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第三讲

已有 820 次阅读 2023-11-7 09:23 |个人分类:个人所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第三讲

【北京师大历史系本科 1995年级1997317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3117日发布(第33673篇)

【信件手稿纪实资料】(GRZL编号第GRZL4-本科生228)

 

这里发布的是我保存的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为本科生开设的马列主义著作选读课时讲授《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第三讲(北京师大历史系本科 1995年级,1997317日)

照片8张拍自该讲稿(打印稿)

1,

DSCN0569.JPG

2,

DSCN0570.JPG

3

 DSCN0571.JPG

4,

 DSCN0572.JPG

5,

 DSCN0573.JPG

6,

 DSCN0574.JPG

7,

 DSCN0575.JPG

8,

 DSCN0575.JPG

第三讲  列宁帝国主义学说及其历史地位

                              北京师大历史系1995级本科 1997年3月17日

 第一节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下简称<<帝国主义论>>)写于1916年1-6月19日,先将手稿寄给出版商果·尼·波克罗夫斯基但被军事当局没收,1916年7月28日再次秘密寄出。排印前高尔基读了手稿, 建议完整出版这本书。但是因为孟什维克的干扰关于批判考茨基和孟什维克的部分均被删除。1917年初,彼得格勒的帆船出版社以<<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为名出版这本书。1917年4月,列宁为书重写序言, 以原书名<<<<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出版。这时已是1917年9月了。

    这部著作的发表标志着列宁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理论的建立。它是对世纪初关于帝国主义问题争论的总结, 这部具有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不仅科学地论证了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发展阶段的规律, 而且对于指导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也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了写作这部著作, 列宁参考了几百种基本上是欧洲大国出版的书籍、学位论文和小册子, 报刊上的文章和各种统计资料。列宁全集39卷收录了关于帝国主义的文章、笔记和1912-1916年的单独札记, 包括148本书(其中德文的106本, 法文的23本, 英文的17本, 及译成俄文的2本)和49种期刊(德文的34种, 法文的7种, 英文的8种)”摘录了232篇文章。[1]这些笔记为列宁写作<<帝国主义论>>准备了十分丰富的原始性、权威性和代表性材料。把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帝国主义笔记>>相对照, 可以看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 即列宁的<<帝国主义>>一书中直接引用资产阶级学者和社会主义者的论述据粗略统计共有203处之多, 这些引文占<<帝国主义论>>总数量的86%以上。[2]

    然而, 列宁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发展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得出了崭新的科学结论, 为我们树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认真研究和借鉴资产阶级的学术成果、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同时也说明为了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

一.  列宁帝国主义学说的基本思想

1.  关于帝国主义的定义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说:“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 是垄断资本主义”,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 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如果不仅注意到现阶段的资本主义在一般资本主义中所占的历史地位......那就可以而且应当给帝国主义下另外一个定义”。即帝国主义“无疑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特殊阶段。” 他还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性分三个方面:①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②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③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3]不久, 列宁又说:“帝国主”是衰朽的但是还没有完全衰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但是还没有死亡的资本主义。”[4]

2.  关于帝国主义的特征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的程度, 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 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基本的、纯粹的经济概念”。[5]

①  垄断问题: 列宁说:“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 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定; 另一方面, 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 产生了垄断的趋势。”[6]说:“这种从竞争到垄断的转变, 是最新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重要的现象之一,甚至是唯一最重要的现象。”[7]“从经济上来看, 帝国主义(或金融资本的`时代'问题不在于字眼)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这时生产已经达到巨大的和极为巨大的规模,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帝国主义的经济本质就在于此。”[8]生产集中引起垄断, 则是资本主义发展现阶段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9]

    列宁考察了垄断过程和采取的形式; 指出在20世纪初垄断确立了统治地位。“对于欧洲, 我们可以相当精确地确定新资本主义最终代替旧资本主义的时期, 那是在20世纪初。”[10]断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 垄断不排除竞争,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不是纯粹的垄断,而是垄断和交换、市场、竞争、危机并存——这就是一般帝国主义的最重要的特征。”“正是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原则'的结合才是帝国主义的本质, 正是这种结合在造成崩溃,即造成社会主义革命。”[11]认为联合制对资本集中和垄断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他论述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在工业中特别是在银行中进行得非常迅速。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银行和工业资本的混合发展。

