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短缺经济学的思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年9月30日发布(第28482篇)
短缺经济现象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相当大的范围存在着,时下年长的人群对于各种票证记忆犹新,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下与经济不发达、生产和供应不足相关,也受制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和经济制裁,我国融入全球化经济运行受阻。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多间,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从总体上看并不存在经济短缺问题,相反某些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但是绝不意味着短缺经济的消失,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全球疫情影响出现的部分产业链和营销链的中断、美国为打压中国在高新技术上蓄意中断芯片等供应链,或者在统筹协调等环节出现漏洞,都有可能出现某个领域暂时性的短缺现象,这种现象需要有效应对但是不会也不应该扩大为全局性影响,特别需要在满足民生基本需求上精准施策,真正做到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短缺经济学 (百度)
《短缺经济学》是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创作的一部经济学著作,于1980年首次出版。
《短缺经济学》是科尔内的代表著作。该书运用非瓦尔拉斯均衡方法,以现实社会主义经济中普遍和长期存在的短缺现象为主线,以企业行为分析为重点,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方面剖析了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它描述了短缺现象的各种表现,指出了观察和度量这些现象的可能性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短缺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政策失误,而在于使企业预算约束软化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制度条件,并说明在长期短缺条件下经济如何运行。
《短缺经济学》分析框架虽然是以匈牙利等东欧小国家为背景构建的,但它表现出对所有实行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的很强的分析力、解释力与说明力。《短缺经济学》是全面考察短缺经济问题的第一个尝试,该书及其有关中央计划经济的理论影响了一代中国经济学人。 [1]
作品名称
短缺经济学
外文名称
Economics of Shortage
作 者
【匈】亚诺什·科尔内
类 别
经济学
字 数
528000
首版时间
1980年
目录
1. 1 内容简介
2. 2 作品目录
3. 3 创作背景
1. 4 作品思想
2. 5 作品评价
3. 6 出版信息
1. 7 作者简介
《短缺经济学》除前言、引言和附录外,共两篇二十二章。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认识短缺、短缺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短缺经济中价格和工资运动、短缺的原因几个方面:
认识短缺
科尔内把短缺现象归纳为以下四种:
· 纵向短缺:存在于中央物资分配机关与要求者之间,要求者所提出的总量超过中央机关所能分配的物资总量时就会产生纵向短缺;
· 横向短缺:存在于买方和卖方之间,卖方的供给不能满足买方初始需求就会出现这种短缺;
· 内部短缺:企业内部缺少必要的互补性投入品储备和生产能力的储备,生产经常出现瓶颈,限制整个生产;
· 社会生产能力短缺:上述三种短缺的宏观表现,是全社会生产能力被高度利用,整个社会生产被推到了资源约束的边界的状况。
短缺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
· 非价格信号条件下的短缺经济运行
根据实际长短性质差异,有三种不同的调整情况:
1. 即时调整。生产者根据短缺情况,可以削减产量、实行强制替代或改变产品结构。
2. 短缺调节。在固定资金不变条件下,企业为适应今后几个月的情况对生产计划、投入—产出组合等方面作出调整。
3. 长期调整。涉及到生产规模的扩大。从长期看,传统体制下企业存在强烈的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
· 价格存在条件下的短缺经济运行
1. 在瞬时调节和短缺调节情况下,企业在投入产出方面对价格的反应是不对称的,作为买者的企业对任何一种正在出售的投入品有要求,它将不顾较高的价格买回来,而投入品所增加的成本迟早会通过向消费者和国家转嫁索取回来。
2. 长期调节情况下,价格信号对投资行为完全失效。
短缺经济中价格和工资运动
·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差别产品越来越多,以行政方式集中管理控制价格越来越困难,价格分行势在必行。
· 短缺经济中同时存在提高成本和增加需求所引起的物价上涨趋势。
· 在国家管理的必需消费品领域,存在价格刚性和“价格稳定陷阱”。
· 价格上涨必然促使工资上涨。传统体制下,工资的刚性作用使人们对当前工资和本单位工资表示“不满”。当工人发现工资水平低于邻居时,会造成“工资紧张”。
