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危机理论【主编张宏毅 1997.3】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3年11月10日发布(第33692篇)
【信件手稿纪实资料】(GRZL编号第GRZL研究生070)
这里发布的是我保存的《二十世纪世界史导读》(下卷)中的二资本主义国家篇 3《三十年代大危机和危机理论》
照片9张拍自该资料
1,
2
3
4
5
6
7
8.
9.
6.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危机理论
一. 研究概述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危机理论, 在现代世界史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史、现代经济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始终是现代世界史中的一个热点。
1. 史无前例大危机的表现、特点和原因
1929年10月, 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危机为标志, 爆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的生产过剩危机。它很快向欧洲、北美、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蔓延, 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4年, 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 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此危机是一次金融货币、信用和财政的全面危机。大危机使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企业倒闭, 大量工人失业。大危机蔓延成世界规模的农业危机, 涉及谷物、畜牧、林业等技术作业部门, 造成生产大破坏,农民破产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减少。在大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各国的国民收入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严重恶化。伴随资本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 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大规模的反饥饿运动和工人罢工运动高涨, 各国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思潮的泛滥以德、意、日为最, 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军国主义者策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总理, 标志德国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发动世界战争的道路; 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则强化了法西斯极权统治。在美国、法国和英国法西斯势力也十分活跃。
这次大危机的明显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渗透各个领域、涉及全世界、影响深远的经济和政治全面危机。这是一次财政信贷、外贸、工业和农业的全面危机, 不仅涉及生产领域, 而且涉及流通、分配等领域, 不仅涉及经济而且关系政治。这次危机虽然使整个资本世界深受其苦, 但对各国的影响是不平衡的。美国所受的影响最为严重。这是由于长达60多年的经济迅速发展和相对稳定时期刺激生产发展因素的逐步消失; 固定资本大规模极盛时期也已结束; 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带来了严重恶果; 严重的信贷危机使20年代盛行的分期付款的办法失灵; 农业的长期性慢性危机加深了工业危机; 企业开工不足, 失业大军的长期存在使国内市场更加缩小; 信用危机加深了工农业危机; 高关税政策使世界市场愈来愈小。特别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蔓延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政策, 加剧了危机的恶化。危机对德国的打击也很大。沉重的赔款负担使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战胜国的控制使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国民经济对英、美的依赖, 使德国经济的基础显得十分软弱和不稳定; 德国垄断资本盲目发展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生产则更加重了部门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至于, 英国受危机影响相对地较轻, 这是因为在20年代英国并没有出现高度繁荣的局面, 也没有大规模的资本固定更新。在日本由于很快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和扩大对外侵略的道路, 从而较早的摆脱了经济危机。法国危机开始较晚,1932年中才真正进入危机时期,到1936年到达低谷。
这次大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原因“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这个基本矛盾的表现, 是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1〗需要指出,造成30年代大危机尤为严重的原因, 是各国政府的国内政策中的失误和国际协调不力有关。长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斯大林全集》, 第12卷, 第214页。
迅速发展中忽视了经济结构失调的问题, 政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在某种意义上, 这次大危机的恶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经济问题和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各国政府的政策负有主要的责任。当然, 政府的政策不可能阻止危机的爆发, 但是它可以延缓或减轻危机的恶果。美国胡佛的危机观可以说明这一点。
1929年12月12日, 胡佛发表声明说: 美国经济形势已经“回归正常”、“基本上是好的”。
1930年3月,他又宣布:“失业的最恶劣的影响将在60天内消失”。
1930年5月2日,胡佛向国人宣布:“我确信我们已走过了最险恶的一段”。
1930年7月,胡佛对一些工商业代表说:“先生们, 你们迟来了六个礼拜,危机现在过去了”。
1930年12月2日,他在国情咨文中宣称:“几个月前,我们已经看到了经济复兴”。〖1〗胡佛在1929年12月3日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 强调联邦政府还是少管闲事为好。〖2〗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阶级来解决的。”〖3〗
