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2月10日日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2023年2月3日发布(第32113篇)
【按:自2022年12月23日起分批发布1999年10月22日-2000年7月4日我们的美国之行日记内容,这里是2000年2月10日日记。当时日记如实记叙所见所为所思所想,为普通公民实录具有史料价值,无涉当今价值判断】
2000年2月10日日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2021年11月11日发布 黄安年日记摘要(2000年编号039)
l 名副其实的黑人区,恐怕不亚于哈雷姆黑人区。我1991年曾路过Jamaica,但是印象已经不深,记得那次一早为去旧金山到JFK机场在地铁中转,但是对于街道情况一无所知,这里虽然是名副其实的黑人区,只是秩序没有想象的那么坏。在路口我们用英文向两位老黑人问区图书馆在那里,他们说不知道,而一位黑人妇女则主动告诉我们就在马路对面,于是我们顺利到了位于8911 Merrick Blvd的图书馆
l ,参观接待的是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主任张志清(1987年北京大学中学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和该部文献资料室开发组组长赵前副研究员。有些展品在国内也很少展出,为了安全起见,室内有专门的保安人员。展品在这里共展出近三个月时间,然后移师洛杉矶续展。北京图书馆的善本书籍与文物展的文物价值很高,选择的展品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涉及我国台湾、新疆、内蒙古等民族疆域问题,也有反映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典书籍和文物。在我们参观时有一位年轻的黑人教师带领一批黑人学生来这里参观和讲解(不知讲的什么,也不知这位年轻教师是否看得懂它,但是可以肯定黑人和我们中国有认同感),没有看到别的观众(在我们在的这段时间里)。选择在这里展出,是根据中美两国图书馆长会议的协议安排的,这里是皇后区的中心图书馆,不便挪到人多的法拉盛或曼哈顿地区展出(怕黑人提出抗议),所以实际影响不是很大,如果安排在大都会博物馆或者纽约公共图书馆则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看来在文化交流的环节上存在着各自为政、八仙过海的情况,图书馆不能插足博物馆系统,另外一个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书只能放在纽约市的一个区图书馆里展出,是否我们的国家图书馆做了什么让步?因为两者显然是不对等的。
袁清夫妇酷爱旅游,但是李华胄已经十几年没有来过中国,她跟旅游团旅游欧洲倒有十多次,而袁则周游世界,中国更是基本上两年一次。这次他们一起摩洛哥之旅实属难得,除机票外两周的旅游仅$400多美元,而袁在网上购买的代顿(袁清住地)到纽约市的往返飞机票只需$312,为难得的低价(在网上可以讨价还价,但是不能挑选那天日期上的具体时间),为此,平日对电脑没有多大兴趣的袁的“电脑热”马上升温。他在这些“小屁屁事”上面一丝不苟,这无损于他的教授风度,相反倒体现了美国人的传统美德,记得美国革命当年富林克林专门著书(历书)强调节俭的必要,穷日子时要节俭,富起了同样要节俭,这不是“小屁屁事”,而是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的要事,说实在的,我们并不在乎这几个“小钱”,问题在于,我们绝不要花那些“冤枉钱”。
l 袁太太颇有理财经验。她用部分积蓄来炒股,做Day Trade,搞得很欢,每晚投入近两个小时,颇有收获,而袁则大泼冷水。她在四年前不做图书馆工作而专做保险,由于她有代顿地区华人尤其是福建长乐地区华人多在餐馆工作的保险基本队伍,他们和她的同乡情结使她拥有对于这个稳定的保险客户,所以生意好做。而袁弘敏哥大毕业后在亚特兰大的CNN电视记者工作,已经连升两级,干得不错,再干几年可以驻外了。袁清夫妇四年前换了新房,$20多万的一栋房子很大,共八年还清,每年房产税需缴$4000多,他们认为早买房子是有利的。总之,他们在美国居住40多年,自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
l 环卫工人一般都是黑人,他们的对于垃圾袋的辨别是专认市场上的垃圾袋,如果不是这类垃圾袋就拒收,如果是这类垃圾袋即使里面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放进去也照收不误。这样看来,所谓垃圾分类,也是大体如此,不能细究,如果在最后一道工序上不把好关,保不住塑料制品和可溶性废弃物混在一起,我不知环卫工厂是如何鉴别的。看来问题还在于教育水平的提高。
******************************
2000年2月10日 (星期四) 阴历正月初六,多云0—7C
今天是来美国的第111天,是“六九”的第六天。北京气温-8-- 3C,上海1- 8C,哈尔滨-23-- -11C,NYC-1—9C。气温开始转暖,我也脱去最厚实的运动衣,穿上自己的运动衫。6:55-7:35am晨练按老路线进行,遇见三位散步人,最多的还是上学的学生,松鼠则未见出来活动。
