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警示: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

已有 930 次阅读 2022-4-14 10:42 |个人分类:农业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警示: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

微塑料——一种比黄豆粒还小的塑料碎片已经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科学家已经发现塑料进入人体的证据。在一项研究中,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对22名志愿者的血液进行了测试,发现有17人(即约77%)血液中含有可量化的微塑料颗粒。2018年10月,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欧洲胃肠病学会议上宣布,在人类粪便中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  2020年8月美国化学会年会上又爆出更惊人的发现,微塑料进入人类胃肠道成为既定事实,人的肺部、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样本中均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塑料已经是地球上无处不在的污染物,人类通过食物和水摄入塑料颗粒,通过空气吸人塑料颗粒。

专家指出,有两类来源的微塑料危害人类生活。  

一类是,微塑料来源于食品包装部分。科学家将微塑料定义为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常见的塑料种类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PA)等。一半的样本中还含有PET塑料,通常用于饮料瓶,而三分之一的样本含有用于包装食品和其他产品的聚苯乙烯。四分之一的血液样本含有聚乙烯,塑料手提袋就是由聚乙烯制成的。塑料已经应用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人会毫无顾忌地在超市使用塑料食品包装袋,部分水果被包裹在塑料膜里。很多食品生产和食用过程中也含有微塑料,比如罐头、咖啡过滤纸、啤酒、口香糖、矿泉水、餐桌盐以及外卖食品等。除此之外,洗涤剂、清洗剂、塑料食品容器、塑料包装、一次性杯子、婴儿奶瓶、汽车轮胎,以及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大量使用的口罩,都属于难降解的塑料如果把这些物品丢弃进入自然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降解破碎,就产生了地球上无处不在的污染物。人类通过食物和水摄入塑料颗粒,通过空气吸人塑料颗粒。

二类是,农用地膜残留在土壤中未被分解部分。现今在高寒冷凉地区为了利用农时,种庄稼采用覆膜栽培,延长季节,获得农作物增产。但出现的问题,一是影响土壤中水、气、肥运移和微生物活动,导致土壤物理性状变差;二是残膜散落在田间树梢、房前屋后和道路沟渠,影响农村环境景观;三是残膜引起牲畜误食,危害健康;四是农作物秸秆回收饲料化,残膜夹杂其中,影响饲草料质量和商品性,并对秸秆饲用打捆等机械化作业造成技术障碍。塑料由化石燃料制造而来,又可能通过露天焚烧等方式处置,加剧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报道称,这些微塑颗粒可以在人体周围传播,并可能进入和停留在器官中,对人体细胞造成损害且导致过早死亡。

2022年3月2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签署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决议指出,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制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旨在推动全球治理塑料污染。专家认为,这项决议体现了三个共识:第一,设立一个政府间的谈判委员会,并于今年投入工作;第二,着眼于塑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而不仅仅是末端管理,这意味着要在设计阶段就将塑料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纳入考量,并且对塑料污染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技术提升、能力建设与科技的交流合作,期待未来社会塑料将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3-1333857.html

上一篇:科研育种与种子企业为何长期“驴蹄子,两瓣子!”
下一篇:新修《种子法》,提升中国种业四大亮点
收藏 IP: 180.77.3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