②  银行和金融资本问题: 列宁分析了银行集中的途径, 银行垄断后的新作用,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结合的途径和后果。在银行成为万能的垄断机构同时, 由于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就形成了金融资本。如列宁所说:“生产的集中; 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 ——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12]列宁在分析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垄断资本融合过程后指出“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 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运用相分离, 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生产资本相分离, 全靠货币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和其他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帝国主义或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时侯, 这种分离达到了极大的程度。”[13]

③  资本输出问题: 列宁分析了资本输出的趋向和形式, 资本输出的后果。

④  资本家的国际同盟:列宁分析了资本家国际同盟的基础、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及主要形式。

⑤  列强分割世界问题: 列宁分析了分割和重新分割世界, 涉及帝国主义和殖民, 以及帝国主义和战争。

3.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①  首先, 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帝国主义论>>中有“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化”的提法[14], 其结果和表现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指出了垄断组织和资产阶级国家机构的结合; 资产阶级政府的政策干预扶持垄断资本; 国家垄断组织的发展和国家扶持相结合。“这个集团(德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国家化原则,把资本主义的巨大力量和国家的巨大力量联合为一个机构,使千百万人处于国家资本主义组织之中。”[15]

②  其次, 分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变化, 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16]

③  其三, 分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和作用, 指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垄断相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社会中的作用。列宁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国家的垄断不过是提高和保证某个工业部门快要破产的百万富翁的收入的一种手段罢了。”[17]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说:“目前最普遍的一种错误就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所断言的什么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不是资本主义, 已经可以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如此等等。完全的计划性当然是托拉斯所从来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但是尽管托拉斯有计划性, 尽管资本大王们能预先考虑到一国范围内甚至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规模, 尽管他们有计划地调节生产, 我们还是处在资本主义下, 虽然是在它的新阶段, 但但无疑还是处在资本主义下。在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看来,这种资本主义之‘接近’社会主义, 只是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接近, 已经不难实现, 已经可以实现, 已经刻不容缓, 而决不是证明可以容忍一切改良主义者否则社会主义革命和粉饰资本主义。”[18]

④  其四, 分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基础”。

4.  关于发展趋势和垂死性、腐朽性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一开头就说:“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 就是工业蓬勃发展, 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19]他还说:“当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垄断决不能全面地、长久地排除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这也是超帝国主义论荒谬的原因之一)。当然, 用改良技术的办法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 这种可能性是促进各种变更的。但是, 垄断所特有的停滞和腐朽趋势还继续在发生作用, 而且在一定的时期还会在个别工业部门,个别国家占上风。”[20]列宁又谈到:“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那就错误了。不, 在帝国主义时代, 个别工业部门, 个别资产阶级阶层, 个别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 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 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 但是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 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资本最雄厚的国家 (英国) 的腐朽上面。”[21]

二.  列宁帝国主义学说的评价及其历史地位

1.  对列宁帝国主义学说的评价, 目前国内外有几种不同的见解:

① 凡是论  在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这种见解占据统治地位。认为凡是列宁有关帝国主义的一切论断,都是完全正确的, 在任何一个论点上都不存在重新认识和评价的问题。

② 正确理解论  认为对列宁的论述应正确理解。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完全正确的, 或在最基本的方面是完全正确的; 在现在要正确理解它, 有的是历史条件发生变化, 因而要作必要的补充、完善或修正; 有的则是后人对列宁原意的新解或误解, 并非列宁的本意。国内学者的争论集中在: 对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垂死性的理解上, 如什么意义上的垂死? 垂死是否等于过渡? 能否作为制定战略和策略的依据?  是否是垂而不死、起死回升论? 主要趋势是否垂死等?[22]

