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圣搬家记
推荐杨玉圣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7月14日发布(第34955篇)
读了玉圣撰写的《搬家》颇有感触,玉圣小我27岁,相比于他,我毕业北师大于1958年并留校,直到34年后的1992年才能分配到住小三间(75平米),而玉圣侥幸地只用8年时间就住上了三室一厅(89.8平方米),有了纵向和横向比较,思考更明晰。学校建房速度远远跟不上年轻教师增加的进度,能够入住当时理想住房的真还要靠机遇,就北师大世界现代史教研室而言,住过文史楼教研室的,除孙平外,还有过董宝才、马秋莎。
玉圣几次搬的家除山东青州外,我都光临过,而且有的还不至一次,记事本都有简要记载,容日后补叙。
蒙玉圣同意,《搬家》在博客上推荐。
搬家
搬家,一则是“搬”,二则是“家”。对于像我这样的北飘帝都一族而言,“搬家”,何其难也。
第一次搬家,当系1988年7月4日,自北大到北师大,一套铺盖卷、一个秋木箱、还有一千来册从八一年读大学起积累的书。
到位于铁狮子坟的师大报到后,从房产处领到一个钥匙,属于两个年轻教师合住的一个房间,但已入住者予以拒绝,于是,再到房产处,领到位于四合院东楼二层的一个房间,本系的王冠英老师同意入住(王老师是赵光贤先生的高足,因学校分得的位于鸳鸯楼的房子只有一室一厅,故其夫人、女儿和儿子住在那里,“一地分居”)。做先秦史的冠英兄,大我近二十岁,不拘小节,大大咧咧,风趣幽默,但不怎么讲究卫生。不过,我们之间一直相处融洽。
1989年夏结婚后,蒙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刘宗绪教授照顾,我得以在位于文史楼四层的教研室居住(当时一起住在教研室的,还有后来调往教育部考试中心高就的刘芃先生,住历史文献学教研室;后来调往央视工作的孙平先生,住世界现代史教研室)。那时,用煤油炉做饭,我和孙平兄共用男厕所(里面是资料室藏书)外面,权做厨房(有一位后来移民澳洲的魏晋史女同事,一度在隔壁的女厕所住了一个学期)。住了三个年的教研室,在冠英兄搬离后,一家三口,连同来京照顾孩子的岳母,搬回筒子楼,还是用煤油炉做饭,共用卫生间,凡五载,直到第二次搬家。
第二次搬家,有侥幸、幸运的因素。尽管1995年评为副教授、有参与分房的资格,但北师大无房户太多,一个邻居是分房办公室的,他说我“肯定没戏”;我说:管他有戏没戏,先过过瘾再说。
房子位于西三旗的育新花园。学校用大客车带老师们看房,走的八达岭便道,加上下雨,半个小时不到的车程,走了一个多小时。师大教师的家庭结构,大致是男的做大学教师,且多担任一官半职,即得坐班;女的,往往是附中、附小、幼儿园的老师或在图书馆、资料室工作,也得坐班。我则不同,不当官,不坐班,惟一期盼的就是有房子住。于是,到第三轮挑房、在有资格、优先者陆续退出后,我不仅“有戏”,而且还可以在挑六楼(地下室最大)还是一楼(地下室最小)的三室一厅(89.8平方米)的房子中,有了意外的选择权。当时抱着“竖着进来、横着出去”的终老于斯的朴素想法,选择了52楼二门102室。
办理购房手续时,恰在花旗做富布莱特学者,于是,交款等购房事宜,均全权委托黄安年教授办理。黄教授不辞辛苦,事无巨细,一包到底,天衣无缝,善始善终。
花了二万元装修后,1996年12月,我第一个搬家。育新华园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抓的高校教师住房建设样板过程。为此,教育部在召开高校教师住房工作会议。也因此,央视“焦点访谈”要做一期“安居乐教”的特别节目。因为缺搬家的镜头,央视记者问谁是房子的主人?我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记者原是人大中文系的教师,就是因为解决不了住房问题,才辞去教职而应聘央视记者的。因为我的房子是三室一厅,他以记者的敏感,更是半信半疑,因为他在育新采访时遇到的三室一厅的,都是清一色的教授或部分年老的副教授;和我一样的副教授,包括清华、北科大的,均是两室一厅。恰好六岁的儿子,背着他的包,在房子大厅翻跟头,在做实了我确乎是房子的主人后,与摄像耳语,决定重拍有关镜头。于是,坐他们的车,回到四合院的筒子楼,把已经打好的包,拆开,装模作样,重新打包,搬家,前后折腾近两个小时。因为未久邓公逝世,该期节目直到1997年2月下旬才播出。半个小时的节目,我的镜头大约占了五分之二。外地的许多朋友看了“安居乐教”后,纷纷来信,羡慕北师大的教师住房条件竞如此之好,一个三十三岁的副教授竟然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新房子。殊不知,此乃再典型不过的“人咬了狗”式的新闻案例。
无论如何,第二次搬家,上了央视“焦点访谈”,成为一个新闻事件的元素,确是事实。
第三次搬家,是2003年非典之前。因夫人在美读书、儿子在美陪读,2002年深秋,以手头仅有的三万元积蓄,贷款八十二万,在昌平富泉花园,购得一套挑空厅、带地下室和花园的公寓。不断累积的藏书,终于鸟枪换炮。此次搬家,主要是书,均是亲自打包,亲自搬运,虽累亦甘。因为此次搬家,深度介入小区业主维权,适度参与北京地区业主委员会维权活动,虽遍体鳞伤,然对业主自治与小区善治,深有感触,阅读,思考,写作。在仲伟民主编支持下,《清华大学学报》发表的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蒙江平先生厚爱,又在老人指导下,完成《城市商品房住宅小区业主自治与小区善治研究》为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后以《小区善治研究》为名出版)。
第四次搬家,是2016年12月,搬往位于崔村镇香堂文化新村的一个独立院落。
卖育新的房子,一则是为儿子留学筹款,二则是置换该小院。这个独门小院,位于香堂四区六排六号,有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颁发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正房七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另有一个一百多平米的偏房,只好可以做书库。院里有绿竹、玉兰树、柿子树,门口有李子树,绿树成荫,鲜花烂漫。在这里,和弟子们茶叙,和朋友们小酌。邓蜀生先生、曹德谦先生、黄安年吕启祥教授夫妇、陈平原夏晓虹教授伉俪、余三定教授、李树忠教授、谢泳教授等学者,均曾屈尊赏光。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12月10日至2021年1月18日,这个美丽的院落,和四区其他房子一起被拆……..
因为在香堂租住的小院,满满当当,于是,有了第五次搬家。
2024年7月10日,刘总安排了一辆拉货的四米六的车,志强、德伟、亚东、禹州、鹏航,还有司机张师傅,不顾热浪,打包,搬运,把部分桌椅、装裱好的书画作品、图书,运往青州老家。当然,若搬完,保守估计,还得三到四车。换言之,第五次搬家,得是一个小马拉松。
2024年7月13日20:48
于齐国 芳草地 耕读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