日,《光明日报》刊发报道《学术批评,净化教育环境》,邀请学者就学术批评和学术生态话题展开讨论。我以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身份参与了此次讨论。这是光明日报针对学术批评存在的种种问题设置的一个颇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学术批评的规范是个长期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学界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希望引起学术共同体的关注,大家共同使学术研究更清纯,更能够为社会服务。

光明日报也是文化普及的重要阵地。我曾多次说过,中国的文化应该属于人民,不只是属于学者。我一直认为,文化一定得面向大众,人文学科的学问,如果做不到普及,就白做了。光明日报不仅在知识界影响大,在社会大众层面也辐射广泛,文化普及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可以说适得其所。

DSCN9144.JPG

今年520日,《光明日报》刊发《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刘延玲撰写的《古今如旦暮 表里见乾坤》,文章梳理了我的学术历程,其中提到我对学术普及一以贯之的观点:对于社会科学来说,普及是忽视不得的。一门学科一旦走入象牙之塔而与社会隔绝,离死亡也就不远了。只有被现代人接受,训诂学这一冷门学科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普及绝不意味着把学问庸俗化,只有经过研究,去除繁冗,撷取精华,才能向社会普及。

DSCN9146.JPG

202286日,我在《光明日报》发表《所从来——餐桌上的训诂》,介绍了我写的一本讲古代烹饪饮食文化的小书。通过这本书,我希望唤起读者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让读者对文字训诂学的浅显方法稍有了解,对古代文献中这方面的记载略加关注。

此外,我在2004519日《光明日报》刊发的《再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命名》中,讲了词典为何不宜用规范命名的道理。在2007120日《光明日报》刊发的《二十世纪的〈说文〉学》中,梳理了《说文》学的发展历程。在2013922日《光明日报》刊发的《一部解读〈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字典》中,介绍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在20151222日《光明日报》刊发的《百年〈辞源〉的现代意义》中,纪念我国第一部大型辞书《辞源》第三版的发行,介绍了第三版修订做的8件事,认为《辞源》是通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

光明日报对于我的学术研究工作也多有关注。2019919日,《光明日报》刊发《〈说文解字〉数字化:推动经典现代化转型》,关注数字化《说文解字》研究与应用平台的发布。2022910日,《光明日报》刊发《强师筑梦 点亮乡村未来》,提到我为北京师范大学启航计划赴基层任教毕业生作的岗前公益培训,写出了我多年从师的感悟。

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接受的采访,连缀起来,可以勾勒出我的学术历程和心路轨迹。

光明日报是知识分子的贴心人,愿光明日报今后更加闪耀前行。

(光明日报记者郭超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40827 01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478916903106268&wfr=spider&for=pc

微信图片_20240829152811.jpg

微信图片_20240829152943.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48716.html

上一篇:天通公园湖景色宜人 缘何游人偏少
下一篇:重温《学术批评,净化教育环境》(《光明日报》2010.11.24)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3 武夷山 杨正瓴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