③ 过时论  认为在当时就不完全正确, 现在时代变了、情况变了, 整个说来列宁的基本观点过时了。在这个问题上最尖锐提出重新评价的是顾准(1915-1974),他在1973年写了一篇<<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文章,对列的<<帝国主义论>>提出了新的解释,这在当时是需要极大的理论勇气的。它冲新老殖民主义的角度分析,无论是经济帝国主义,还是非经济帝国主义的霸权,“较之50年前都大大地变化了”他认为列宁在论述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时,以罗马帝国的灭亡来比喻,而他以为“近代经济帝国主义走了一条不同于罗马帝国的道路”,因为“她们的科学技术并未衰落”,“丢掉殖民地,减少或者没有国防费用的负担,成了急剧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罗马帝国的那种前途,被事实所彻底否定了。”他认为:“现在帝国主义变了,资本主义也变了。”他认为:“马克思期望的社会主义是要在作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的。这个预言,本世纪初期愈来愈不合乎事实,于是有列宁的发展。列宁的发展未被证实,1929年的经济恐慌,又使人们回到马克思,所以有30年代国际资本主义总危机之说。现在事隔40年,1929年那样的恐慌一直没有再现,原因何在?”在最后文章分析了“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的原因何在?”他说:“我认为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的原因,在于他们不限制,相反还在发展......这样,就呈现出一种奇观,资本主义是一大堆罪恶的根源,可是这一大堆罪恶不断被揭发,不断受到注意,老是在作一些大大小小的改良,于是,它虽然气息奄奄了,却老是混下去了,有的时候还显得颇为活跃。”“我看资本主义不会通过暴力革命灭亡掉,这是因为它在批判-改良。但是它会在批判-改良中一点一点灭亡掉。”[23]

④ 修正论  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列宁的个别结论以至原理要修正。在这一方面的代表性见解有: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大内力认为, 列宁的理论本身存在缺陷, 导致不能用以正确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如缺乏对生产力产业结构的深入研究, 对金融资本的概括忽视股份公司的作用, 对资本输出的论述不全面, 分割世界导致帝国主义战争的分析过于简单。[24]法国学者皮埃·雅莱的<<七十年代的帝国主义>>认为,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的论述, 虽然需要加以补充, 但仍然是有效的; 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发展趋势的论述, 已不能解释70年代的帝国主义, 他认为在这一方面列宁的理论已经过时。认为在今天强调各国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的论点已不适用, 在今天帝国主义国家一体化是主要趋势。[25]

⑤ 布哈林创立论  80年代以来, 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帝国主义理论最早和真正创立人是布哈林而不是列宁。[26]

2.  列宁帝国主义学说的历史地位

   首先,列宁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理论的建立,科学地论证了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发展阶段的规律,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种有关现代资本主义的学派中, 唯有列宁的论述最为完整和深刻, 也最接近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列宁帝国主义学说和当时其他各种帝国主义的定义界定比较为例: 霍布森没有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及自由竞争被垄断所取代; 希法亭没有把垄断作为帝国主义阶段的基础; 卢森堡仅仅把帝国主义同资本积累联系起来; 布哈林把帝国主义看作发达资本主义的一定发展阶段, 没有全面概括本质特征。列  宁则吸收了各家之长, 全面概括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地位。在各类帝国主义学说中, 列宁作出了最全面、最正确的论述;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实际上大量地吸收和借鉴了前人丰富研究成果中的精华, 并在这个基础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如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金融资本统治、帝国主义的争夺、帝国主义的寄生性等的论述。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在集大成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带根本性的突破。把列宁的贡献和同时代人等同固然不对, 但是把列宁当做神人与同时代其他人包括第三国际的优秀理论家对立起来, 也是与事实不符的。

    其次,列宁虽然着重论述的是早期和私人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 但对整个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着理论意义, 对于指导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也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不少重要论断迄今没有过时, 而且他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有助于我们本着列宁关于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联系当代实际做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回答。列宁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遗产不仅在于他的许多重要论述, 而且在于许多宝贵的启示: 例如, ①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回答实际问题, 而不是僵化地固收前人的某些具体论述; ②要极其认真地借鉴西方各国和各种学说中的合理部分和精华, 而不是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 ③要认真研究最新的第一手资料, 研究新情况, 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 ④要勇于创新, 面对新情况, 回答新问题。