1931年12月8日,胡佛在第三个国情咨文中说:“联邦政府应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4〗
1932年胡佛在竞选连任的演说中, 宣称“我国今后100百年往那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 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5〗
1932年12月6日, 胡佛在第四个国情咨文中又说:联邦政府“只能扮演一个规范性的角色, 而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6〗
可见,在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哲学和反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思想指导下, 不可能对经济过热中的潜在危机给予高度注视,并且采取相应防止的对策,这才是问题的所在。〖7〗
2. 三十年代大危机的各种流派
大危机前, 在西方世界占主导地位的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庸俗经济学派的经济危机观。他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影响很大。他认为或纯粹竞争以及充分就业的前提下,他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自行调节、自行解决各种矛盾;自由放任、自由调节、自由竞争, 国家不加干预是最佳经济政策。认为经济危机只是从均衡破坏到均衡恢复之间的过渡性衰退。经济危机不会十分严重,也不会十分持久, 危机爆发时, 根本不用政府干预, 只需主要依靠市场供求作用的自动调节和辅以温和的信用调节就会恢复平衡。〖8〗
约瑟夫·熊彼特以资本主义发展和经济周期理论闻名。 《经济发展理论》(1912),《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理论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 1939)用“创新理论”来解释危机。强调在经济上企业家、银行家的作用,创新带来了垄断利润, 引起人们效仿, 从而打破平衡, 随后又产生新的创新。创新——模仿——适应——再创新, 创新引起了经济的繁荣和衰退。30年代大危机则是长周期、中期和短周期三者的最低点凑巧汇合和历史原因的结果。认为“经济危机不仅不是无可缓和的社会病态,它甚至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 治疗经济感冒的一种灌洗疗法。”〖9〗
托尔斯坦·凡勃伦是早期制度学派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著有《有闲阶级论》(1899), 《企业论》(1904),《既得利益与普通人》(1920),《工程师和价格制度》(1921)等书。着重从社会制度的发展角度论述制度变革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强调制度因素对经济活动的重要作用。认为美国的资本主义中工业技术制度是好的; 而金融企业制度是`寄生'的`有闲阶级',是不好的。在30年代制度学派的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黄安年:《论胡佛总统的反危机的自愿联合政策》,世界历史,1986年第9期。
〖2〗《美国总统咨文汇编》,第3卷,第2771-2772页,英文版。
〖3〗《美国总统咨文汇编》,第3卷,第2772-2776页,英文版。
〖4〗《美国总统咨文汇编》,第3卷,第2785-2788页,英文版。
〖5〗[美]威廉·曼彻斯特著:《光荣与梦想》,第53-54页,纽约,1978年。
〖6〗《美国总统咨文汇编》: 第3卷, 第2789-2792页, 英文版。
〖7〗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大危机观述评》,载《美国社会经济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3年。
〖8〗参见[英]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上、下册), 商务印书馆, 1964年。
〖9〗[美]约瑟夫·熊彼特著:《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第531页,香港志文出版社,1984年。
表人物有雷·特格维尔、小阿道夫·伯利、米恩斯、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韦斯利·克莱尔·米契尔等人, 都对罗斯福新政措施产生影响。
早期货币学派重视对货币理论及货币作用的研究, 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市场活动。由于强调货币的作用被称为货币些学派,又由于著名学者云集芝加哥, 又称芝加哥学派。在三十年代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劳伦斯·劳夫林、欧文·费雪, 认为只要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流通量就可控制物价, 从而就可以控制周期, 大危机是货币制度的缺陷即联邦中央储备银行没有采取是适当的措施造成的。英国的霍里特·拉尔夫·乔治强调经济危机是“一种纯货币现象”, 是由信贷扩张引起的, “货币供额如果能取之不尽, 繁荣期间就会延长, 萧条就可以永久防止”。
哈耶克等早期自由主义学派, 只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代表人物有:埃德温·坎南、西奥多·伊曼纽尔·古根海姆·格雷戈里、莱昂内尔·罗宾斯,认为资本供给不足引起了经济危机;“政府对待工业的政策的目标必须是创造这样一种环境, 在那里, 企业的力量和对资源的处置再一次让市场来支配。”大萧条来自对市场调节作用的否定, 而不是由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而造成的。弗里德里希·A·冯·哈耶克, 著有《物价与生产>》(1931),《通向奴役的道路》(1944)等。认为主要由于货币供应不足或投资过度引起了危机。经济的繁荣要依靠资本的充分供给来维持; 靠扩大银行信用来维持资本供给; 资本供给不足新企业下马, 对生产资料需求的急剧下降, 就会出现生产过剩造成危机。资本主义有自我调节功能, 如国家不进行干预, 银行会自行调节, 生产过剩会自行消失。政府的反危机措施有弊无利。瑞典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代表人物有克努特·威克塞尔, 他以货币均衡理论和利息理论来解释经经济活动的收缩和扩张的原因。冈纳·缪尔达尔既重视货币政策,也重视公共投资政策,强调由政府来承担充分就业的责任。这一学派还有埃里克·罗伯特·林达尔、卡尔·古斯塔夫·卡塞尔、阿瑟·斯皮特霍夫等人。
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1883-1946)在大危机年代开创了一个主流学派。他著有《货币改革论》(1923),《自由放任的终结》(1926),《货币论》(1930),《走向繁荣之路》(193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等书。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述为:
