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k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博文

关于人才学若干理论问题主要观点综述[7-1983]

已有 4169 次阅读 2009-4-24 12:2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全国人才学理论讨论会:材料之二

       关于人才学若干理论问题

主要观点综述

(说明:根据提交会议的论文和会议讨论的情况,我们将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了简单归纳,供大家 作内部讨论参考。有遗漏和不切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人才的本质

    人才的本质是人才的质的规定性,是人才同一般人的联系与区别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人的社会性既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的比较精华的部分----人才的本质属性。

他们认为:人才和人没有本质区别,人才的本质不能脱离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下进行社会劳动。因此社会性是人与人才本质的共同点。社会性既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才的本质属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才与人除了社会性(社会性不能等同于阶级性)这一共同点之外,还有差异性。人才与人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人才具有创造力和或称独创性。’。因此,创造性才是人的本质特性。

类似的说法,有:

1.创造能力是人才的本质特征,或者说创造性是人才不同于一般人的本质特征。

2.人才的本质是社会化的创造性劳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才的本质是人的才能或能力。人的才能不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也是人才的主要本质特性。要研究人才本质的特性,首先要研究人的才能及其本质特性。

类似说法,如:

1、人的本质,就是人所具有的自由自觉的支配和创造生活的能力。

2、人才的本质属性就是“才能”,这是包含了“德才兼备”综合效应的“才能”。

第四种观点认为,社会性、进步性、创造性三者的总和及其和谐统一,是人才的本质。会上较多数人倾向于这种观点。         

类似的说法,如:

1、人才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创造性劳动。

2、人才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总和下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了较大贡献。

第五种观点认为人才的本质是满足社会实践的进步需要.

〔二〕关于对人才的定义

人才本质与人才定义,;是人才学基本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学科学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它的定义应该具有科学性、普遍性、准确性和鲜明性,要反映出各类人才的共性。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才是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已经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人才与贡献一定要联系起来。

类似的说法较多,如:

2

I、人才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的人。

z、只有对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叫人

才。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好,对社会的贡献比较大。

3、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下,进行创造性劳动,作出了较大贡献的人。他们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代表,是在人民群众中选拔出来的代表人物。

4、人才是具有了某种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事业中,或者在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使人类的自我意识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的发展中,作出了创造性贡献者。

5、人才是具有较高才能乃至超常才能,创造力较强,对社会柞出较大贡献和显著贡献的人。凡是人才,总是有一定的创新,有自己的见解和创造力。

6、人才是从社会的人,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作出超过各人平均水平的社会贡献者。

给予社会大于取决于社会,对社会有不同程度贡献的人,就是人才。这是大多数人。人才的社会贡献量,可用超过个人的社会平均贡献量为标准,超过量越多,人才的等级就越高。

7、凡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用自己的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领域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人,就可称得上人才。

对创造性和贡献要作全面理解。虽然没有在物质文明方面做出发明、创造,但是在精神文明方面做出贡献,如雷锋式的人物,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在平凡中作出了一般人作不到的事情,,对人们的自我

意识,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产生了积极影响,开创了社会的新风气者,就是人才。

8、人才是在文化、科学、政治、理论、技术、技能、技巧、经

验等某个方面具有比较深厚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获得成果,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者。

人才必须掌握某种知识,并且有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开拓新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为社会的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作出贡献者。有的知识分子,仅有某些知识,不能转化为社会效益,就算不上人才。因此,人才是在人民群众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在从事某一事业中,总结概括了一定的系统经验,掌握了本职工作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活动,促进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并被人民群众所公认的人。

第二种观点认为,人才是服务于人民,是正在取得成效的人。类似的说法,如:

1、人才,作为社会现象,无论在哪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的生产中,都是指正在从事创造性劳动的那样种些人。

2、人才就是一切能够自觉地、能动地运用先天赋有和后天造就的各种才能,去认识、改造和影响社会及自然界的人。

第三种观点认为,凡是具有较高的才能或潜在的才能,不一定非作出贡献,都是人才。这里的才能包括“德”。才能不等于才呀”。

因为才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能力,其中包括方向性――“德”。                 

类似的说法.如:

1、人才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满足当时社会实践进步需要的人格特点的人,人格是以德为统帅,以才为实体的统一体。

2.人才是指有可能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如果先要作出贡献然后才是人才,就把人才的发现问题简单化了。

第四种观点认为,人才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是多层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51-227934.html

上一篇: “师友递进”规律与人生智能开发
下一篇:论知识、智力、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