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参加了一些各种各样的评审会,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碰到了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专家和砖家,他们说非常关注老文的博客,发现老文很长时间不更新博客了,表示经常担心老文是否被关进笼子了。专家和砖家这么一担心,老文倒突然想起了两位真的被关进笼子的专家,毛骨悚然。请关心老文的哥们儿放心,作为砖家,老文这一辈子恐怕是很难进笼子了,因为老文早已谙熟砖家如何才能不进笼子的真谛。现在,老文不在写博客,就在当评委,既吸纳眼球,又赚取银子,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第一位被关进笼子的专家是一位典型的“书呆子”,凡事好讲道理,喜钻牛角尖,特别是遇上学问之事,眼里容不得沙子,非整个明明白白、水落石出不可,在其所在学院被封“一根筋”。
几年前,“一根筋”作为主席批主持了学院几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虽说现在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都是批处理,但遇上“一根筋”这样的答辩主席,研究生也别想企图蒙混过关。在这批答辩研究生中,“一根筋”将院长的一位研究生给抓了,不予通过答辩,因为答辩委员会发现该生学位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
结果刚一宣布,院长立马给“一根筋”打来电话,气急败坏地丢下两句话:“哪有硕士论文答辩不通过的事?赶快更改结果让XX过了!”
有些委员慑于院长的一贯淫威,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过后改,即先通过其答辩,再让其修改论文;有些委员则和稀泥,表示一切由主席定。“一根筋”不愧是一根筋,他的观点是,其一,答辩委员对学生严,不放水,是促使学生进步,更是帮助和保护导师,特别是学术不端问题,如果放过去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导师都永远是一颗定时炸弹,照说导师应该感谢答辩委员才对;其二,答辩决议是经答辩委员会认真讨论后集体表决通过的,必须维护学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任何人都无权更改,别说院长,就是校长乃至国家主席下指令,都不容更改!
此事之后,“一根筋”再也没有出现在该院的任何研究生答辩场合。不仅如此,由于院长宣传得力,“一根筋”又迅速在学校领导和师生中留下了“偏激”的深刻印象,“臭名”甚至远扬至兄弟院校。“一根筋”尽管学术做得非常出色,但不仅官位、学帽一样都没捞着,凡发银子的任何学术劳动机会也都没他的份儿。
第二位被关进笼子的专家是一位资深院士。他本来被关进笼子好多年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其学院有位博士生正好从事其感兴趣的研究,于是主动要求看看这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并主持答辩会。有知情者深知把老先生从笼子放出等于放虎归山,对答辩人师生、管理者和其他答辩委员都后患无穷,所以建议想方设法紧锁笼子,但没能得逞。
老先生亲自主持的答辩会,首先那阵势就必须正规庄严,按“公堂”标准配置,会标不能省,主席、委员和秘书席位都有讲究,都要有明确标识。老先生正襟危坐主席位,俨然堂上的包青天,几位委员分列两边,呈手持板子的“威武”吆喝者状。
“升堂”时间到,有人提醒老先生可主持答辩会了。老先生说程序不对,没有得到授权不能开会,否则无效。老先生坚持要求学校或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同志亲临会场宣布答辩委员会组成和授权决定才肯主持答辩。有老师小心翼翼地提醒老先生,现在这一程序基本上都省略了,改以书面文件代替或委托其他老师代为宣布,因为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同志都很忙,答辩会又太多,他们跑不过来。老先生坚决不同意省略或以其他方式代替这一传统程序。十几分钟后,一位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同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赶到会场,宣布了组成和授权决定,老先生这才开始“堂审”。
老先生请答辩人先宣读自己的论文工作。他老人家在这一环节倒打破了宣读时间应为50-60分钟的规矩,要求答辩人在20分钟内讲完自己的工作,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他解释这么调整的原因是发现答辩人的论文工作量只值讲20分钟,而且论文的错误太多,从概念、逻辑、科学、语言文字到图表错误,要有尽有,必须要留出更多的质疑和讨论时间才能澄清。
答辩人还未开口就遭遇下马威,乱了方寸,战战兢兢宣读完毕后,老先生逐一提出他不明白的问题或指出他认为不对的地方。有些问题十分尖锐,学生回答不上来时甚至失去了理智,跟老先生急了。但老先生始终不温不火,根本不理会学生的非学术辩解和不理智行为,提请学生回到学术本位,必须化解每一个学术疑问。
漫长的质疑答辩环节后,开始讨论答辩决议。老先生尽管眼睛不好使,但仍坚持亲自审定,因为他说草拟的答辩决议中水分太多,必须拧干。老先生逐字逐句这么一拧,又耗去了一个多小时。
本来两小时的答辩会延续了近五个小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答辩会是在一个炎热夏季的下午在一间封闭的小屋子举行的,老先生因年老体弱,既吹不了空调,也容不得窗外噪声,所以一屋子的答辩委员和旁听师生都像在蒸笼中痛苦煎熬,一个个都汗流浃背、焦躁不安,无不渴望尽快结束答辩会。不知情者大多不时埋怨为什么要请老先生参加答辩会,这不纯粹折磨人嘛!
国外有诚信记录,国内有较真记录,特别是学术较真者,在国内的学术机构和管理部门都有记录,在同行中往往也家喻户晓。目前无论在学术圈内还是圈外,普遍的共识是,一定要千方百计把学术较真者牢牢地关进笼子,即使没关进笼子,最宽容的极限是让独立之精神者孤立,让自由之思想者自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