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支持加装电梯”说开去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3月06日发布(第21127篇)
昨天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时有一段关乎城镇居民生活的极其接地气的话:“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报告突出“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在这方面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大大拓宽了新型城镇化的“宜居”思路。
这里不妨从“支持加装电梯”说起。这是绝大多数老旧小区和高校等事业机关社区没有电梯的四五层以上楼群改造的需求,也是适应居民人口老龄化的需求,然而推行起来困难重重,不仅楼层居民之间难于统一,而且涉及老旧小区和机关学校老旧楼房地下水电路气网络的管道盘根错节,施工难度极大,没有第一责任人亲历親问恐怕能够做到的占比很小。
除了老旧小区,还有新建小区高楼的电梯和地下停车场接通的问题,以天通苑社区为例,所有高楼虽有电梯,也有地下停车场,但是停车场和高楼的电梯并无链接,许多车主不愿将车停入地下车场,因为出入很不方便。偌大的天通苑马路和楼前绿地成了停车场,如果“回天有我”三年行动计划补入这一工程,那么相信天通苑地面交通拥堵状况和社区楼群前后的绿化面积不被侵蚀,将会大有改善。
便民出行是衡量社区宜居的一个具体标志,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举例来说,天通苑地铁五号线立水桥站起及以北的进出口均无路东出口,而上下地铁站的居民一半以上是路东的居民,如果在立水桥站、天通苑南站、天通苑站、天通苑北站都能有进出口站,将极大地方便天通苑东部地区居民出行,也缓解交通的拥堵,这些问题早已存在,也呼吁过多次,不知这类百姓诉求能否做到部门报道,可否进入实质性论证评估和决策阶段,这关系总理报告所说的“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
城市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向地下要地,系统规划好统一的方便施工检修和增补的地下管道(水【清水、污水、雨水】、电、气、网等)、车道、人行道、地铁、轻轨道,各得其所,是衡量都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美国和加拿大,笔者看到这些地下设施,某些服务性也都安排在地下,酷暑和严寒,人们走在地下,并布受酷暑和严寒影响,这些经验在目前我们提升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选项。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扩大就业和投资,也使居民增加获得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