上午7:00am和住法拉盛一家华人家庭旅馆的袁清打电话(718 463-4474, 718 463-4597)确定在Queens Borough Public Library的见面地点不变。9:00am,我和吕两人散步到White Plains Station, 9:15am在车站等候。9:29am,第一辆非高峰车开到,10:00am,火车提前到达终点站Grand Center Station(期间只停125th St一站),接着我们走到3Ave & Lexington Ave. 53th St,购买两张车票(共$3:00),10:10am.乘E线地铁到终点站Jamaica Center(Parsons Archer)途经(23St-Ely Ave.; Queensboro Plaza; Roosevelt Ave. Jackson His.; Elmhurst Ave.; Grand Ave. Newtown; 71-Ave, Forest hills; 75 Ave.; Union Turpike; Jamaica Van Wyck; Sutphin Blvd, Archer Ave.等站),到达终点时才11:00am。出了地铁站,我们很快找到Jamaica Ave(与159St相交).,并沿着这条大街走到165街,左转到89街口,整个沿途商店居多,行人和店中黑人居多,是名副其实的黑人区,恐怕不亚于哈雷姆黑人区。我1991年曾路过Jamaica,但是印象已经不深,记得那次一早为去旧金山到JFK机场在地铁中转,但是对于街道情况一无所知,这里虽然是名副其实的黑人区,只是秩序没有想象的那么坏。在路口我们用英文向两位老黑人问区图书馆在那里,他们说不知道,而一位黑人妇女则主动告诉我们就在马路对面,于是我们顺利到了位于8911 Merrick Blvd的图书馆,这时才11:15am,图书馆前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可以做为各种集会的地方。
这座图书馆毕竟是全区的中心图书馆,规模很大。图书馆可以自由进出,无须任何证件,我们很容易找到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地方专门展出北京图书馆珍藏的善本图书和文物,袁清夫妇已经先期到达那里,参观接待的是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副主任张志清(1987年北京大学中学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和该部文献资料室开发组组长赵前副研究员。有些展品在国内也很少展出,为了安全起见,室内有专门的保安人员。展品在这里共展出近三个月时间,然后移师洛杉矶续展。北京图书馆的善本书籍与文物展的文物价值很高,选择的展品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涉及我国台湾、新疆、内蒙古等民族疆域问题,也有反映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典书籍和文物。在我们参观时有一位年轻的黑人教师带领一批黑人学生来这里参观和讲解(不知讲的什么,也不知这位年轻教师是否看得懂它,但是可以肯定黑人和我们中国有认同感),没有看到别的一位观众(在我们在的这段时间里)。选择在这里展出,是根据中美两国图书馆长会议的协议安排的,这里是皇后区的中心图书馆,不便挪到人多的法拉盛或曼哈顿地区展出(怕黑人提出抗议),所以实际影响不是很大,如果安排在大都会博物馆或者纽约公共图书馆则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看来在文化交流的环节上存在着各自为政、八仙过海的情况,图书馆不能插足博物馆系统,另外一个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书只能放在纽约市的一个区图书馆里展出,是否我们的国家图书馆做了什么让步?因为两者显然是不对等的。北图展览的负责人倒是对我们很热情(他们住在长岛,每天来这里上班,照管展品和接待),还送了我们每人一份北图的宣传材料(中国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简要介绍北图概况。第一章世纪回眸,国图日新,叙述了馆名和馆址的更新和政治风云变幻紧密相连。1909年京师图书馆(北京广化寺)、1917年馆移方家胡同原国子监南学旧址、1928年更名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舍迁至中南海居仁堂、1929年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1950年更名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北京西郊白石桥新址落成,邓小平题写馆名、1998年更名国家图书馆,江泽民题写馆名。其实依我之见,一个图书馆的影响力不在名称而是务实。第二章册府恢宏,知识宝库。第三章加工整理,书目中心。第四章履行职责,全面服务。第五章网络化建设,数字化发展。第六章科学研究,育人兴业。第七章国内辅导,国际交流。第八章迎接新世纪,服务新时代。总的感觉,该刊物学术性、普及性、国际性需加强,材料称“代表国家执行有关对外文化协定,开展与国内外图书室界的交流与合作”,既然如此,一个国家图书馆的精英藏品,怎么在一个区中心图书馆展出呢,是否有失身份?北图两位专业人员,对于袁清的父亲十分推崇,认为在袁同礼任馆长时期是北图的最辉煌时期,它培养的一批著名学者。参观后我们在一起合影留念。