①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否定萨伊定律,与萨伊定律不同, 凯恩斯公开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会产生失业和经济危机。认为, 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 还有“非自愿性”失业, 整个社会经常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所以出现失业和危机, 是由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 为此, 要扩大有效需求, 即增加投资和消费。
②与传统经济学的个量分析方法不同, 重视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总国民收入、总就业、总需求、总供给等总量概念, 即宏观经济, 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据此, 国家干预取代了自由竞争。他说:“政府职能不能不扩大, 这从19世纪政论家看来,或从当代美国理财家看来, 恐怕要认为是对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然而我为之辩护, 认为这是一切实办法, 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 又是必要条件, 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运用。”〖1〗
凯恩斯的经济主张主要是:
①国家应指导消费, 鼓励和支持全社会成员尽可能多消费, 消费越多, 越能扩大有效需求, 越能促进社会繁荣。
②主张投资社会化, 为刺激投资, 一方面提高资本边际效率, 帮助资本家建立投资积极性, 增发货币, 降低银行利率, 增加私人投资, 是弥补消费不足和私人投资不足的关键性措施。
③反对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主张采用赤字财政政策, 即国家通过举债办法来筹措资金, 为此, 增发货币, 刺激通货膨胀。
④通过对外扩张,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国民收入, 发展军事工业, 实现国民经济军事化。
⑤主张大搞社会福利;“国家可以向远处看, 从社会福利着眼”。〖2〗总的说来即摒弃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英]凯恩斯著: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323-324页,商务印书馆,1977年。
〖2〗[英]凯恩斯著: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139页,商务印书馆,1977年。
节约原则; 摒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摒弃传统的健全财政政策;摒弃传统的单一的私人投资方式; 摒弃传统的微观经济分析法。
戈特弗里德·哈伯勒在《繁荣与萧条》(1937)一书中对种经济危机理论作了综合性的广泛评论。他概括为纯货币论、投资过度论、非货币投资过度论、消费不足论、技术革新论、结构失调论、心理因素论、农业收获论和有效需求不足论等主张。〖1〗哈伯勒在绪论中说:“实际上我们所假定的是, 各派之间意见上真正的分歧往往被夸大了; 关于某些重大问题, 在各个学派的作家之间能达成的协调, 往往超过了这些作家本人所愿意承认的程度。”又说:“像这样复杂的现象, 是不可能用任何一种个别的因素来说明的。”“事实上以单独原因为依据的那些解释, 已经越来越失去人们的信心, 应当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它。”“不同的理论家之间的意见分歧,往往是一种把重点放在不同因素上的分歧, 而不是在促进繁荣与萧条的原因和条件细目方面的分歧。”“特别是关于经济周期的货币与非货币两种解释。”〖2〗
二. 研究热点评介
1. 关于三十年代大危机原因的讨论
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在经济学界围绕对30年代大危机的评论,明显的划分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两大类, 同时, 也有制度学派等评论。现代凯恩斯主义主流新综合学派的大危机观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他著有:《经济学》(1948, 1985年12版),《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1947)等书。第12版《经济学》在《经济周期》一章中说:“我们可以把不同理论分为两类:基本上是外因的和基本上是内因的。”“今天, 大多数经济学者都相信,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推动了经济周期。”〖3〗在《经济周期可以避免吗?》一节中, 他说:1965年约翰逊总统宣称:‘我不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说法是过于乐观的。”“衰退在今天仍然非常活跃。”“大萧条——像20世纪30年代、19世纪90年代或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持久的、越来越严重的和长期的不景气——的可能性在这半个世纪里明显减少了。产生像大萧条那样的经济崩溃可以作为一个只有极端的事件——例如银行和财政制度在多数严重负债国拖欠贷款不还的重压下崩溃——才能造成像大萧条那样的经济崩溃。”近50年来有了什么变化呢? 出现了两个因素:第一,经济科学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知识来控制衰退使它在出现后不致于扩大成为长期持续的萧条状态。如果马克思主义者在等待资本主义在最后危机中崩溃的话,他们就是徒劳的。第二,混合经济中的选民们会要求任何执政党——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采取扩张性的行动以防止持久萧条。”〖4〗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大危机观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他著有:《美国货币史, 1867-1960》(1963);《自由选择》(1979);《美国货币统计》(1970)等书。认为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只要使货币供给的数量每年按适当的比例增长,便可以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5〗现代制度学派的大危机观以约翰·加尔布雷思为代表,他在《1929年大危机》一书中分析了导致大危机的五大弱点::收入分配的不公;公司结构的弊端;银行结构的缺陷;外贸结余的不稳; 经济情报的恶化。〖6〗
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有关大危机的大辩论迄今仍辩论不休。美国史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英]哈伯勒著:《繁荣与萧条》,第一编,第19-279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
〖2〗哈伯勒著:《繁荣与萧条》,第19-21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