短缺的原因
科尔内认为,产生短缺的直接原因是摩擦和吸纳。他更注重和强调的是后者,因为摩擦存在于一切体制中,吸纳是社会主义体制所特有。产生吸纳机制的基础是预算约束软化。 [2] [3]
前言
第一篇 没有价格条件下的调节(上卷) | 第二篇 价格存在条件下的调节(下卷) |
第一章 引言 | 第十三章 企业:预算约束和利润 |
第二章 生产者:瞬时调节 | 第十四章 企业:对价格的反应 |
第三章 生产者:短缺调节 | 第十五章 企业间价格的形成 |
第四章 买者:采购过程 | 第十六章 工资 |
第五章 买者:需求的形成 | 第十七章 物品和服务在家庭间的分配 |
第六章 卖者 | 第十八章 家庭:消费者行为 |
第七章 生产和交换的正常状态 | 第十九章 消费品价格和消费品部门的短缺 |
第八章 调节的摩擦 | 第二十章 货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
第九章 投资者:制度结构 | 第二十一章 宏观相互关系:吸纳模型 |
第十章 投资者:长期调节 | |
第十一章 就业 | |
科尔内1976—1977年间应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邀请,在瑞典以“短缺经济学”为题作了一系列演讲。《短缺经济学》即出自这些演讲稿。当时匈牙利已经开始了经济改革,但还没有完成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换,经济制定的基本特征仍然属于计划经济。科尔内的分析就是以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背景的。 [6]
1、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短缺经济。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社会产品、资源和服务的短缺,是普遍的长期的经济现象,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问题。科尔内所说的短缺不是自然短缺,而制度短缺或体制短缺,即由一定的社会经济体制所造成的短缺。因此,短缺成为理解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关键。
2、由于受到短缺的压力,企业具有力求增加产量(数量冲动)和力求扩大生产能力(扩张冲动)两张强烈的内在冲动。数量冲动和扩张冲动驱使企业力图尽可能多地积存投入品(囤积倾向)和尽可能多地争取投资(投资饥渴)。这些行为交织在一起,互相推动,使企业的需求不断膨胀,加剧社会产品和资源的全面短缺。
3、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存在迫使企业自愿抑制投入需求和扩张冲动的力量,因为企业的预算约束是软的。企业的软预算约束根源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父爱主义”。科尔内用“父爱主义”来形象表示国家对企业既管束又保护的关系。对企业来说,“父爱主义”意味着绝对的保护和安全。
4、克服全面的长期的短缺现象的根本途径,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特别是要隔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父爱主义关系,硬化企业的预算约束,进而改变现有企业的行为方式,最终有效地控制社会需求,从根本上杜绝短缺现象和与之共生的种种弊端。 [7]
编辑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苏东所所长华莱士:对任何关系苏联型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人来说,《短缺经济学》是一部必读的发人深省的书。
美国《比较经济学》杂志:《短缺经济学》代表了在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功能方面取得的进展。 [8]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马利斯:科尔内对《短缺经济学》观点的综合和一般制度特征的详细描述,在东欧文献中,他的创造性努力是独一无二的。 [9]
《短缺经济学》原系英文版,由阿姆斯特丹北荷兰出版公司于1980年首次出版,同年出版匈牙利文本。中译本由张晓光、李振宁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分上、下两卷出版。 [2]
亚诺什·科尔内(Janos Kornai,1928一),匈牙利经济学家,现为美国哈佛大学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教授。科尔内曾担任过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会长,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席。他是最早主张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利用市场机制的东欧经济学家之一,并最早进行了把数学规划运用于社会主义国家计划制定的工作。其主要著作有:《经济管理中的过度集中》(1957)、《结构决策的数学规划》(1967)、《反均衡》(1971)、《突进与和谐的增长》(1972)、《非价格控制》(1981)以及《增长、短缺与效率》(1982)等。 [10]
参考资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F%AD%E7%BC%BA%E7%BB%8F%E6%B5%8E%E5%AD%A6/7255645?fr=aladdi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