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老邻居吴猛杨春元夫妇聊天有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2月09日发布(第20868篇)
吴猛、杨春元夫妇是我们半个世纪前住在北师大小红楼一门三号“周转房”的老邻居,自我们2002年住天通苑以后来师大时间很少,见面和联系更少了。不过半世纪前在小红楼居住时期的邻里关系一直为我们所难忘和珍惜。
我们在北师大先后搬过六次家,第三次搬家是1968底年由工四楼109北小屋搬往小红楼一栋三号内。这次搬家是因为我们的独生女儿即将出世,学校房产部门同意在小红楼一栋三号内分配一间12.6平方米的向阳小屋,同时借一间向北8平方米的小屋给我们暂住,这一来实际住房面积有20.6平方米,条件有了改善。小红楼一栋三号最早住的是专家,其后住的是学校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何锡麟,以后住过学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马健民,由于文革住在这里的专家和学校领导不是被撵走就是被逼与别的家庭合住一套,当时三号是为无房的年青教师继续周济安排的。在这套四居室住房内,总共住了四家15口人,使用一个厕所和一个厨房。本来这套住房只住一家四五口人,现在成了四家合住,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是用厨房和厕所,需要错开使用,好在邻居关系很好,从未发生大的摩擦,至今我们这些邻居间仍有来往,像吴猛、马樟根、李秀兰、闫纯德等都是我们的好邻居。在四家中惟独我们住了两间,因为岳母和年近90的祖母都住在一起,总共五口,人均住房面积为4平方米。由于过于拥挤所以我们的三号成为学校向教育部申请拨款改善教师住房的困难户“样版房”,引来不少教育部有关官员的参观考察,后了获悉这对于教育部拨款加快住房建设起了积极作用。(《记在北师大的六次搬家》2007年3月23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800)
昨天一早,我先从科学网上获悉老友方福康除夕夜病逝的噩耗,随后查到了北师大系统科学院网发布的消息。立马想给吴猛通电话,他和方福康关系十分密切又是方福康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工作时期的重要搭档,不过担心时间太早影响休息而作罢。九时拨打电话时,家里没人接。于是给方福康家拨通电话,保姆说:今天上午在八宝山举行告别仪式,沈芳身体不好去不了。我们估计吴猛和杨春元是去八宝山向方福康作最后的告别了。下午四点再次拨打电话,终于接通了,吴孟、杨春元详细告诉我们方福康的因病情恶化心力衰竭而离世以及后事的处理,在八宝山举行告别仪式的情况。此外又详细叙述吴猛杨春元平淡、健康、欢乐生活每一天,两个儿子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等等,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还是言犹未尽。这感觉如同回到半个世纪小红楼时期的生活,那时四个家庭在一起的和谐生活的情景现在是很难看到了。想当年我们还是年轻教师,孩子还刚刚出生,转眼我们的子女都已经五十岁了,这时光走得也太快了,而我们的邻友情却是永远印记在我们心里的。有了这次聊天和互通微信,以后的联系交往不因我们已经跨入或即将跨入八O后而淡忘的。北师大小红楼生活时期的邻里关系堪称和睦和谐的典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