第二节  斯大林的帝国主义论述

一.  斯大林的帝国主义论述

①  帝国主义三大矛盾说  他说:“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使旧的`繁荣的'资本主义变成了垂死资本主义的那些矛盾”, “第一个是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 “第二个是矛盾是各财政集团之间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原料产地、争夺别国领土而发生的矛盾”, “第三个矛盾是为数极少的占统治地位的`文明'民族和世界上十多亿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之间的矛盾。”[27]

②  相对稳定论  根据20年代西方的稳定,斯大林认为:这是“局部稳定或暂时稳定”[28]“资本主义稳定局面是不稳固的,而且是不能稳固的;出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尖锐化,这个稳定局面是被事变进程所动摇着,而且将来还会被事变进程所动摇的。”[29]

③  资本主义总危机论  他认为:“在我国无阶级取得胜利以后, 便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世界革命的时代,......这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走向胜利的时代。”[30]“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已经过去了。”“资本主义灭亡的时代已经到来了。”[31]“目前的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资本主义总危机早在帝国主义战争时期就爆发了, 它破坏着资本主义的基石, 促进了经济危机的到来。”[32]现代资本主义腐朽说是斯大林系统提出的。1952年他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系统地发挥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他说: “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这种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33]“由于这种情况, 在经济学家面前便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可以不可以断言, 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提出的大家所知道的论点, 即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市场相对稳定的论点, 仍旧有效呢?(二)可以不可以断言, 列宁在1916年春天所提出的大家知道的论点, 即资本主义虽然腐朽, 但整个说来, 资本主义比以前发展得更迅速无比的论点, 仍旧有效呢?”“我认为, 不可以这样断言,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新条件, 这两个论点都应该认为是已经失效了。”他还说: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 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特别是在苏联脱离资本主义体系之后开始的。这是总危机的第一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的各人民民主国家脱离资本主义体系之后, 展开的总危机的第二阶段。”“世界资本主义的总危机是否仅仅是政治危机或仅仅是经济危机呢? 二者都不是,它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总危机,是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的全面危机。”[34]

二.  对斯大林的帝国主义论评论

     斯大林论述的正确和错误两方面, 都对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斯大林的论述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理论界的经典依据。然而, 近50年来的历史发展表明, 斯大林的两个平行的市场进一步发展, 世界市场已经瓦解, 以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总危机的理论是站不住的。人们不怀疑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不断, 但它没有排除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只说资本主义的危机表现, 而回避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当代资本主义的全貌。用一个国家、一个时期、一些部门、一些地区的相对衰落来概括全部国家、全部时期、全部部门和全部地区是不符合实际的。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叶·萨·瓦尔加(1879-1964)在1961年所著的<<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一书中, 宣称二十世纪是资本主义灭亡的世纪, 对此, 现在大概没有人表示赞同。但是有关斯大林的总危机理论的评论, 仍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有些学者认为问题在于对总危机理论的理解。事实上, 斯大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解释是和社会主义革命很快的成功和迅速的发展密切相联的, 并非是相当长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同义词。有的学者解释说: 总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的逐步崩溃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时期, 然而, 这个时期究竟有多长, 并无明确界定, 即以包括21世纪在内, 则从1917年起算, 总危机至少有180多年时间。另一些学者解释为经济、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危机, 这种危机还是一个“深化过程”, 这样说来危机该是越来越严重, 没有谈化或缓解的阶段, 始终和革命相联, 从而出现了“老百性一比较就有问题了”的疑问。有的学者认为: “今后10-20年, 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可以说正在遇到其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严重的总体性危机。”[35]有的学者认为, “斯大林的分析是有价值的”, “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一贯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36]  在评论中, 有的学者提出疑义, 认为总危机理论在理论体系上出现矛盾: 总危机的表述同时反映政治、经济概念, 越出了经济范畴的规定性; 政治危机与现实状况不符; 两大体系的冷战局面以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结束; 殖民体系的瓦解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两重性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某些矛盾, 在相当程度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竞争, 而不全表现为危机的深化; 导致世界大战的因素在减弱而不是增加。争论还可能继续下去, 然而, 历史将是最好的见证人。

 



