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k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博文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导式教学【待定稿14-4】

已有 2701 次阅读 2011-4-15 07:17 |个人分类:学导式创新教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创造力, 美国, 关键词, 教学法, 学习型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导式教学【待定稿14-4】

    海鹏  天鹅

【摘  要】自学并求得恰当指导的学导式教学法--学生为主体主动进行“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并得到教师示范督导,学在导前、先学后教、合作互学、相互启发、开发智能、展示创新、充实人生,多人异步和班级同步有机结合,其教学目标不仅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智力(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还能锻炼能力七要素(自学-探索、表达-表演、健体-操作、社交-管理、革新-创造、情感-审美、意志-调节)、优化品行五要素(目标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人格 )--对比美国的‘多元智能’而简称‘五元智能’,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凸显学生的创造力--学可促导;教师也学在导前熟悉学情以学定教、教学相长、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效创新的教学范式,是能及早培养出会自学、肯创新的学导式学习型人才的理论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优先选择,正在各地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灵活运用。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开发智能;新课程改革

黑龙江省教育工作者首倡学导式教学法,最早出现在《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3期。哈尔滨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教师刘学浩在多年教学实践与国内外比较教学论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倡导不仅掌握知识更要开发智能、突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师生都“学在导前,学中求导、相互启发、创新成才的"学导式"。见:《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学导式教学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浅谈"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重大突破》、《学导式教学法是毛泽东同志教学法思想的合理继承与发展》、《学导式教学法在启发式基础上发展创新》、《教学最优化与智能开发》、《改革教学法要有利于学生智能各项要素的普遍开发》、《外语教学开发智能的学导式教学法》、《青少年智力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述评》、《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学导式教学理论》、《人才智能开发》A.B.C.三卷、《学导式教学法理论在《国情概况》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应向学导式发展》、《改变高考指挥棒 实行学导式创新教育》、《学导式双语教学促进五元智能开发》、《以人为本应以人的五元智能开发为本》 等等。实行学导式教学的基本特点:自学为主、学在导前、合作互学、创新超越;基本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智能=素质--领悟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智力5要素、锻炼能力七要素(自学-探索,表达-表演、体力-操作、社交-管理、革新-创造、情感-审美、意志-调节能力)、优化品行五要素(目标信念、精神气概、美德修养、行为习惯、个性人格 );可在每个人的自由活动中不断展现、提升人生价值。学导式在1988年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里列入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1988--1990年连续三年召开了来自各地各级各类各科教学人员的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学导式教学理论全国研讨会。
   当前 学导式成为教学范式,不局限某个具体的实验,而是对多种教学实验、大量教学实践中‘共同语言’和教学程序上共同遵守的“大致框架”的本质概括,成为有影响力、感召力,才能吸引一批拥护者形成了富有实力的学导式教学范式。学导式同时在各级各类各科教学中又有多样化的的各种变式--为教师展示各自的创新和风格提供了广阔空间。
当前实行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而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模式。学导式教学范式因其独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创新的学生能力培养方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大中小学、成人教育等各类学习、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进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日渐突出,学导式教学法的时代性、先进性、创造性等优势日益显现,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的要求,成为新课改需求下具有现实意义的实用性教学法创新体系.
==================
【参考文献】
[1] 张大生,刘学浩.再谈学导式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2009(08).
[2] 刘良华:《我国学导式教学实验范式的形成与发展》,载《教育科学》,1995年第4 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6年第1期。
【3】蔡林森著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51-433379.html

上一篇:学导式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申报全国课题
下一篇: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学导式教学理论
收藏 IP: 123.83.8.*|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