12:10pm, 袁清、李华胄夫妇和我们离开Queens Borough Public Library,他们要做东请我们在圣约翰大学附近的中餐馆吃饭,因为路程不远,天气又不错,气温不低,我们决定沿街散步聊天慢慢走去。从Queen Borough Public Library Merrick Ave, Jamaica Ave, 168 St.一直走去,后来发现越走离目的地越远,原来方向错了,于是决定乘公共汽车或者“打的”,但是公共汽车要转车,不合算(两站路,每人$1.50,等于要花去$12.00)出租车则等了近30分钟,还是没见,李华胄说大概是穷人区的关系,出租车不来这里。的确,一路看到这里的情况大概属于纽约大都会的“第三世界”,在街头还能够看到只需$1:00能购买三件物品的甩卖商店,而这种商店不仅在曼哈顿的中城少见,而且在White Plains也没有发现。整个街头黑人随处可见,住宅区很少见House结构。到了F线的地铁附近我们决定就近一家刚开张的北京中餐馆吃便饭。这家饭菜说不上高档和特色,但是非常实惠,安静,可口。袁清做东,我们四人要了左宗棠鸡、新加坡米粉等四样菜饭,总共花费$30.00,还“吃不了,兜着走”,够我和吕带回家晚上吃一顿多的。走出饭店已经2:15pm了。我们在169街下了F线地铁,搭乘F线,袁用夫妇的是磁卡地铁和汽车连票$15.00可用10次,再免费增加一次,于是我们也沾了他的光。他们在Roosevelt Ave.转乘7线去Main St. Flushing方向,我们则在Lexington-3Ave.stationxi下车。出站后,我们沿着3Ave.散步参观沿途商店和大厦,走到42街和4Ave. 交界的Grand Center Station已经是2:55pm,我们在电子屏幕上发现有3:00pm在107站口开往White Plains的非高峰的火车,于是我们十分顺利地登上了回程的火车,到达White Plains时才3:43pm, 回到家里才3:58pm。
袁清夫妇酷爱旅游,但是李华胄已经十几年没有来过中国,她跟旅游团旅游欧洲倒有十多次,而袁则周游世界,中国更是基本上两年一次。这次他们一起摩洛哥之旅实属难得,除机票外两周的旅游仅$400多美元,而袁在网上购买的代顿(袁清住地)到纽约市的往返飞机票只需$312,为难得的低价(在网上可以讨价还价,但是不能挑选那天日期上的具体时间),为此,平日对电脑没有多大兴趣的袁的“电脑热”马上升温。他在这些“小屁屁事”上面一丝不苟,这无损于他的教授风度,相反倒体现了美国人的传统美德,记得美国革命当年富林克林专门著书(历书)强调节俭的必要,穷日子时要节俭,富起了同样要节俭,这不是“小屁屁事”,而是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的要事,说实在的,我们并不在乎这几个“小钱”,问题在于,我们绝不要花那些“冤枉钱”。
袁太太颇有理财经验。她用部分积蓄来炒股,做Day Trade,搞得很欢,每晚投入近两个小时,颇有收获,而袁则大泼冷水。她在四年前不做图书馆工作而专做保险,由于她有代顿地区华人尤其是福建长乐地区华人多在餐馆工作的保险基本队伍,他们和她的同乡情结使她拥有对于这个稳定的保险客户,所以生意好做。而袁弘敏哥大毕业后在亚特兰大的CNN电视记者工作,已经连升两级,干得不错,再干几年可以驻外了。袁清夫妇四年前换了新房,$20多万的一栋房子很大,共八年还清,每年房产税需缴$4000多,他们认为早买房子是有利的。总之,他们在美国居住40多年,自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和袁清约定3月4-8日在旧金山见面,届时他会驱车带我们到洛杉矶的。
Mrs.Rose寄来第二封看不大懂的“天书”。大意是她还是病着,并去了医院,又再次流感,她附上存款单,希望将房租费付在她名下的银行帐号上。看来这次她的病情不清,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她现在住处的地址和电话,所以难以和她联系。(她的两次来信落款的地址写的是我们这里)
Nasdaq指数再创新高,达到4485.63,增加122.39点,2.5%以上。而一些股市有突出表现,如CSCO增加7.12,到135.94,而1月4日为102.00。今天NSOL猛涨36.31,到293.31,而此股他们于8日以265 3/16抛出。VRSN增加24.96,达到219.63。今天一些股市值再创新高,达61966.22,比昨天的61075.16,增加了881.16点,与今天Nasdaq上涨幅度持平。
收到莫亚平发来的E-MAIL,包括两个附件:“From: "mosnet" <mosnet@earthlink.net> To: <annianhuang@hotmail.com> Subject: From Yaping Mo Date: Thu, 10 Feb 2000 09:52:19 -0500 Dear Mr. Huang , Pease kindly find the attached proposal and let me know your comments . Thank you . Yaping Attachment: Proposal_Chi.doc (60k) -- Download without Scan -- Scan with McAfee Attachment: Proposal_1.doc (71k) -- Download without Scan -- Scan with McAfee”,不过我的机器打不开,而J的机器上却可以打开并打印了出来。
昨天和今天两天,不知什么原因环卫工人没有来收集旧瓶、旧报章、旧家具日用品等废弃物。环卫工人一般都是黑人,他们的对于垃圾袋的辨别是专认市场上的垃圾袋,如果不是这类垃圾袋就拒收,如果是这类垃圾袋即使里面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放进去也照收不误。这样看来,所谓垃圾分类,也是大体如此,不能细究,如果在最后一道工序上不把好关,保不住塑料制品和可溶性废弃物混在一起,我不知环卫工厂是如何鉴别的。看来问题还在于教育水平的提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