[1] 列宁: <<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列宁全集>>第39卷说明。

[2]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引自<帝国主义笔记>>的材料有<<列宁全集>>第39卷中的:450, 369, 650-651, 198-199, 197, 53-54,55, 36, 40, 382, 23, 469, 420,414, 236, 102, 102-103, 384-385, 101,  23-26, 25, 26, 187, 170-171, 421,156, 422, 157, 74-75, 40, 45, 414, 382, 37, 414,180,181-182, 389, 392, 134, 389, 208,64, 208, 308, 64, 196, 184, 69, 42-43, 386, 349, 46, 177,46-47, 160, 396, 158, 159, 187-188,161-162, 33-34,167, 146-147, 163,162, 423, 198, 420, 42, 65-67, 377, 65-67, 546, 114,113, 111, 121-122,106-108, 372, 226-228, 232, 228, 32,415,416, 32-33,176, 72, 185, 185,78, 119, 81, 140, 430, 143, 206, 140-141, 431, 296,456, 32, 318, 146,76-77, 44, 95, 96, 371, 132, 28, 395, 32, 28,382-383, 379, 377, 378,379, 376, 167,132, 73-74, 172, 173, 402-403, 237,238, 35, 36,324,268-275, 451-453,328, 629, 83, 36, 236, 503, 96, 635, 36, 88, 259, 290, 225, 286,475,287,516-517, 536, 542-543,544,70,156, 457, 503, 639,97-98, 497, 178, 462, 466, 465, 477,482-483, 483,499, 503, 505,98,501, 455,284,759, 15, 214, 213, 145, 289, 189

-190, 190, 190-191, 192,478, 268, 89,405, 401, 402, 38-39等。

[3] <<帝国主义和社会运动中的分裂>>(1916.10), <<列宁选集>>第2卷, 第883页

[4] 列宁: <<修改党纲的材料>>, (1917.4-5), <<列宁全集>>第24卷, 第431页。

[5] <<列宁选集>>第2卷, 第808-809页。

[6] <<列宁全集>>第22卷第333页。

[7] <<列宁选集>>第2卷第740页。

[8] <<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列宁全集>>第23卷, 第24页。

[9] <<列宁选集>>第2卷第743页。

[10] <<列宁选集>>第2卷第743页。

[11] <<修改党纲材料>>, <<列宁全集>>第24卷, 第431-432页。

[12] <<列宁选集>>第2卷第769页。

[13] 同上,第780页。

[14] 同上,第2卷第89页。

[15] <<战争与革命>>, <<列宁选集>>第3卷,第75页。

[16] <<国家与革命>>, <<列宁选集>>第3卷, 第171页。

[17] <<列宁选集>>第2卷第760页。

[18] 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第64-65页。

[19] 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第64-65页。

[20] 同上,第818页。

[21] <<列宁选集>>第2卷第842页。

[22] 蒋学模: <<按照列宁原意认识帝国主义的垂死性>>,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 宦乡: <<关于帝国主义的垂死性>>, 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4期。

[23] 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1-342页。

[24] 蔡中兴著:<<当代帝国主义理论>>, 第409-412页,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

[25] 转引自蔡中兴著: <<当代帝国主义理论>>,第417-420页,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

[26] 转引自蔡中兴著: <<当代帝国主义理论>>, 第422-509页,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

[27] <<论列宁主义基础>>, <<斯大林全集>>第7卷,第219页。

[28] <<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 <<斯大林全集>>,第7卷,第224页。

[29] <<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 <<斯大林全集>> 第12卷, 第20页。

[30] <<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 <<斯大林全集>>, 第7卷, 第224页。

[31] <<十月革命的国际性质>> (1927); <<斯大林全集>>, 第10卷, 第208-210页。

[32] <<在联共(布)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29),<<斯大林全集>>, 第11卷, 第216页。<<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1952),第45页, 人民出版社, 1961年。

[33]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第23页, 人民出版社, 1961年。

[34]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第24-25页,人民出版社, 1961年。

[35] 何新与日本经经济学家的对话, 人民日报, 1990年12月11日。

[36] 蔡中兴著: <<当代帝国主义理论>>, 第114页, 上海三联书店, 1992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08731.html

上一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序言及第一讲
下一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第四讲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0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