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能出院士不一定能出大师——学术越评越掉价 精选

已有 30723 次阅读 2013-5-2 09:38 |个人分类:无所事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院士, 学术评价

看到有报道说中国人当不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可当美国科学院院士,想到了上述题目。此事我不care,所以题目的前一句其实是多余的,这里谈的是后一句。是为题记。

一个学者的学术贡献能否被准确评价?在学术评价比学术研究还要花样繁多、还要如火如荼的当下,问这种问题的确有点不识趣。但学术人都明白,即使不明白,圣人的智慧和凡人的实践均表明,真正的学术是不能被准确评价的。

学术乃至所有智力贡献的准确评价相当于物理学中的精确测量,是个高技术活,多数情况下即使技术再高明也无法对某个物理量精确测量。关于这一点,英国经济学家Charles Goodhart1975年发明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Goodhart定律:某种评价一旦被选择用来作决策时,这种评价就开始失去其价值了。(Once a measure is chosen for making policy decisions, it begins to lose value as a measure)。Goodhart定律曾被应用于银行和其他领域的政策制定,实践表明,评价不仅破坏评价过程,也扭曲对评价目标的认识。从这一点来看,Goodhart定律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学术就像量子,所以也“测不准”;学术评价就像量子测量,任何测试量子的操作,都会改变量子状态,同样,任何学术评价都会使学术和学术评价本身变味,而且不是变好,而是越评越掉价。

最近,纽约州立石溪大学哲学和历史学教授Robert Crease发表“Measuring culture”一文,其中举了两个咱中国人最能信服的例子,实证了学术“测不准”。例子一,当你用标准化考试评价智力时,学校就会开始应试教育,而你也会把智力看作是学校教给孩子的应试能力。例子二,如果你用论文数量来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贡献,那么科研人员将会立马造出一大堆毫无意义的低劣论文,因此这种评价最终将不仅不能评出真正的学术,反而会使许多杰出的科学成就被低估。为了弥补纯粹用论文数量评价科研人员的不足,老外又想出了一个试图结合论文数量和影响力的所谓h指数(h-index),现在被广泛使用,但随着对h指数认可程度的提升,对付这种评价的变味招数也是层出不穷,可以预计,这种评价最终也将使评价毫无意义。从这些例子看来,学术评价也摆脱不了咱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魔咒: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既然学者的学术贡献不仅不能被准确评价,而且越评越不准,越评越不利于学术本身的发展,那我们为什么还在如此频繁、如此花样繁多地进行学术评价呢?且不说从评职称到评领军、拔尖、将才、帅才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高端人才”,即使对“帽子”、“位子”无欲无求,至少也无法摆脱每一步学术业绩都要被精细地转化成“工分”的命运。仔细想来,不难发现,学术评价的目的竟然是学术功利化。只有功利化的评价体系或指标,才能“精确地”评价一个学者的学术贡献,也才具有引导众多学者对照指标朝着功利方向努力的强大力量。然而,正是源于这种强大力量,越精确的评价越能将学术最终导向远离学术的本质。

学术研究的本质是探究真理,很大程度上说也就是中国先贤所谓的“道”。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似乎在几千年前就告诫后人,真正的学术是无法评价的,能被准确评价的学术不是真正的学术。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看来学术也似佛法真理,“不可云”,尤其是高深的学术,一旦“云”了,便失去了它的真相。真正的学术其驱动力是好奇和兴趣而不是功利,我们“道”学术,“云”学术,是因为我们还不是“寺庙”里的人,也因此,不要指望我们当中能出什么所谓的大师,我们充其量是类似GDP(中文念“鸡的屁”,既可忽悠也可下蛋)指标的贡献者。

(登载于《中国教育报》201358日第3版“能出院士不一定能出大师”)

“学术评价”系列:

[1] 评和被评都是一面镜子(登于《中国教育报》)

[2] 学术评价回归学术本身

[3] 学术不净始于项目评审(登于《中国教育报》)

[4] 年轻学者的学术独立指的是什么?登于《中国科学报》)

[5] 学术评价要不要兼顾历史的观点?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685914.html

上一篇:“剩女”是博士男生最丰厚的“奖学金”
下一篇:把学术较真者关进笼子
收藏 IP: 113.240.234.*| 热度|

112 罗德海 郭向云 张鹏举 曹聪 彭思龙 罗晓清 鲍海飞 李学宽 蔣勁松 朱志敏 贾伟 杨正瓴 王涛 蒋永华 吴昊 朱江峰 王澄海 刘立 武夷山 赵立山 赵明 赵美娣 王帅 许培扬 牛丕业 唐常杰 牛登科 杨冬 梁洪泽 傅国旗 韩冬丽 肖重发 李久煊 翟自洋 俞强 李宇斌 魏青山 曾泳春 余海涛 魏国 徐耀 吕喆 董焱章 王修慧 李天成 张云扬 马建敏 徐大彬 黄彬彬 钱磊 张骥 李郎平 戴德昌 汤治国 刘焕军 王枫 罗春元 王刚 于涛 胡瑞祥 庄世宇 印大中 陈一良 金拓 廖聪维 何金华 胡先奇 贺利坚 徐攀 孙学军 刘晓锋 王江超 吕健 周春雷 陈齐风 陈松战 王成玉 李庆祥 李侠 zhouguanghui clp286 wiseflower biofans laochen76 truth21ct sanwenshi sandstorm zjgjnu crossludo klsx9999 yunmu chenhuansheng yunml muchao327 lipingren cmhuang thinpig xiexmbs xqhuang mathqa hejiye kevinwong suronghui lbjman chaojingding ddsers qiudy tianyuthu ffwb07 rosejump XuexingLu rlxah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