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一个学术报告,别人可看透你一切 精选

已有 26401 次阅读 2014-1-10 09:09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研, 学术报告

创新之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有更好的路可走

 

“一群学术报告听众就像一群野生动物——他们能嗅出一百码范围内的恐惧”(A scientific audience is like a pack of wild animals – they can smell fear at a hundred yards)。某种程度上说,通过学术报告,行家里手可看透你的一切,无论是你已具备的学术素养、科研水平、学风作风等,还是你未来的发展前景。nature网站于2013年4月、美国光学学会OPN杂志于2013年12月发表同一篇文章:“你的科学成熟度是什么?”(What's Your Science Maturity Level?),文章指出,一个学者的学术报告还可反映出该学者的科学成熟度,而这种科学成熟度决定了对报告内容感兴趣的听众群体和对该学者感兴趣的学术机构。文章把科学成熟度(SML)分为5个级别:

SML1. 报告人指出了一条途径,它有朝一日可能导致一个可检验的新假说或新数据。这种报告甚至不试图呈现科学结论。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令人惊喜的,因为它可能指明了一条近在咫尺的新的研究途径,而且通过其创意和先见可能塑造领域的未来。这种级别类似于“开路”,有如“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SML2. 报告人提出了一个可检验的假说,这个假说目前暂无数据支持或对其数据的解释超出了最新理论计算的能力。这样的报告可能是枯燥无味的,也可能是开先河的,它可能将学术共同体引向一个硕果累累的新方向。这种级别可算作是“引路”,相当于描绘蓝图。“引路”和“开路”的区别就像引路人和开路人的区别。

SML3. 报告人将所有的科学方法以其惯用形式应用于当前问题,将一个假设与一组数据比较,再得出明确的解释。然而,迄今为止,这种结论只得到科学界有限的关注,它既有可能主要是证实或再现了以前的工作,也有可能是新颖而惊心动魄的。这种级别可看成是“修路”,“修路”虽然是按图施工,但毕竟是修一条前人未修过的路,所以也需要创造性劳动,而且,实践出真知。

SML4. 报告人将一个假设与一组数据比较,证明自己得出了一个明确的解释。关键是,其他研究人员在其报告或出版物中已经证实或争论过这个结果。这种级别就好像路要完工了,但还有个别地方需要加固或返工,可把它叫作“补路”。重大工程是百年大计,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所以这种“补路”工作其实永远有的做。

SML5. 报告人描述的数据和计算结果被学术共同体认为是其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它可能讲述一种研究范式的起源,这种研究范式曾持续催生教科书和博士论文,也可能讲述一个已经被取代的旧范式。这种级别好像路已修通,头面人物开始总结过去,表彰功臣,偶尔也展望未来,所以叫“通路”比较合适。参加这样的报告会有可能获取新见解,但更多的可能只是想见见科学名人。

科学是一个从SML1向SML5推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源于整个学术共同体,而不是任何一个科学家。但总体来说,从SML1到SML5的研究人员数量分布规律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球状,这就像一个道路工程,提出要修一条路的构想和规划这条路的是极少数人,修路的人数占绝对大头——从大小包工头到普通施工者都集聚在修路环节,后期补路的只是零星人员,当然,出席通路仪式的人就更屈指可数了。

所以,作报告其实是一件众口难调的事,你想迎合大众,就有可能掉了境界,而你想提升境界,又可能曲高和寡。例如,针对“开路”和“引路”报告,“修路”者中的大小包工头可能看到了机会,但更多的普通施工者可能毫无兴趣,他们可能更关注哪儿在开工、哪个工地的包工头给的工资高;关于“修路”的报告永远都是听众最多的,毕竟,“修路”者最多,竞争也最激烈,大家都在迫切地想知道工程进展和哪儿还有事做。

俗话说,百货中百客。不同的科学家和不同的科研机构似乎更钟情各种不同成熟度的科学。通常来说,科学大家或有远大抱负的科学家更倾向于“开路”和“引路”科学,而科研机构招人的总体倾向是,一流高校和顶级科研机构更愿意招热衷低成熟度科学的人,而那些渴望论文从而还在对论文重奖的二流和三流高校则更相中津津乐道于高成熟度和热门科学的人。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如道路规划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招人的原则是大不一样的。

一个学术报告,别人可看透你的一切。所以,报告人在报告前一定要想好了,你想把自己的哪一面秀给别人看,或者,你想把自己推销给谁?如果想在科学上有建树,也许你现在正在“修路”,但有“开路”和“引路”的意识和抱负也是至关重要的。从科学的进程看,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有更好的路可走。

(2014-1-10,于Singapore)

(登载于《湖南大学报》2014-04-23第1340期第2版

 

闲扯科学与创新:

[1] 如何才能每年发10篇左右naturescience?

[2] naturescience论文是一幅有创意的画

[3] 什么是好论文境界和眼光决定人才培养高度

[4] 靠嘴说话——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评价标准

[5] 十年一剑七年之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757624.html

上一篇:做山一样美女导师的开门弟子,成海一样男人
下一篇:老公眼里,最爱做家务的老婆最迷人
收藏 IP: 49.123.94.*| 热度|

77 曹聪 李东风 陈楷翰 王涛 刘洋 雷作胜 隋万美 陈勤 李粒 唐凌峰 罗德海 戎可 武夷山 余世锋 罗栋梁 孟庆林 张学文 陈昊鸿 赵美娣 文峰 唐光 赵星 徐晓 许方杰 苏光松 段庆伟 李宇斌 鲍海飞 潘玉丛 徐耀 刘世凡 李斌 归明月 刘晓瑭 文克玲 谢华生 陈松战 孙学军 高绪仁 蒋永华 李天庆 李天成 尚萌 罗利 李土荣 王永林 梁洪泽 薛宇 沈小梅 刘世民 强涛 耿爱莲 蒋国华 王文俊 陈敬朴 刘克 卢江 刘思学 蔡义宇 姚伟 马志超 yuyuswh seeker99 bluern xuqingzheng ssuutt liujiao linxiaoguang jimiyg fireComputing benxiaohai119 xqhuang laoyipiao zdlh tashanshi changtg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