〖3〗[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上册,第317页,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4〗同上, 第330-331页。
〖5〗[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弗里德曼文粹》,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
〖6〗[美]约翰·加尔布雷思著:《1929年大危机》,第177-186页,波士顿,1979年。
家安东尼·S·坎佩因在《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1917-1945》一书中, 综合了导致大危机的12条理由后说: “各个经济学流派所强调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1〗韦斯利·M·巴格比在<<现代美国经济与政治问题>>(1981)一书中认为,当前有关经济危机原因的解释仍然是有争论的和不完善的, 一些人坚持大萧条是企业周期不可避免的正常反应, 政府不加干涉, 经济恶化会自动克服的; 另一些人则把大萧条归咎于国际贸易的失调, 信贷的过度, 生产过剩, 股票投机过分; 以及企业自信不足。”〖2〗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1984年出版的《管理资本主义的来临》一书中认为:“历史学家对大危机的原因已经辩论了几乎40年。普遍同意是多种原因导致了大危机的爆发。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1929年10月,股票市场冲击后,没有足够的新货币可供抑止消费品销售的下降趋势; 第二, 许多美国人对经济稳定的信念被粉碎; 第三, 20年代美国经济过度依赖少数基础工业, 如建筑业和汽车业; 第四, 更重要的是在20年代购买力分配不公; 第五,政府的政策有组成了经济的混乱。”〖3〗
2. 关于对西方经济学危机观的评论
怎样评价西方经济学危机观,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这里有几点笔者以为是重要的。
首先,在承认危机和深入分析危机的某一方面原因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其次,普遍认识到1929-1933年大危机并不是一两个因素造成的, 而是各种弊端和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中,最主要的是要从内因去找。美国学者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他认为:“造成1929年世界性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次大萧条波及面这么宽, 程度这么深,持续时间这么长? 它的形成究竟是由于实物的因素,还是由于货币方面的因素? 究竟起源于美国, 还是起源于欧洲? 是起源于外国的初级产品生产国, 还是由于上述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 致命的弱点是在于国际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呢? 还是在于它的运行方式, 即各国政府实行的政策? 如果这些政策十分重要, 那么它们到底是愚昧无知的结果呢? 还是目光短浅或者存心不良所造成的? 大萧条的深度和长度究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所受冲击力量的大小的反映, 还是在正常力量的一次或一连串打击之下这个体系的不稳定程度的量度? 或者, 回到米尔顿·弗里德曼同保罗·萨缪尔森之间分歧的问题: 1929年的大萧条究竟是美国货币政策的后果,还是一系列历史事件的产物。”〖4〗
第三,西方经济学家的药方不是否定资本制度, 而是为了完善资本制度,在调整资本制度的内部机制上可起重要作用。一般都回避了根本制度问题。
第四,大危机表明,不仅19世纪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面临危机, 而且20世纪20年代那种已经偏离传统庸俗经济学但仍反对大规模干预的自由放任主义也发生了危机, 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绝不是偶然的。
第五,这些措施只治标而不治本,并不能触及资本制度的根本问题马克思说它们“只是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5〗有的“实际上不过是对于局限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的当事人的观念,教条式地加以解释,系统化和辩护。”〖6〗马克思还说:“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7〗恩格斯又说:“时代每前进一步,要把政治经济学保持在时代的水平上诡辩术也必须提高一步。”〖8〗列宁指出对待资产阶级经济学时要:“睁开眼睛来看资产阶级科学,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对待它,不放弃自己完整的和确定的世界观。”〖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美]安东尼·S·坎佩因著:《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1917-1945》,第146-148页,纽约,1987年。
〖2〗[美]韦斯利·M·巴格比著:《现代美国经济与政治问题》,第80-81页,纽约,1981年。
〖3〗[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编:《管理资本主义的来临》,第585-587页,理查德·欧文出版公司,1985年。
〖4〗[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著:《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第347-34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5〗马克思著:《资本论》,第1卷,第98页。
〖6〗马克思著:《马克思格斯恩全集》,第25卷,第923页。
〖7〗马克思著:《资本论》,第1卷,第17页。
〖8〗恩格斯著:《马克思格斯恩全集》,第1卷,第599页。
〖9〗列宁著: 《列宁全集》, 第3卷, 第581页。
3. 关于三十年代大危机重演问题讨论
三十年代大危机能否重演, 迄今人们提起它仍有谈虎色变之感。这里有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繁荣与危机相关, 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正是20年代的相对繁荣景象, 使一些目光短浅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沉浸在歌舞升平的欢乐声中, 盲目乐观、高枕无忧, 不讲忧患意识, 听不得忧患舆论, 从而失去了应变时机。
