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美国人民应该记住华工的贡献—黄安年坚持研究铁路华工事迹”【《南方日报》(2014.5.21)】

已有 1379 次阅读 2019-10-20 07:20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美国人民应该记住华工的贡献黄安年坚持研究铁路华工事迹【《南方日报》(2014.5.21)】

【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GWH 747)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0月20日发布(第22771篇)

 

8月5日-9月16日,笔者在纸媒报刊上发表的个人文章总共364次篇(GWH101-464,截止2008年),陆续发布在个人博客上。“次篇”表明某篇文章有可能在不同纸媒被发表或转载。个人在纸媒图书上文章目录78种(GWH001-GWH078)中的近百次篇未计在内。部分个人报道和论文打印稿、纸媒对笔者的书评和报道、个人译校文章也未计算在内。此前2019年1月6日-4月2日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US001-US538号)。4月5日-5月28日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

为保障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的完整性,便于自己和读者查找,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改革开放以来在纸媒报刊的个别文章暂不发布。个人藏书书目工作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整整八个月多了。书目力求穷搜,目录检索是我国固有的学术传统,也是学术传承和历史记载的必要平台,个人藏书目录的完善将为集成为一个微“数据库”创造条件。

完整保存这些纸媒论著、译、评学术资料,反映了笔者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从一个普通教育和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

  916开始发布纸媒评论个人论著文章(GWH501起编号)、|个人部分论文稿(GWH601起编号)、个人撰写的部分报道(GWH7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译文(GWH8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校文(GWH901起编号)

这里发布的是南方日报记者赵杨、金强文《美国人民应该记住华工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安年坚持研究铁路华工事迹》,载《南方日报》2014年5月21日A5版。

收入黄安年文存2014年卷。

照片1张,拍自《美国人民应该记住华工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安年坚持研究铁路华工事迹》

1

 DSCN7378.JPG

“美国人民应该记住华工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安年坚持研究铁路华工事迹

 

赵杨 金强(南方日报记者)

2014年,一本名为《道钉,不再沉默》的书在台湾出版。此前,同一作者编辑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图册中文版、英文版以及《道钉,不再沉默》的简体中文版已陆续在北京出版。

  这一系列著作的作者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安年。他的助手是同样已逾古稀之年的学者、他的妻子——吕启祥教授。十余年来,他们专注于研究华工参与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历史。黄安年还创办个人博客,发表了大量与美国太平洋铁路华工历史有关的文章和图片。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金强

                 因搜集历史图片结缘

南方日报:是什么让您和美国太平洋铁路华工这段历史结缘?

  黄安年:我长期研究美国经济与历史。退休后,我在200512月利用赴美探亲的契机,开始收集关于美国铁路华工的资料。我和太太前后用了十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美国、加拿大的网站和纸媒等渠道,夜以继日地收集了1000多幅图片和上百万文字。后来,从中精选了大约200幅图片,编成一本图文并茂的画册。

  所有图片的收集、整理、甄别和编撰工作在网上进行,这对我来说也是头一回。

  通过搜集照片编辑画册,我对太平洋铁路华工这段历史的感情更加深厚。从这段经历开始,我就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来研究、推介这段历史。

                          倾力打捞“沉默的道钉”

南方日报:您仍每天更新博客,其中大量涉及华工与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历史。您为什么致力于做这方面的研究和不断推介这段历史的研究进展?

  黄安年:博客是我在2007年开的,至今已有12300多篇文章了。坚持研究这段历史,我觉得除了感情以外就是历史使命感吧。

  我致力于这项研究第一个想法就是,打捞这些沉默的道钉,让世人都知道他们曾经的历史、他们的贡献,去纪念他们,记住他们。这是我做这方面研究最重要的动力。

  第二个想法是,广大华人在修筑这条铁路过程中展现出的“道钉精神”,即发挥创造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精神在今天依旧值得发扬光大。

  第三个想法是,研究挖掘这段历史,对于推进今日的中美关系大有裨益。这段历史是中美交往史上的主要篇章,美国人民应该记住华工对美国的贡献,珍视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建议修建华工纪念碑

南方日报:打捞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让这些“道钉”不再沉默,您认为当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黄安年:这是一段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应该分几个层次来进行。从政府层面来看,侨务部门应该加强组织,把这段历史系统地打捞出来。

  这个体系中,科研机构、高校的力量非常关键。客观地说,我们今天能找到的资料,绝大多数来源于美国的各大历史协会、博物馆。然而,深入研究华工与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历史,还要从中国大陆,尤其是广东侨乡突破。比如,可以征召一批有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功底的志愿者,做口述史和乡土资料搜集工作。

  还有一个层次也同样关键,就是宣传和纪念。包括今天,南方日报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去打捞、宣传这段历史,正是这个系统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还有一个提议,就是在江门——绝大多数华工中的祖籍地修建纪念碑,让后世子孙以他们为荣,世世代代传承发扬他们的“道钉精神”。

(赵杨、金强,《南方日报》记者。原载南方日报2014年5月21日A05版。配图华工在内华达州塞拉岭修建铁路、华工塞拉岭上华工居住的雪棚。以上图片由美国加州铁路博物馆提供。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安年所著《沉默的道钉》。见报纸,这里从略。 黄安年的博客2014622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0547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02657.html

上一篇:一部史书 一座丰碑—黄安年教授的《道钉》与五邑筑路农民工【《江门日报》(2014.11.16)】
下一篇:让道钉不再沉默--《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人民政协报》(2015.12.7)】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