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字类似英语的make,大概是目前中国最流行的动词,“搞”字在现代汉语中有极强的适应性,几乎成了全能动词:搞笑、搞建设、搞对象、搞关系、搞阴谋、搞破坏……简直无所不能“搞”。在学术领域,这个动词能在许多场合下使用,而且使用者也不觉得有何不妥。不过仔细去揣摩,其实很多情况下有很深的含义。
一是搞科研。这个含义相对比较恰当,基本和从事科研含义相当。学者善于从事科研,理所当然,但在中国从事科研,如果要如鱼得水,科研本身不重要,把功夫都下在科研上也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关键要把功夫下在科研外,要善于搞关系、搞项目和搞成果。
二是搞项目。这个含义和申请项目就存在细微差别,所谓搞项目,这里包含者中国特色的内容,要有好的本子,要有好的平台,要有好的人脉关系,要有好的活动能力,否则你很难拿到项目,因此把申请变成搞,是比较形象逼真的描述。
三是搞成果奖。在中国要获得成果奖,最重要的是要舍得投入,当然这里不只是在研究项目上的投入,要在评委和奖励管理机构方面的投入,否则申请成果奖的入围都可能困难。至于成果内容,需要运作,这里的运作是如何将其他人其他单位的工作如何整合成一个大成果,这里的整合不是在研究阶段,而是在收获阶段,整合的资源越多,成功的机会越大,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某一学者成为某机构要员,能占有会支配大量资源时,该学者就突然各类大奖如期而到,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成果,一般都带有整合的味道。整合的方式是什么,是会搞。因此称搞成果奖,或者搞奖,也是很形象。
搞在学术圈成为流行语,也算是语言上的创新。但确是学术文化上的衰败和没落。什么时候,中国学者从搞项目和搞成果的泥潭中脱身,把聪明才智主要放在搞科研上,才是中国学者的大幸,才是中国学术健康发展的时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