其次,它告诉人们, 要随时注意资本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赫伯特·斯坦在《总统经济学》一书中说:“对于1930-1980年整整半个世纪中经济萧条在美国产生的思想和政策的重大影响的重大意义, 评价再高, 也是不过份的。.......要是忘记了大危机, 认为它不曾发生或不可能再发生, 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 新保守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必须要受到检验, 看它是否认识到这样的事实, 即存在过经济危机, 而且, 必须随时准备采取政策, 防止重蹈覆辙。
”“大萧条描述的是旧有的政策, 它为新政策的产生敞开了大门。”〖1〗
第三,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和各国政府的以邻为壑自保政策密切相关, 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而不利己。
第四,正确认识经济危机的两重性, 一般说来, 经济危机是环事,而不是好事。问题在于在一定条件下,它能否变环事为好事。大危机期间, 在迫使政府进行的反危机调整内部机制的过程中, 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出现新的良性循环, 逐步由环事变为好事, 成为一种难得的机遇, 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的信号。
三. 进一步研究建议
首先, 要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在繁荣时注意可能存在和发展的潜在危机。
其次, 要进一步研究危机和改革机遇的关系, 善于抓住机遇, 变坏事为好事, 推动改革。
第三, 要研究经济大危机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在今天, 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必然对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影响, 任何国家对此都不能掉以轻心。
第四, 要研究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爆发和漫延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美]赫伯特·斯坦著:《总统经济学,从罗斯福到里根以及未来总统经济政策的制定》,第16-19页,中国计划出版社,1989年。
四. 中文参考论著选目
1. 1929-1933年大危机
雷声洪著:<<美国经济之解剖>>,上海华风书店,1932年。
[美]卡恩撰, 汉安译:<<反人民的阴谋>>,世界知识出版社,1951年。商务印书馆,1978年。
[美]明顿、司徒尔特撰:<<繁荣与饥馑的年代>>,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
复旦大学编:<<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1933)>>,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美]戈德斯顿:<<大萧条>>,香港万源图书公司,1976年。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著:<<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C.L.米尔斯著, 高祖武译:<<美国经济现势与影响>>,国闻周报,[7]16(1930.4.20)
[美]吉姆·波特著,人禾编译:<<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的原因>>,世界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3期。
吴友法:<<30年代经济危机与德美资本主义>>,武汉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胡国成:<<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及其发展的原因>>,世界历史,1990年第4期。
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评述>>,载<<史学论衡>>(199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大明:<<试论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7年硕士论文。
2. 西方经济学的危机观
[美]斐雪著:<<货币的购买力>>,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1932年。
[美]托尔斯坦·凡勃伦著:<<企业论>>, 商务印书馆, 1959年。
[美]席斯金德著,徐永烨译:<<凯恩斯与美国经济危机>>,知识出版社,1959年。
[美]康芒斯著:<<制度经济学>>(上、下),商务印书馆,1962年。
[美]米契尔著: <<商业循环问题及其调整>>, 商务印书馆, 1963年。
[英]庇古著: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 商务印书馆, 1963年。
[法]萨伊, 让·巴蒂斯特著:<<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1963年。
[英]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64年。
[美]托尔斯坦·凡勃伦著:<<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64、1981年;台北台湾银行,1969年。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货币安全计划>>,台北台湾银行,1969年。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最适货币量论集>>,台北台湾银行,1974年。
[英]凯恩斯著: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77年。
[美]约翰·加尔布雷思著:<<1929年大危机>>,第177-186页,波士顿,1979年。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自由选择——个人声明>>(与罗斯·弗里德曼合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
哈伯勒著:<<繁荣与萧条>>,商务印书馆,1988年。
[美]约瑟夫·熊彼特著: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香港志文出版社,1984年。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 资本主义与自由>>, 商务印书馆, 1988年。
[美]赫伯特·斯坦著:<<总统经济学,从罗斯福到里根以及未来总统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国计划出版社,
1989年。
[美]沃尔特·李普曼著:<<1931-1932年情势的解释>>,纽约,1932年,转自黄德禄、黄安年编译:<<1917-1933年的美国>>,商务印书馆,1990年。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弗里德曼文粹>>,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黄安年撰稿)
_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